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翻相册这张是比较好对比着跟你讲的。虽然广东的素描跟你们那区别不少。这张本身也没有很好,但很适合理解。
你看这张画,纯粹黑色的铜像,纯白的礼物盒和纯白的衬布,颜色稍重的橘子。透明笔身的毛笔,放在一个画面里十分清晰不违和。
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塑造好了“画面焦点”以及区分好了“物体固有色”
你画后面的碗的那种硬硬的线条,在这里依旧能用,用在哪里?在铜像的脸上。因为这种线条太显眼了,就该放在主体物上。
而你的面包上的也一样,虽然明暗交界线就是该重,但面包片本身是没有那么重的颜色的。所以正解是只画一小块地方很重,然后虚出去,浅出去。
尤其你的不锈钢,太灰了,这是因为你没有擦出不锈钢的固有色,纯靠外线来表达物体。素描一般画到后面外线是非常不明显的,是靠颜色和排线来体现画面的。
而放在后面的物体呢?自然不要太用力,慢慢的神不知鬼不觉地表达在后面,不能抢了主体物的风头。
这是再给画面的信息量做减法,东西太多观众会看的很累,所以后面会需要虚出去。引导观众自然地看向你的画面主体,不是观众一看你的画面直接懵了“我tm该看哪?”
你看这一张边缘线都看不清楚了,纯靠物体里面黑外面白来表达物体结构,观众看着就不会大脑受创。
可以多多把图片放大来看,仔细研究一下比较好的画面是怎么表达颜色,怎么使用线条的。等基本功扎实了,自己想怎么表达都是好看的。重要的就是理解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