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138,014贴子:3,470,700

“俄罗斯专家眼中的苏联炸药生产”可信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拜读了毛毛熊这篇文章,对文中甲苯的生产问题产生疑问,遂随手搜了下甲苯产量,意外看到下面这篇资料。直接推翻了这位俄罗斯专家关于甲苯生产的基本论据,既“通过石油裂解生产甲苯是低效不合算的,苏联无法通过石油来获得足够的甲苯”。但是事实是世界上甲苯生产石油才是主流,煤炭焦化工艺只占1%产量。这与文中这位“专家”的论断是正好相反。所以基于一个错误的论据得出的结论会是正确的吗?由此,文中其他数据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各位自行判断。


IP属地:福建1楼2024-04-30 17:59回复
    毛毛虫古巴红人啊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4-30 22:19
    回复
      2025-08-04 04:02: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哥们久仰大名了,文章当故事会看就行


      IP属地:北京3楼2024-04-30 22:41
      回复
        催化重整制苯技术是战后才成熟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01 13:25
        回复
          催化重整制苯技术,实验性质的催化重置装置出现于苏联是1955年,用于工业生产的投入生产的时间是1962年。


          IP属地:北京5楼2024-05-01 15:56
          回复
            催化重整制苯技术,实验性质的催化重置装置出现于苏联的时间是1955年,用于工业生产的投入生产的时间是1962年。——出处学术论文,Имашев, У. Б., А. А. Тюрин, and Е. А. Удалова.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развития процесса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ого риформинга в России." Башкирский хим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16.4 (2009).


            IP属地:北京6楼2024-05-01 15:59
            回复
              焦炭厂丢失,需要美国支援TNT爆炸物料,在美国资料里面有提到,这个不需要去怀疑了


              IP属地:广东7楼2024-05-01 16:05
              回复
                В Советском Союзе первые опытные уста новки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ого риформинга появилисьв 1955 г., а первые промышленные производ ства (Л-35-5 и Л-35-6) были введены в эксплу атацию в 1962–1963 гг. При этом большинствоустановок риформинга на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х неф теперерабатывающих заводах построено по ти повым проектам основного проектного инсти тут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 Ленгипронефтехима.
                在苏联,第一批实验性催化重整装置出现在1955年,而第一批工业生产装置(代号Л-35-5 и Л-35-6)于1962年至1963年投入运营。同时,苏联大多数炼油厂的重整装置都是根据苏联主要设计院——列宁格勒石油化工设计院的标准设计建造的。
                ————来源:Имашев, У. Б., А. А. Тюрин, and Е. А. Удалова.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развития процесса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ого риформинга в России." Башкирский хим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16.4 (2009): 184-186.
                看见没,苏联的用于工业生产的催化重整装置投入运营的时间是【1962年至1963年】,也就是二战之后的二十年。
                另外,我翻译的论文的,明确列了盟国提供给苏联的的TNT和甲苯的情况,以及苏联自产的TNT和甲苯的情况,明确无误的表明苏联战时超过一般的TNT由盟国提供。


                IP属地:北京8楼2024-05-01 16:12
                回复
                  2025-08-04 03:56: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论文核心内容: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TNT成为世界所有主要国家的首要烈性炸药,苏联也不例外。因此,截至1940年8月,苏联的烈性炸药生产能力为每年135000吨,其中107000吨(79.3%)为TNT,其余28000吨(20.7%)为梯黑、二甲苯、苦味酸和二硝基萘。卫国战争期间,TNT在(苏联)烈性炸药生产中的比重上升到95%。
                  ②随着卫国战争的爆发,情况进一步恶化。这是由于德国占领了乌克兰。由于顿巴斯地区暂时被占领,炸药工厂完全失去了顿巴斯焦化厂的煤焦油甲苯。相应地,煤焦油甲苯的生产能力减少了2/3。
                  ③苏联工业在战争年代无法确保生产最必要的炸药——TNT——所需数量的甲苯。在这种情况下的唯一出路是向国外,特别是美国订购甲苯和TNT。
                  ④在1942-1944年期间,进口甲苯(和TNT)在苏联TNT工厂供应总量中的比例为54.6%(361718吨中的约197500吨)。
                  ⑤1942年,苏联炸药工业仅向前线提供了8.88万吨TNT(最低消耗量为12-13万吨),因为盟国供应在TNT工厂的平衡中占30,000吨,即33.78%。1944年,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时盟国供应增加到65%(102,000吨成品TNT,以及按TNT计算的甲苯),苏联工业因此得以向前线提供了156,000吨该炸药。这一因素是促成苏联军队在1944年成功进行多次大规模进攻行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⑥值得注意的是,与1943年相比,1944年美国甲苯的供应量减少(从27400吨减少到24100吨),而成品TNT却急剧增加(从19030吨增加到60919吨)。这是因为1944年2月,苏联弹药人民委员会第15号工厂发生了一起重大事故,导致年产72000吨TNT的所有生产能力瘫痪。维修工作持续到同年6月底,此后TNT的生产得以恢复,但仅部分恢复,年产能为33600吨。
                  ⑦苏联在战时对炸药的需求约有50%是通过自身生产和原材料资源满足的,而在卫国战争的某些年份(1944年)甚至更少。如果没有盟国的援助,这一情况可能导致最严重的后果(至少会进一步拖延战斗行动),并使我们在制造新型军事装备和武器方面取得的所有成就化为乌有。
                  ⑧战后不愿公开这一事实,尤其是在与西欧和美国对抗加剧的情况下,导致对战前和战时弹药工业和军事化学工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以及这一因素对战斗行动进程的影响被严格禁止。然而,正是由于弹药生产问题,才导致红军在1941-1942年的一系列失利。因此,不揭示这个问题,就不可能充分理解卫国战争的进程。


                  IP属地:北京9楼2024-05-01 16:14
                  收起回复
                    肯定比地摊文学爱好者的地摊文学可信1000万倍。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5-01 16:16
                    收起回复
                      毛毛熊啊,好像因为吹伪满连逼乎都容不下他了?


                      IP属地:重庆11楼2024-05-02 05:25
                      收起回复
                        在苏联,第一批实验性催化重整装置出现在1955年,而第一批工业生产装置(代号Л-35-5 и Л-35-6)于1962年至1963年投入运营。同时,苏联大多数炼油厂的重整装置都是根据苏联主要设计院——列宁格勒石油化工设计院的标准设计建造的。
                        ————来源:Имашев, У. Б., А. А. Тюрин, and Е. А. Удалова.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развития процесса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ого риформинга в России." Башкирский хим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16.4 (2009): 184-186.
                        看见没,苏联的用于工业生产的催化重整装置投入运营的时间是【1962年至1963年】,也就是二战之后的二十年。


                        IP属地:北京13楼2024-05-02 06:56
                        回复
                          В Советском Союзе первые опытные уста новки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ого риформинга появилисьв 1955 г., а первые промышленные производ ства (Л-35-5 и Л-35-6) были введены в эксплу атацию в 1962–1963 гг. При этом большинствоустановок риформинга на отечественных неф теперерабатывающих заводах построено по ти повым проектам основного проектного инсти тут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 Ленгипронефтехима.
                          在苏联,第一批实验性催化重整装置出现在1955年,而第一批工业生产装置(代号Л-35-5 и Л-35-6)于1962年至1963年投入运营。同时,苏联大多数炼油厂的重整装置都是根据苏联主要设计院——列宁格勒石油化工设计院的标准设计建造的。
                          ————来源:Имашев, У. Б., А. А. Тюрин, and Е. А. Удалова.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развития процесса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ого риформинга в России." Башкирский химический журнал 16.4 (2009): 184-186.
                          看见没,苏联的用于工业生产的催化重整装置投入运营的时间是【1962年至1963年】,也就是二战之后的二十年。


                          IP属地:北京14楼2024-05-02 06:57
                          回复
                            看见没,苏联的用于工业生产的催化重整装置投入运营的时间是【1962年至1963年】,也就是二战之后的二十年。


                            IP属地:北京16楼2024-05-02 07:12
                            回复
                              2025-08-04 03:50: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北京17楼2024-05-02 0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