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袁自如被逮》二首
明•孙承宗
练尔多方练未成,空闻曾铣而前生。
恢疆五载承天语,却虏三师傍帝城。
魏绛偏和原有恨,汾阳单骑更无兵。
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中国明末大臣、民族英雄。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又升中允,历任谕德、洗马。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天启二年(1622年),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督师山海关外。汰逃将,肃军纪,在关外四年,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天启五年(1625年),因柳河之役失败,受魏忠贤党排挤而求归。崇祯二年(1629年),在己巳之变中复职,于通州、山海关抵御后金,复永平等四城,因功加太傅,辞不受。崇祯四年(1631年),再出关整饬松山、锦州军务。同年冬,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失败后,他因主张修大凌河城“召衅辱国丧师”而罢官闲住。崇祯十一年(1638年),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
袁自如指袁崇焕,袁崇焕明末将领,字元素,号自如,曾于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两次击败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后因皇太极绕道蒙古攻破长城,包围京师(史称己巳之变),袁崇焕带兵驰援京师并于广渠门,左安门与后金兵激战,战后崇祯皇帝以“市米资盗,谋款斩帅,纵奴入犯,顿兵不战,遣散援兵,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等罪状判袁崇焕凌迟处死。
曾铣,明朝嘉靖时期名将,曾提出收复河套的建议并得到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但因为严嵩与夏言的党争,被严嵩陷害,并以首辅结交边将的罪名上奏给嘉靖皇帝朱厚熜,因朱厚照不想收复河套以致猜忌,最终在严嵩和仇鸾的陷害之下,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军饷巨万;贿赂夏言,意求加官进爵。”导致一代名将最终被冤杀。
魏绛,姬姓,魏氏,名绛,谥庄,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因晋国长期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导致晋国边患日盛,魏绛于是提出“和戎之策”,使晋国和北方少数民族和睦共处。
汾阳指唐代名将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数次挽救唐朝危局被皇帝封为汾阳郡王,后世因此以汾阳代指郭子仪。这里汾阳单骑是一个典故,指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联兵入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的事情。
东江指东江镇,曾是平辽总兵毛文龙的驻地。
毛文龙,明末将领,任明朝平辽总兵官,曾多次带兵袭扰后金,以为牵制,宁锦之战时派兵攻袭辽阳受到袁崇焕称赞,战后袁崇焕为其请功“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后被袁崇焕以十二条大罪斩杀。这里的千古手就是指袁崇焕杀毛文龙的这件事,袁崇焕曾说“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
这首诗是孙承宗在袁崇焕被逮捕下狱时所作的一首诗,但多年以来广受争议,争议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此诗是痛惜袁崇焕蒙冤受屈,并赞扬袁崇焕忠贞为国的精神,而另一派却认为此诗是讽刺,批评袁崇焕五年平辽方略,企图与后金议和。
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得有头有尾的,这首诗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还有待探讨啊。
明•孙承宗
练尔多方练未成,空闻曾铣而前生。
恢疆五载承天语,却虏三师傍帝城。
魏绛偏和原有恨,汾阳单骑更无兵。
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中国明末大臣、民族英雄。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孙承宗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又升中允,历任谕德、洗马。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少詹事。天启二年(1622年),拜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督师山海关外。汰逃将,肃军纪,在关外四年,前后收复大城九,堡四十五,练兵十一万,拓地四百里,开屯田五千顷,岁入十五万。天启五年(1625年),因柳河之役失败,受魏忠贤党排挤而求归。崇祯二年(1629年),在己巳之变中复职,于通州、山海关抵御后金,复永平等四城,因功加太傅,辞不受。崇祯四年(1631年),再出关整饬松山、锦州军务。同年冬,明军在大凌河之战中失败后,他因主张修大凌河城“召衅辱国丧师”而罢官闲住。崇祯十一年(1638年),率家人守高阳城抗清,城破被俘,自缢而死。
袁自如指袁崇焕,袁崇焕明末将领,字元素,号自如,曾于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两次击败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后因皇太极绕道蒙古攻破长城,包围京师(史称己巳之变),袁崇焕带兵驰援京师并于广渠门,左安门与后金兵激战,战后崇祯皇帝以“市米资盗,谋款斩帅,纵奴入犯,顿兵不战,遣散援兵,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等罪状判袁崇焕凌迟处死。
曾铣,明朝嘉靖时期名将,曾提出收复河套的建议并得到当时的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但因为严嵩与夏言的党争,被严嵩陷害,并以首辅结交边将的罪名上奏给嘉靖皇帝朱厚熜,因朱厚照不想收复河套以致猜忌,最终在严嵩和仇鸾的陷害之下,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军饷巨万;贿赂夏言,意求加官进爵。”导致一代名将最终被冤杀。
魏绛,姬姓,魏氏,名绛,谥庄,史称魏庄子,春秋时晋国卿。因晋国长期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导致晋国边患日盛,魏绛于是提出“和戎之策”,使晋国和北方少数民族和睦共处。
汾阳指唐代名将郭子仪,因平定安史之乱,数次挽救唐朝危局被皇帝封为汾阳郡王,后世因此以汾阳代指郭子仪。这里汾阳单骑是一个典故,指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回纥联兵入侵,郭子仪在泾阳单骑说退回纥,并击溃吐蕃的事情。
东江指东江镇,曾是平辽总兵毛文龙的驻地。
毛文龙,明末将领,任明朝平辽总兵官,曾多次带兵袭扰后金,以为牵制,宁锦之战时派兵攻袭辽阳受到袁崇焕称赞,战后袁崇焕为其请功“孰知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使非毛帅捣虚,锦宁又受敌矣!毛帅虽被创兵折,然数年牵制之功,此为最烈!”。后被袁崇焕以十二条大罪斩杀。这里的千古手就是指袁崇焕杀毛文龙的这件事,袁崇焕曾说“入其军,斩其帅,如古人作手,臣饶为也”。
这首诗是孙承宗在袁崇焕被逮捕下狱时所作的一首诗,但多年以来广受争议,争议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此诗是痛惜袁崇焕蒙冤受屈,并赞扬袁崇焕忠贞为国的精神,而另一派却认为此诗是讽刺,批评袁崇焕五年平辽方略,企图与后金议和。
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说得有头有尾的,这首诗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还有待探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