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
姜维实际上应该算是一个普通人,这主要体现于没有关于他任何相貌的记录,甚至于就连一向美化蜀汉人物的《三国演义》中冶从未提及姜维的外貌、身高。
由此,根据陈寿的习惯与逻辑,长得特别丑或奇特的人,他们的样貌是会记载的,例如庞统、刘备。还有就是长得特别帅,也会被记载,例如诸葛亮、袁绍、周瑜。
如此看来,姜维大概率和张飞一样,长相十分普通,属于是扔进人堆里一眼过去基本上认不出来的那种。
当然,张飞的事咱们之后讲张飞再说,咱们先主要看姜维。
但是好在,姜维有一个好的运气,因为他的父亲姜囧天水郡的功曹,同时,姜姓在西北一带也有一些影响力。以至于当姜囧不幸抗击羌人犯境战死后,姜维一家人却能够正常生活,并且还能给姜维谋来了他此生中第一个官职——中郎、天水郡参军。
有人可能会说这很正常,毕竟当官的因为公事死了,那他的孩子身为烈属不应该照顾照顾吗?
我回答:“当然应该,但不说当时整个天下,就说曹魏有多少个郡县?像姜囧这种郡级的基层干部多了去了。你见有几个人牺牲后他们的孩子还能捞到官的?”
随后让咱们将时间推到228年,这一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威震动,陇右各地群起响应,南安、天水、安定等地的军民百姓甚至自发杀死了本郡太守迎接诸葛亮的北伐军,一时间雍凉震动。
而此时,年仅二十六岁的姜维正和天水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与天水太守马遵、雍州刺史郭淮等人在外巡查。
郭淮等人得知蜀军来袭,南安三郡悉数响应后十分吃惊,郭淮当即回头对着马遵说道:“诸葛亮来者不善啊。”
说完之后,郭淮当即向东打算前去上邽。马遵则认为天水郡的治所冀县在西边的偏远地区,又害怕那里的官民百姓也跟着反叛,将自己关押,因此也打算跟着郭淮前往上邽。
姜维得知后当即对马遵劝说道:“明公您应该赶紧回到冀县啊。”
姜维此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心中没有那些弯弯绕绕的,因此这句话大概率就是一句普通的劝谏。
可是马遵却当场应激了,他原本就对本地人的轻视,再加上南安三郡反叛使得马遵对当地人更加不信任。
因此在听到姜维的劝说后马遵当场就炸了,他当即愤恨的对着姜维等人怒斥道:“你们这些人都是叛贼!不能够再信任了!”
姜维等人一听当场懵圈,一时间哭笑不得,赶忙为自己辩解,可不管怎么辩解,马遵都不愿意听,心中打定了:这些凉州人都有异心,都是二五仔!
结果到了晚上,马遵当即趁夜跑出了营帐,连夜跑到了上邽。
姜维等人得知后赶忙前去追赶,结果到了上邽却发现上邽城门紧闭,郭淮也听信马遵的言语,拒绝放姜维等人入城。姜维和郡吏上官子修等人得知后无奈至极,只得回头前往家乡冀县,结果冀县的官民百姓见到姜维等人后十分欣喜,因为一来,姜家在天水一带素有威名;二来,天水官民已经打算投降诸葛亮,就愁没有一个代表,因此姜维一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于是,姜维和上官子修当即在众人的推举下前去拜见诸葛亮,诸葛亮对于姜维等人的前来十分欣喜,当即将他们留下。(以上是《魏略》记载的)
应该说,姜维等人是悲催的,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上司,然而“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了我们,悲剧的开端,往往也是荣耀的起点。是悲剧,还是荣耀,其实都取决于你自己,只取决于你是否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姜维,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同时,北伐形势也是一片大好,整个陇西地区仅剩陇西太守游楚、祁山堡的高刚和上邽城内的郭淮仍在坚守,可这几处要塞也是濒临崩溃。
眼见北伐就要取得胜利时,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从北边的陇山道将要进入陇西的消息传来,诸葛亮力排众议,坚持派遣自己的亲信马谡前去驻守。
结果马谡言过其实,竟异想天开妄图复刻定军山之战,一举击败张郃军,结果反倒被张郃军围于山上,断水后全军溃败。
马谡则是随后在王平的掩护下收拢残兵与诸葛亮会和,诸葛亮自知情况不妙,因此急忙放弃了攻下的各个郡县,随后率主力迅速南撤,第一次北伐就此功败垂成。
而姜维也跟随着诸葛亮南下到了汉中,可他的母亲以及妻子儿女却是被留在了魏国境内,从此之后,究其一生,姜维都没能再见他们一面…
随后,或许是秉承着凉州人“千金买马骨”的意思,姜维在跟着诸葛亮南撤汉中后当即孛封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同时,诸葛亮也对于姜维十分满意,认为他是凉州的高级人才,曾对蒋琬写信夸赞道:“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是凉州的上士,我考察了姜维的才略,发现即使是李邵、马良也不如姜维啊。我打算先让他训练虎步军的五六千人。姜维对于治理军队十分敏感,并且有胆义,擅长治军。此外姜维心存汉室,并且才能出众,待我将带兵打仗的才能都教给他后,就带着他去成都觐见陛下。”
随后,姜维又跟随诸葛亮数次北伐,诸葛亮也是将手下五六千员虎步军分给了姜维统领,并加封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姜维实际上应该算是一个普通人,这主要体现于没有关于他任何相貌的记录,甚至于就连一向美化蜀汉人物的《三国演义》中冶从未提及姜维的外貌、身高。
由此,根据陈寿的习惯与逻辑,长得特别丑或奇特的人,他们的样貌是会记载的,例如庞统、刘备。还有就是长得特别帅,也会被记载,例如诸葛亮、袁绍、周瑜。
如此看来,姜维大概率和张飞一样,长相十分普通,属于是扔进人堆里一眼过去基本上认不出来的那种。
当然,张飞的事咱们之后讲张飞再说,咱们先主要看姜维。
但是好在,姜维有一个好的运气,因为他的父亲姜囧天水郡的功曹,同时,姜姓在西北一带也有一些影响力。以至于当姜囧不幸抗击羌人犯境战死后,姜维一家人却能够正常生活,并且还能给姜维谋来了他此生中第一个官职——中郎、天水郡参军。
有人可能会说这很正常,毕竟当官的因为公事死了,那他的孩子身为烈属不应该照顾照顾吗?
我回答:“当然应该,但不说当时整个天下,就说曹魏有多少个郡县?像姜囧这种郡级的基层干部多了去了。你见有几个人牺牲后他们的孩子还能捞到官的?”
随后让咱们将时间推到228年,这一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声威震动,陇右各地群起响应,南安、天水、安定等地的军民百姓甚至自发杀死了本郡太守迎接诸葛亮的北伐军,一时间雍凉震动。
而此时,年仅二十六岁的姜维正和天水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与天水太守马遵、雍州刺史郭淮等人在外巡查。
郭淮等人得知蜀军来袭,南安三郡悉数响应后十分吃惊,郭淮当即回头对着马遵说道:“诸葛亮来者不善啊。”
说完之后,郭淮当即向东打算前去上邽。马遵则认为天水郡的治所冀县在西边的偏远地区,又害怕那里的官民百姓也跟着反叛,将自己关押,因此也打算跟着郭淮前往上邽。
姜维得知后当即对马遵劝说道:“明公您应该赶紧回到冀县啊。”
姜维此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心中没有那些弯弯绕绕的,因此这句话大概率就是一句普通的劝谏。
可是马遵却当场应激了,他原本就对本地人的轻视,再加上南安三郡反叛使得马遵对当地人更加不信任。
因此在听到姜维的劝说后马遵当场就炸了,他当即愤恨的对着姜维等人怒斥道:“你们这些人都是叛贼!不能够再信任了!”
姜维等人一听当场懵圈,一时间哭笑不得,赶忙为自己辩解,可不管怎么辩解,马遵都不愿意听,心中打定了:这些凉州人都有异心,都是二五仔!
结果到了晚上,马遵当即趁夜跑出了营帐,连夜跑到了上邽。
姜维等人得知后赶忙前去追赶,结果到了上邽却发现上邽城门紧闭,郭淮也听信马遵的言语,拒绝放姜维等人入城。姜维和郡吏上官子修等人得知后无奈至极,只得回头前往家乡冀县,结果冀县的官民百姓见到姜维等人后十分欣喜,因为一来,姜家在天水一带素有威名;二来,天水官民已经打算投降诸葛亮,就愁没有一个代表,因此姜维一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于是,姜维和上官子修当即在众人的推举下前去拜见诸葛亮,诸葛亮对于姜维等人的前来十分欣喜,当即将他们留下。(以上是《魏略》记载的)
应该说,姜维等人是悲催的,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上司,然而“历史已经无数次告诉了我们,悲剧的开端,往往也是荣耀的起点。是悲剧,还是荣耀,其实都取决于你自己,只取决于你是否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姜维,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同时,北伐形势也是一片大好,整个陇西地区仅剩陇西太守游楚、祁山堡的高刚和上邽城内的郭淮仍在坚守,可这几处要塞也是濒临崩溃。
眼见北伐就要取得胜利时,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从北边的陇山道将要进入陇西的消息传来,诸葛亮力排众议,坚持派遣自己的亲信马谡前去驻守。
结果马谡言过其实,竟异想天开妄图复刻定军山之战,一举击败张郃军,结果反倒被张郃军围于山上,断水后全军溃败。
马谡则是随后在王平的掩护下收拢残兵与诸葛亮会和,诸葛亮自知情况不妙,因此急忙放弃了攻下的各个郡县,随后率主力迅速南撤,第一次北伐就此功败垂成。
而姜维也跟随着诸葛亮南下到了汉中,可他的母亲以及妻子儿女却是被留在了魏国境内,从此之后,究其一生,姜维都没能再见他们一面…
随后,或许是秉承着凉州人“千金买马骨”的意思,姜维在跟着诸葛亮南撤汉中后当即孛封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同时,诸葛亮也对于姜维十分满意,认为他是凉州的高级人才,曾对蒋琬写信夸赞道:“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是凉州的上士,我考察了姜维的才略,发现即使是李邵、马良也不如姜维啊。我打算先让他训练虎步军的五六千人。姜维对于治理军队十分敏感,并且有胆义,擅长治军。此外姜维心存汉室,并且才能出众,待我将带兵打仗的才能都教给他后,就带着他去成都觐见陛下。”
随后,姜维又跟随诸葛亮数次北伐,诸葛亮也是将手下五六千员虎步军分给了姜维统领,并加封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