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吧 关注:413,865贴子:11,470,445
  • 6回复贴,共1

【 意象•杜鹃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杜鹃,古代又称子规,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有关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
⊙ 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杜鹃常在春天啼叫,人们听到其叫声易产生伤春之情。如杜牧《惜春》:“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苏轼《西江月》:“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桃花行》:“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而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杜鹃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此际漫步溪边,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污秽,心情是愉悦的。由景入情,苏轼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后几句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 的哲理,表达了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
⊙ 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古诗中的杜鹃多是四声杜鹃(杜鹃的一种),鸣声像在说 “不如归去” ,所以又叫思归、催归,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人之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又有杨万里《晓行道旁杜鹃花》:“泣露啼红作麽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泪滴成。” 前人认为杜鹃啼血作花,而杨万里不同意,认为不过 “开时偏值杜鹃声” 而已。他认为 “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泪滴成。” 杜鹃红花不是杜鹃鸟啼几许血染就的,而是征戍之人离愁别恨之泪滴而成。
⊙ 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杜宇也叫望帝,传说中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隐居深山;后不幸国亡身死,魂魄化作杜鹃鸟,每年春天杜鹃花开时日夜悲鸣不已,直至口中滴血。 李商隐有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句。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以表达悲苦哀怨之情。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贬居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曲折的身世,伤感万分,再想到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朝晚听到杜鹃啼叫,悲伤无限。
⊙ 渲染险峻景象、亡国之惆怅
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子规啼月”是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物,在这里烘托了凄凉的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景象。 李煜《临江仙》:“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这里作者已预感到亡国,内心惆怅伤感万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02 13:49回复
    雨夜黑衣人gdj、youjingjie311、小周养成日记.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02 14:07
    收起回复
      2025-08-02 01:39: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欣赏,暖帖


      IP属地:辽宁3楼2024-02-03 19:18
      收起回复
        前排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03 19:38
        回复
          欣赏学习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04 10: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