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哀分析文吧 关注:79,035贴子:1,817,343

回复:个人观感向:漫画中那些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18-43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1. Vol. 29
K3案,工藤新一喜欢的足球明星犯事,柯子沮丧无比,而兰姐发表了一篇高论。

事实上,纵观前后文,新一从来没有展现过这种稍有瑕疵就摒弃的倾向。所以问题来了,兰姐是根据什么得出的这个结论?还是说她本人才有这种倾向,只不过把他移植到了新一头上?
这种病态设定目前尚未在已出场的任何人物中明确展现,不知道73以后会不会call back。


IP属地:江苏47楼2024-01-23 23:57
收起回复
    12. Vol. 30
    大有深意的直球篇,传递了如下几个信息:
    1. 在列车即将入站前,兰姐和新一通电话表示有问题要问,而这时有个闪回镜头,是园子起的头。

    而园子的这个问题场景出现在Vol.28的商场袭击案,具体场景如下:

    请注意左下角小柯爆红的脸,也就是说,面对园子点穿兰姐的疑问【新一对我有没有意思/喜不喜欢我】,小柯已经听到了,换言之,他早在Vol.28时已经知道了兰姐一直以来的心事和疑问。而这个问题什么时候才被正式揭穿并得以回答呢?
    是直到Vol. 71的伦敦篇,也就是那场著名SR追逐戏的源起:“是侦探的话就来推理一下我的心事!”

    2. 而早已知道答案的新做了一件什么事呢,在兰即将问出口之际,藉由呼啸而至的列车,果断挂断了电话。

    这里有两处特别有意思,一处是迫不及待地挂断电话,都不给兰姐任何的反应机会,还有一处是呼啸而至的新干线名为“希望号”,但是新一把兰姐的“希望”给断了。
    为了更进一步凸显新一对兰姐问题的逃避态度,紧接着真相帝平次登场,并一针见血指出新一就是懦弱和逃避。注意小柯的表情,他当然是心知肚明。

    而这种逃避态度,在名场面伦敦篇里又被兰姐call back了。

    所以说,新一态度始终如一,73真是不忘初心。


    IP属地:江苏66楼2024-01-24 22:45
    收起回复
      2025-10-13 09:52: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直球系列隐含了两段感情,一个是兰→新,还有一个是高→佐。采用直球手段的兰没成功,新逃了,采用变化球手段的高木以为自己失败了,实际成功了。
      这个系列中文名叫《直球定输赢》,而日文名叫《直球胜负》,实际隐含的涵义并不是说靠直球来定结果,而可能是让读者猜测采用直球能不能赢的意思。显然,对比出真知。


      IP属地:江苏67楼2024-01-24 22:46
      收起回复
        13. Vol. 31
        著名的温暖的大海篇,也是哀内心正式接纳兰姐的重要篇章。关于哀为什么会在此刻此地与兰姐达成和解有很多看法,我尝试从各种意象中解读一二。
        发生地:伊豆海滩。

        提及伊豆,最为知名的就属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了,主要讲述一名少年在人生迷茫期遇到了一群流浪艺人,并被其中年仅14岁的舞女熏子所吸引,二者相识、相知、相惜,互相爱慕但最终离别的故事。这部小说以川端康成自身的经历为原型,虽然作为学生,当年的社会地位很高,被人称为“少爷”,但其实作者从小父母双亡,亲人在其年少时期均撒手人寰,因而作者长期处于孤僻、抑郁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作者来到伊豆,遇到了纯情貌美的舞女,并一步步为其单纯、质朴的气质所吸引。然而,阶级的差距让彼此爱慕的二人从未开始过真正的恋情,还未开始变已结束是本书的主基调,却也是崇尚“物哀”之美的日本人心中至臻的爱情代表。
        作为日本人最为推崇的作品之一,我认为73选择伊豆海滨为舞台来展现哀的所思所感乃至心态转变,是有意而为之。
        (本人文学素养较低,以下均为百科及某乎的观后感所得)


        IP属地:江苏72楼2024-01-25 00:23
        收起回复
          哀同时具备了故事男女主人公的特质。男主因为至亲亡故而仅有孤僻的“孤儿气质”,而来到伊豆后遇到了温暖的人,虽然恋情遗憾告终,但内心也得到了净化,并最终学会接受他人的好意,逐渐融入社会。这点与哀的身世和当前的境遇都十分相似,甚至本篇最后与兰姐的主动握手,也象征着哀开始学会放下过去,并融入更大范围的群体。
          而哀与熏子的气质亦有相似处。熏子身为舞女,身处社会底层,尽管受到了哥哥的保护而展现出了清纯、可爱、羞涩的美好气质,却因为出身和职业,始终与男主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异,及时二人跨越了这层差异彼此交心,但依然无法走到一起,这也导致了男女主间的感情呈现的并非是纯粹的恋情,有评论认为是比恋情更为复杂的交织了友情、思慕和感激的感情。(这一评价与柯哀之间的感情何其相似)
          下面这段描写亦有强烈的既视感:“我一开始朗读,她就立即把脸凑过来,几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认真,眼睛里闪出光彩,全神贯注地凝望着我的额头,一眨也不眨。”


          IP属地:江苏73楼2024-01-25 00:25
          回复
            除了肖似男女主人公外,哀对于自身处境和恋情的见解亦有着深刻的《伊豆的舞女》痕迹。

            在这段著名桥段里,哀将阶级差距以鲨鱼和海豚作比,表达出了一种愤懑与无力感。很多人都认为,这里所说的“一只海豚”仅指兰姐,其实不是的,这里既指兰姐也指新一,她认为他们是一类人。而自己作为鲨鱼,与新一的海豚族间的差距犹如天堑,因而根本无法比过同为海豚一族的兰姐。
            关于两只海豚的意向,其实漫画中已经明确体现了。

            这是一只绘有两只海豚的球,表面上似乎是园子在打,但其实最开始一直是兰姐抱着的。
            而注意这句台词:“你已经无处可逃了!”后面,哀明确表示自己正是被海豚包围着“无处可逃”。

            实际上,这时候连步美都是“海豚一族”。步美的泳圈是dolphin,当然在Vol. 103的香肠卷案时,整个少侦一起玩鲨鱼了。【所以73在此处call back,他们才是一族人】

            除了自比海豚鲨鱼体现出阶级差距外,哀在旅馆里所看的《泰坦尼克号》也是阶级差距下爱情的著名代表作,不过与《伊豆的舞女》那种朦胧哀愁的意境不同,杰克和罗丝无惧二者的身份差距,爱情可谓轰轰烈烈。而73在M26里对《泰坦尼克号》的致意,更体现出他寻求阶级突破的立场。

            所以,所谓握手的“勇气”,既可以理解为《伊豆的舞女》中对忧思的释怀,也可以理解为《泰坦尼克号》中对跨越阶级的决意。



            IP属地:江苏74楼2024-01-25 00:29
            收起回复
              28. Vol. 42
              比较令人在意的一段,似乎在证明贝姐当初假扮的就是杀人魔,可以看作明面对贝新论的反驳。

              但是,仔细分析的话,又觉得存在很多疑点。按照贝姐所述,她假扮杀人魔的初衷,是为了引秀一出来,然后趁他放松警惕的时候杀了他。这里面涉及两点可能:一个是杀人魔从一开始就是她假扮的,另一个则是有杀人魔这个人,但她也扮了杀人魔。
              根据披露的调查可知,杀人魔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被杀了,且伪装成自杀。可见,即使贝姐确实假扮了杀人魔,那个真杀人魔也同时存在,这就意味着,在NY,当时存在两个杀人魔。


              IP属地:江苏103楼2024-01-26 20:25
              收起回复
                但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疑问:即当时秀一开枪击中的是真的那个还是假的那个?如果是真的那个,那么兰姐遇到的就是真的。这个时候,贝姐既可能扮成新一,也可能暗中观察,都可能被感化。但暗中观察的话没必要擦掉血和指纹,所以贝新论成立,则贝姐对琴酒撒了谎。
                如果是假的那个,那么贝姐同时被新兰所拯救,被感化。但这里存在一个BUG,即她既然本意是为了引诱赤井秀一,为什么要无端去惹兰姐,甚至仓皇之下差点摔下楼,这个完全不符合她的初衷和一贯的做事方式啊!对于做事一向谨慎的贝姐来说,从不做多余的事,倘若她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杀赤井秀一的话,她根本没有必要去引起第三方的注意,即使受伤了,也可以通过抛洒鲜血的方式,引秀一上钩,然后静静待在暗处等待时机。所以,这个貌似成立的借口,依然不成立。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她没假扮杀人魔,又为什么连血迹也擦掉呢?


                IP属地:江苏104楼2024-01-26 20:27
                收起回复
                  2025-10-13 09:46: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时候可能存在第三种可能,即她既扮了杀人魔,又扮了新一。
                  假扮杀人魔的初衷可能确实是为了引赤井秀一上钩,利用了FBI要抓杀人魔的意图,利用真假杀人魔的行踪让FBI产生混淆。但秀一打伤了杀人魔,所以贝姐可能利用了这点,也让自己洒了点血,引导FBI追踪血迹。
                  但是在这过程中,她的行踪率先被新一发现了,且新一第一时间就选择报了警。由于FBI已经封锁了所有道路,她立刻采取了B选项,也就是假扮成新一,估计她在假扮杀人魔时就已经想好了B选项逃脱,毕竟不能以杀人魔和本尊的样貌离开现场。而假扮新一这个外国高中生是最佳选择,因为假设她成功实施了原计划,要追查起来,那会儿新一早已回国,FBI调查起来肯定不如调查本国人方便。
                  至于她为什么不选择假扮兰姐,可能一来因为出于和有希子的联系,对新一更为熟悉,二来更大可能是因为身高。虽然官方对贝姐的身高讳莫如深,但有个参考系数可以证明,贝姐大概率在175CM左右。

                  万能参照系数兰姐登场!
                  由此可以推测,贝姐可能真得更倾向于假扮与自己身高相当的人,毕竟会更轻松,行动也会更自如吧。


                  IP属地:江苏105楼2024-01-26 20:31
                  收起回复
                    除了上述推论外,还有一个旁证。同一场对话,面对琴酒的问题,贝姐非常自如地撒了谎。贝姐的人设就是一个十句话有九句假的人,谁又能保证,她前面讲的都是真的呢?


                    IP属地:江苏106楼2024-01-26 20:32
                    回复
                      29. Vol. 42

                      琴酒又真相了……
                      三发够不够?


                      IP属地:江苏107楼2024-01-26 20:36
                      收起回复
                        【细节更新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感谢前面两位大佬@平者深黑@依然哀 对有关内容的纠正,涉及的两点姑且算是废案了。不过相关内容依然存疑,诚待更多大佬给予建设性看法


                        IP属地:江苏108楼2024-01-26 20:42
                        收起回复
                          @白蛋💯 直接回复不了。针对你的警视厅的黑组卧底论,我认为存在两种可能,一个就是boss,还有一个是新酒,也即隐藏酒。换言之,七个孩子是相对于boss而言,那么除开boss,加新酒,仍然差一瓶女酒。我的想法是,波本和贝姐,一个红方卧底一个黑方反水,则会不会可能存在另一个对应的黑方卧底和一个红方反水。兰魔论的可能性依旧存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9楼2024-01-27 00: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