前情提要:刚开始换公路车,就想着骑快一点再快一点。然后一顿操作猛如虎10公里小起伏坡度路面均速28.7(破了自己记录)然后膝盖痛了3天未缓解都不敢骑了。自己扎针4天后慢慢恢复了。(反中医的轻点喷,我是实用主义),痛定思痛逛贴吧发现可能是坐垫高度角度前后,或者发力方法不对,很多人推崇屁股骑车,我就开始研究了。主要是b站学习。经验分享如下(本教程针对新手):
①更改发力方式前期会找不到感觉,我是下把位(推荐使用)以自己相对轻松的齿比,坐着轻度摇车同时保持90踏频(踏频很重要)每天10公里(距离太长了髋关节会痛),3天适应了髋关节作为起始发力肌肉(髋关节还是有点痛,休息一晚上就复原了)。
②找到自己轻松的齿比同时保持90踏频,每只脚只踩最高点开始到¼位置,剩下行程不主动发力靠腿部重力过渡。两只脚交替循环(我图片会标注具体行程范围,看一眼就会了)
③如此坚持3天,每天20公里左右就可以找到屁股骑车的方法了。基本可以告别伤痛。
原理:b站有分析,我文字总结下,就是臀部肌肉就负责最高点开始到四分一位置的输出,我们就只在这个位置输出,那么调用的就主要是臀大肌。臀大肌加强了再加入股四头肌的行程发力这样就非常科学了。90踏频是为了每次踩踏都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力量,因为刚开始切换发力方式力量肯定是不够的。
个人主管感受:改了之后我几乎可以保持屁股像定在坐垫上一样,之前做不到。速度方面之前10公里均速27都感觉累,现在10公里29.4感觉很惬意了,全程不需要张口呼吸。我自己也是新手,且山地车20均速转公路车的。说的不对地方大家相互探讨。


①更改发力方式前期会找不到感觉,我是下把位(推荐使用)以自己相对轻松的齿比,坐着轻度摇车同时保持90踏频(踏频很重要)每天10公里(距离太长了髋关节会痛),3天适应了髋关节作为起始发力肌肉(髋关节还是有点痛,休息一晚上就复原了)。
②找到自己轻松的齿比同时保持90踏频,每只脚只踩最高点开始到¼位置,剩下行程不主动发力靠腿部重力过渡。两只脚交替循环(我图片会标注具体行程范围,看一眼就会了)
③如此坚持3天,每天20公里左右就可以找到屁股骑车的方法了。基本可以告别伤痛。
原理:b站有分析,我文字总结下,就是臀部肌肉就负责最高点开始到四分一位置的输出,我们就只在这个位置输出,那么调用的就主要是臀大肌。臀大肌加强了再加入股四头肌的行程发力这样就非常科学了。90踏频是为了每次踩踏都不需要投入太多的力量,因为刚开始切换发力方式力量肯定是不够的。
个人主管感受:改了之后我几乎可以保持屁股像定在坐垫上一样,之前做不到。速度方面之前10公里均速27都感觉累,现在10公里29.4感觉很惬意了,全程不需要张口呼吸。我自己也是新手,且山地车20均速转公路车的。说的不对地方大家相互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