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原因在于锂资源受限、锂价波动、储能应用端的大力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推动。钠电池的发展空间为锂离子电池的短板补充以及对铅酸电池应用的替代。
我国锂资源受海外牵制较大,锂电池中长期发展面临卡脖子风险。中国锂资源储量有限,80%依赖进口,且受制于海外供应,仅凭借中国自身锂资源储备或将难以支撑远期的锂电产业全球市场地位,存在长期发展风险。我国7%的锂资源储能份额与60%以上的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之间难以匹配,且利润更多留在上游锂矿端,下游电池厂面临较大成本压力。国内锂资源储量无法匹配锂电产业的全球地位。当前国内企业对于海外锂矿投资频频受限,且近年全球锂资源探明量的增速放缓,发展钠离子电池与锂电池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互相补充,具备战略意义。因此钠离子电池等替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未来至关重要,国家在政策层面明确鼓励发展钠电池,钠电在新技术中顺位优先。
钠离子电池主要优势是低成本、高安全性、高倍率、超低温性能,钠资源自主可控,所以钠电池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在大型储能、基站储能、低速车、两轮车等领域正不断拓展应用空间。在未来市场竞争中,钠离子电池向上能补充及替代磷酸铁锂电池短板市场,向下能逐步全面替代铅酸电池市场。钠电池相对于铅酸电池而言,能量密度和全生命周期成本都具有显著优势,钠电池产业逐步落地会加速铅酸电池的退出。
环境和可持续性考虑: 钠是地球上丰富的资源,相比锂更广泛分布和成本更低。由于全球对于环境友好能源解决方案的需求增加,钠电池作为一种可替代锂电池的选择,因其资源丰富性和成本优势,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锂资源稀缺性: 锂是目前主流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成分之一,但其在地壳中的分布相对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这使得人们寻找替代方案,如钠电池,以减少对锂资源的依赖性。
技术进步和市场机会: 近年来,钠电池技术有了显著进展,包括电池性能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这些进展使得钠电池在能源存储和电动车市场等领域具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吸引了投资和研发机构的注意力。
政策和支持: 国家和政府已经制定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和电动交通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和激励措施,从而推动了钠电池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
现在选择大力发展钠电池,不仅是因为技术和市场的成熟,还因为环境、资源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我司专注于钠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及制造,如果您期待了解更多产品信息,或希望获得免费样品进行评估验证,欢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