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多尔·费多罗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1892年1月28日——1939年9月12日),原俄军海军中尉(1917年),苏联革命家,内战期间红军将领,两次红旗勋章获得者,1917年七月事件中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本姓伊林,1909年进入彼得格勒理工学院学习,次年12月加入布尔什维克。1912年4月任《真理报》编辑,5月被捕,10月被判流放阿尔汉格尔斯克三年,次年2月被特赦。1914年一战爆发后进入俄军海军军官候补生训练班学习,1917年2月毕业,二月革命后于3月17日起任喀琅施塔得苏维埃副主席与布尔什维克喀琅施塔得委员会委员,7月3至5日率领彼得格勒士兵、水兵与工人数万人进行大规模游行,要求临时政府移交权力,在被镇压后逮捕关押,10月13日获释。参加了十月革命与镇压克伦斯基及克拉斯诺夫反攻彼得格勒,随后被派往莫斯科协助暴动,11月13日起任海军总参谋部政委,次年被选为全俄制宪会议代表,在1月制宪会议期间作为代表宣读了布尔什维克退出会议的宣言。29日起任苏俄副军事人民委员,分管海军事务,5月被派往新罗西斯克沉没黑海舰队军舰以避免交给德国,6月任伏尔加地区调查委员会委员。7月16日起任东方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8月23日至11月11日任伏尔加河区舰队司令,9月6日至12月27日兼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0月24日起兼任波罗的海海军支队司令,12月任共和国海军政委(至次年7月4日),19日起兼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海军处处长,20日起兼任波罗的海海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第7集团军副司令,参加了同东方白卫军与西北白卫军的作战,26日在爱沙尼亚被英国海军俘虏,1919年5月27日交换俘虏被放回。6月10日起兼任阿斯特拉罕—里海区舰队(7月31日改称伏尔加—里海区舰队)司令(至1920年6月15日)兼阿斯特拉罕集群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至8月14日),7月25日至31日兼任伏尔加—卡马区舰队司令,参加了同南俄白卫军的作战,次年1月6日获枚红旗勋章,5至6月参与在波斯建立吉兰苏维埃共和国的行动,6月7日获第二枚红旗勋章。7月8日起任波罗的海海军司令,1921年1月27日因无法应对波罗的海水兵不满情绪辞职,3月退役。4月任苏俄驻阿富汗全权代表,1924年2月6日起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东方秘书处主任,后兼任《青年近卫军》杂志、《红色新报》、《莫斯科工人报》主编。1928年任最高戏剧委员会主席,次年9月任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教育人民委员部委员兼艺术事务总局局长,1930年3月6日起任苏联驻爱沙尼亚全权代表,1933年8月18日起任驻丹麦全权代表,次年8月31日起任驻保加利亚全权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