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一堆资料
———————————————————————————————————
目前许多严重依赖门票收入,产业链延展匮乏,服务业发展水平很低,一方面每年游客接待量极其庞大,另一方面,旅游发展却长期徘徊在低层次、低品质、低水平,和“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份定位非常不匹配.
在旅游经济发展至今的现实背景下,门票收入早就不是景区的唯一收入 就以收支平衡来说,与景区的投入、客流增加相对的,应是产出的增加。在景区各项设备设施得到提升后,景区的收入也应呈现多元化,毕竟,即使是狭义的旅游经济产业链,也应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那么,单一的景区门票,又怎么可能替代旅游经济的整体概念,进而成为解决收支不平衡的唯一渠道呢?
事实上,在这方面,国内已经有了成功先例。2002年,杭州推出了西湖景区的“无门票制”。实行无门票制,看起来是亏了——确实,算下来8年亏了3000多万元的门票钱。但是,据数据显示,杭州市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从2002年的114.7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803.12亿元,足足增长了6倍。
不仅如此,免票还带动了杭州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甚至改变了旅游季节分布,使杭州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
再谈谈旅游资源公益性就OK了
———————————————————————————————————
目前许多严重依赖门票收入,产业链延展匮乏,服务业发展水平很低,一方面每年游客接待量极其庞大,另一方面,旅游发展却长期徘徊在低层次、低品质、低水平,和“世界文化遗产”的身份定位非常不匹配.
在旅游经济发展至今的现实背景下,门票收入早就不是景区的唯一收入 就以收支平衡来说,与景区的投入、客流增加相对的,应是产出的增加。在景区各项设备设施得到提升后,景区的收入也应呈现多元化,毕竟,即使是狭义的旅游经济产业链,也应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那么,单一的景区门票,又怎么可能替代旅游经济的整体概念,进而成为解决收支不平衡的唯一渠道呢?
事实上,在这方面,国内已经有了成功先例。2002年,杭州推出了西湖景区的“无门票制”。实行无门票制,看起来是亏了——确实,算下来8年亏了3000多万元的门票钱。但是,据数据显示,杭州市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从2002年的114.7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803.12亿元,足足增长了6倍。
不仅如此,免票还带动了杭州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甚至改变了旅游季节分布,使杭州旅游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
再谈谈旅游资源公益性就OK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