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柔的雨丝,轻抚的风,成团的云花,飘洒的柳。又是一年清明时,思亲思君亦思卿。记忆中的人走出了时间,但从来没有走出我们的心里。
正如史铁生所写:“我什么都没有忘,只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也不能忘。”
现代人的追忆是墓前的香烛茶酒,而古人的悼念则是笔墨下的词赋诗篇。我们都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或许也曾听过“清明天气醉游郎”。
可当我们把与清明相关的诗篇往历史的前页再翻翻,还会有新的习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在传奇演义中,这首诗出自“春秋三杰”之一的介子推。他的故去,为清明的起源蒙上了一层忠义色彩。
正如史铁生所写:“我什么都没有忘,只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也不能忘。”
现代人的追忆是墓前的香烛茶酒,而古人的悼念则是笔墨下的词赋诗篇。我们都知道“清明时节雨纷纷”,或许也曾听过“清明天气醉游郎”。
可当我们把与清明相关的诗篇往历史的前页再翻翻,还会有新的习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在传奇演义中,这首诗出自“春秋三杰”之一的介子推。他的故去,为清明的起源蒙上了一层忠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