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云4吧 关注:348,795贴子:10,750,038
  • 26回复贴,共1

波西怎么做到微操一下国内丝绸生产就让丝绸市场爆涨150%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方波斯雄狮的一声咆哮,能让整个西方经济市场为之震颤,掌握波斯次大陆丝绸生产核心科技,狠狠卡欧洲人的脖子😤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24 03:38回复
    byd往丝绸里掺冰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24 12:45
    收起回复
      2025-07-29 19:28: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事件文件里写了,限制生产。人为控制产量了,搞限购了,物以稀为贵,自然物价就上去了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4-06-24 13:11
      收起回复
        byd中国丝绸都没波斯多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24 13:23
        收起回复
          不是永久的,一般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24 14:13
          回复
            直到17世纪20年代,中国蚕丝仍是荷属东印度公司发展对日贸易的主要商品。相形之下,输往西方市场的中国蚕丝数量有限,难以满足西方丝织业的需求,为伊朗蚕丝填补市场真空提供了商机。加之毗邻西欧、奥斯曼帝国的区位优势,使伊朗蚕丝贸易具备路程短、运费低等有利条件,这也是伊朗蚕丝能够进军上述市场的重要原因。
            在国际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萨法维王朝的蚕丝贸易逐渐勃兴。15世纪末16世纪初,伊朗蚕丝的出口规模相对有限,外销总量最多只有数万千克。到16世纪中后期,伊朗蚕丝贸易继续发展,具体表现为蚕丝市场扩大、蚕丝外销中心形成以及蚕丝交易量增加。此时,伊朗蚕丝的欧洲外贸对象不再局限于意大利,同英、法的贸易往来逐渐升温,荷兰也开始初涉其中,国际市场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再如,奥斯曼帝国的布尔萨、阿勒颇等地交通发达,得益于地利而形成蚕丝外销中心,伊朗各地蚕丝先汇集上述诸地,再由此经陆路或海路分销欧洲各国,自此伊朗蚕丝的交易量大幅上涨。当时的一位威尼斯商人估计,1566年伊朗蚕丝销往阿勒颇的价值达35万杜卡特(ducat),按照当时的市价折算,交易量大约为14.4万千克。到16世纪末,仅威尼斯对伊朗蚕丝的年平均进口量就超过12.5万千克。荷兰学者斯廷斯加德据此数据估算,认为16、17世纪交替之际欧洲从伊朗进口的蚕丝总量达到18—19万千克,其他国家的进口量达到4万千克。也就是说,伊朗蚕丝每年的外销量达22—23万千克。
            ——母仕洪:《蚕丝贸易:近代早期伊朗萨法维王朝的经济支撑》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24 16:07
            收起回复
              这就是波斯,听万王之王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27 10:14
              回复
                确实,玩埃兰四处出击经济很拮据,自从丝绸涨价法院全铺满,还有余力不造奇观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6-30 17: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