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3年是个很特殊的年头。按某些所谓主流史学家的说法,明军“主力”一年前已经在松锦战役中丧失,处于崩溃状态。1643年,也是吴三桂开关放满清进来的前一年。
实际情况如何呢?
1643年,按远远不完整的名单,共有37员八旗中级以上将佐被明军击杀。相当于一次半的李定国衡阳大捷。
其中11员在辽西走廊被杀。内含一员死于前屯卫(据满文档,清军此战阵亡137人);十员死于吴三桂防守的宁远城下。被吴三桂军击杀的清将中,包括满洲镶黄旗副都统、刑部侍郎讷尔特。
另外二十六员死于入塞抢劫作战。其中损失最惨重是墙子岭之战(明军指挥官白广恩),有名可查的阵亡将佐就有五员,包括满洲护军参令一员、蒙古佐领两员、满洲佐领一员;在河间府击杀了一个汉军旗副都统。
综上所述,1643年明军对清军的打击力度依然很强。清军的最后一次入塞抢劫代价非常惨重。
实际情况如何呢?
1643年,按远远不完整的名单,共有37员八旗中级以上将佐被明军击杀。相当于一次半的李定国衡阳大捷。
其中11员在辽西走廊被杀。内含一员死于前屯卫(据满文档,清军此战阵亡137人);十员死于吴三桂防守的宁远城下。被吴三桂军击杀的清将中,包括满洲镶黄旗副都统、刑部侍郎讷尔特。
另外二十六员死于入塞抢劫作战。其中损失最惨重是墙子岭之战(明军指挥官白广恩),有名可查的阵亡将佐就有五员,包括满洲护军参令一员、蒙古佐领两员、满洲佐领一员;在河间府击杀了一个汉军旗副都统。
综上所述,1643年明军对清军的打击力度依然很强。清军的最后一次入塞抢劫代价非常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