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论:同性恋不是精神疾病。
答案:精神疾病的判断比较主观,所以同性恋要不要认定为是精神疾病,的确存在争议。但是,《细胞》杂志发表的研究表明,某类神经元失常会导致同性性行为。所以,同性恋很可能是神经疾病。准确说,它是一种性别识别障碍。
实际上,心理学怎样看待同性恋,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对于这个问题,本质上就没有心理学的事。说个不好听的话,那是心理学越界了,强要越界就是自以为是。性取向异常,那只是一种精神表现,但问题的本质是神经疾病,而非精神障碍。好比癫痫,在人们知道它是神经问题之前,也会误以为是一种精神问题。人体的功能千万种,每一种都可能出现异常,哪怕是最坚硬的牙齿。性别识别出现功能异常,自然是不难理解的事,而且也应当存在一个发病率。
你会把癫痫患者送给心理医生吗?在同性恋的问题上,首先有发言权的是神经病学,然后是遗传病学(两者涉及生物本质,虽然还没彻底弄清,但只有它们才能弄清),再次是生殖医学,最后是性医学(两者涉及行为本质,对应于性的两个层面,即生殖与快乐)。也就是说,心理学的角色可有可无,性取向状态顶多只是一种精神症状,何况心理学对此无能为力,只能就文化观念做点评判。心理学看待同性恋问题,往往掺杂太多z治理念,就像性社会学一样。
实际上,西方的教徒、党派和同性恋,都是身份z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