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易碎的家家酒与自虐底色
nabi状态的二者关系与之前有着相当明显的对位,而由于wakki和丰二人个性上的不同,以及现今心理年龄上的差别,这种“对位”并不是完全的“对称”。虽然wakki取代童年时期的丰成为了支柱性的角色,但她无法再以孩童的心态维持对于“被孤立”的无知,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现实。
同时,她对于自身的要求和对于他人的敏锐,导致她无论是在与扮演者同盟作为队长的常态相处中,还是在与丰的私密关系中,往往都力求尽善尽美,始终维持着紧绷的神经,承担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压力,而稚气柔弱的自我却无处安放,以至于在个人剧情中借由迷醉性的外物才能宣泄出来。
而最显戏剧张力的便是wakki自身的矛盾性。就以本次活动中从wakki视角对于第一章的重演来看,即使有着自己的正当理由,但在以功利为导向的竞争中,她依然选择了非功利性的行为。无论是在用餐时间对于31A的关切,还是在险恶环境对于竞争对手的担忧,抑或是在数量取胜的情况下让贤,都体现了其不坚决的特点,但却也由此展现了弧光,博得了31A视角下玩家的好感。
这种矛盾性和不坚决同样体现在她与丰的家家酒中,wakki虽然主动为丰打造并维持着世界,但是却有时会“撕裂天空的一角”。 “扮演”本身伴随着“穿帮”,无论这种扮演之下的“穿帮”是无意还是刻意进行的,它们都像玻璃上的细小裂缝,把童话世界变得易碎。“买热狗事件”就是相当突出的爆发点,而在该事件中,wakki的矛盾结构体现得淋漓尽致。
“买热狗事件”中,wakki在知晓丰的记忆不会留存到下次循环的情况下,依旧向丰“暗示”自己与丰的关系无法永远持续下去,并使得丰陷入仓皇之中,随之目睹了丰反应的wakki立即改口并继续了家家酒的扮演。在短短的几句对话中,wakki便陷入了自相龃龉的境地。
我们可以看到,这场戏剧冲突的结构与第一章结尾31C和31A的竞赛是一致的,wakki尝试对于原先状态的偏离——wakki改变现状的行为遭到自身的否认——wakki放弃了对于偏离的尝试,重新回到了原先状态。正如西西弗斯重复将石头推上山却永远功亏一篑,wakki对于现状焦急的改变也往往伴随着失败。“重复”是解读wakki丰关系性,进而解读wakki这个角色的关键词。正如丰的记忆一次次经历着循环,wakki一次次的陪伴也随之被烙上了重复的色彩。而支撑着她不断坚持重复这样行为的,恰恰是她的自虐底色。
在另一部涉及于时间循环的作品《魔法少女小圆-叛逆的物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自虐结构的体现。作品将晓美焰在自己构造的魔女结界中找寻真相的行为,联系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对于幼儿“fort-da”循环的研究。“fort-da”即是幼儿童年的一种游戏,通过把自己藏起来假设父母找不到自己并将自己遗弃(fort),然后再在父母面前出现并确认自己从被遗弃的可能风险中脱离(da),完成对于危险境地进入与逃离的假设性预演。弗氏用“死亡驱力”来解释这种行为,而拉康则将这种重复联系于迷醉式的享乐。在此笔者无意深入讨论二者理论的细节,仅就艺术形象来看,晓美焰无意识中维持魔女结界的不断持续,而实际的行动则在查明真相破坏当前的状态与在小圆的日常相处中获得慰藉之间左右摇摆,正如wakki无意识中想要一直为丰创造可以不断循环的童话,而实际的行动却不断地在破坏童话与回归常轨之间徘徊。我们可以看到,西西弗斯式的自虐与重复在她们的行为逻辑中都扮演了核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