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吸雨藏物”
海越黄花梨在植物学上未正式区分、明清家具“商”“学”派意见不一。不仅玩家对两种区别分不清楚,甚至部分以黄花梨为生的商人也觉得无法区分或者根本没必要区分。
个人观点来看,海黄、越黄原料只要仍具备如此之大的价差,就有必要区分,而且在实践中两种木材也是可以区分的。2020年的时候,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就为海越鉴定提供了可行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科学院分区一区杂志《植物分类学报(英文版)》上,原文相当晦涩难懂,但是结论很明显,海黄越黄通过系统发育基因测定,属于姐妹关系,并各自形成单系类群。白话理解就是一个祖先有俩姐妹,姐妹各有一家人。但是考虑到实际操作的便利性,基因测定的成本问题,这种鉴别可能会长期无法应用,所以海越鉴别还是主要依靠“眼学”这一经验判定法。
该篇学术研究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中科院的内容:

所谓“好越不输海”,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背后全是“算盘”和盘算。首先,“好越”一定输好海,其次“好越”的原料价格约是同样规格的普通海价格的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一个好的越黄大板和一个同规格普通海黄大板(一瘤二麻这种特殊纹理除外),价格差异是很大的,好越不输海我按海黄价格卖你,那真是美滋滋啊。对于宽度超过20公分老料大板且能配成家具的原材料,海黄在市面上几乎绝迹,能看到的基本都是越黄,这类材料的流转基本就限于行家圈,但是开门海的成品家具还是偶有遇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