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一下,a5k是一个非常难搞的塞子,它不仅吃煲机,吃推力,甚至还吃前端的控制力。a4k在官网上写明了需要150小时的磨合期,a5k虽然没提,但它的单元参数和a4k一模一样,甚至可以合理猜测就是a4k同款单元,同理也需要这么长的煲机,参见我之前的开箱贴,a5k的开声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而完全煲开之后的a5k无论是细节密度与结像线条的清晰度各种素质表现毫无疑问都是比a4k强上一个档次的。至于推力和控制力,别看这玩意16欧100db似乎人畜无害。前段时间我一直在折腾前端,从入门播放器rs2到天价小尾巴w4再到生猛大尾巴mub1,然后全卖了换成zx707,然后实在是忍不了🔒尼的推力又换成了小墨菊,a5k的声场表现和这些设备的推力基本上是正相关的,a4k在不同前端上声场规模也有变化但都能保持良好的形状和分离度,但a5k在zx707这种弱🐔推力下声场打不开不说所有声音都挤在一团毫无分离度可言。然后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情况,a5k在这么些推力有天壤之别前端上,高频细节表现最好的居然是推力最弱的zx707,其次是推力同样算不上出色的小墨菊,小墨菊姑且还可以用硬素质去解释,zx707就完全是出乎意料(甚至用的还是那个只有区区50mw可能真的不如手机的单端口),如果a5k只是单纯的难推那即便是素质也无法填补zx707与mub1之间巨大的推力差距(参考第二个塞子evo),思来想去也只能把锅甩给控制力这个玄学词汇,毕竟表现最差的w4最大的短板就是小尾巴供电不足造成的控制力问题,mub1也是官方直言不顾素质参数全力打磨听感的产物(当然,至少还是比w4强得多)。
然后说说a5k相对a4k的调整。改进最大的自然就是a4k那个有问题的高频了,虽然可能是a系列用的这套单元本身固有的缺陷,a5k的高频在某些情况下仍然有和a4k一样失控的问题,但在控制好的情况下它的高频细节表现十分强大,甚至可以超过我第二个要写的首发定价接近它两倍的evo。另一个主要调整是,a4k做出那个规整声场当然是有代价的,它牺牲了中频,为了足够的纵深和距离感a4k的中频有很明显的刻意削弱和拉远的设计,然后便造成了a4k两头翘与高频爆炸的调音风格。从a4k换到a5k最明显的感觉就是a5k的中频明显拉近不少,质感也更加扎实,当然相对的也削弱了纵向声场,总的来说,a5k就是放弃一点a4k那个变态的声场表现换取了全面提升的三频素质和整体表现,虽然对我这个声场控来说a5k声场削弱让我有点遗憾,但毫无疑问a5k的提升完全符合它更高的定位与售价。
虽然新final失去了老final那独树一帜的浓厚音染让很多老final粉感到失望,但毕竟多年调音底蕴在这里,新final完全没有变成空有素质毫无味道的科hi声(地图炮)。a5k的调音风格总的来说还是延续了a8k和a4k那种偏上盘的薄亮走向,整体比较凝聚干净。a4k强调的是用精准的声场定位打造的现场感,而a5k则更强调各种声音元素的质感,从特色上来说更有几分a8k的神韵。a5k的高频冷亮但不干不躁,带有很甜的泛音。这个风格很像传统动铁,非常合我胃口。中低频相对a8k和a4k增加了一点厚度,不过总的来说仍然偏薄,人声较为顺滑,但称不上很圆润,在质感上属于比较中性的取向,也保留有一定的气声和齿音,有意思的是a5k的年轻女声没有a4k讨耳朵,a4k更冷薄纤细显得更精致,同时更甜一点。和中频高频比起来a5k的低频倒显得有点干了,而且速度很快以至于有点偏硬,另外final好像一直都在刻意控制低频下潜,无论老final新final基本上都是点到为止,不是很懂。
总的来说,a5k适合的音乐风格还是和a4k类似,主要是各种器乐,尤其擅长强调声场的有一定规模的现场实录,也包含影视游戏那种宏大的交响配乐(不过想要听得爽需要一台力大声细的前端,不然它的表现可能还不如a4k),同时能听一些年轻女声。不同的是a5k比a4k增强了对其它风格的兼容性,高频修正和素质提升使a5k在摇滚电子和acg流行等各种元素杂糅的复杂音乐上也有足够的应对能力,把它当一个杂食偏器乐的塞子来看也没啥问题。
另外要特别说一下a5k这条原配线材,它不是final十几年从中端到超旗舰一手包办的大名鼎鼎的京线,而是一条全新设计的八股无氧铜镀银(虽然京线也是无氧铜镀银),目前这条线仅在a5k一个型号上出现,也没有零售版本,这条线最大的特点就是全频段收紧结像提升密度(京线的中低频是偏散的),a5k在密度和结像上的提升有一半是这条线的功劳,而给a4k换上这条线那a4k的声音会薄到如同走钢丝一般极端。这个特性和纯银很像,但它完全没有像中低端银线一样过于直白干净以至于乏味,仍然具有有铜线温润的特性(这么说来倒有点单晶铜纯银混编的意思)我认为这条线在素质上甚至是超越京线的,就是没有京线那么闪亮,项链效果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