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门下的事,祖师之间对话,一问一答,机锋往来,下语勘验,其实不难,只是时代久远了,古文影响理解,所以让人不容易摸清。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方面:①换步移身②有理路与无理路。
首先,①换步移身,
为什么要换步移身?因为凡夫说话都是处于凡位,而圣者说话则处于圣位。这其中的区别很大,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如果不换步移身处于圣位说话,则出言吐气俱落阴魔境界,不解脱。
举例,
【假如面前有一朵花】
【凡位】:也就是凡夫,看到的是【一朵花】,是【有】。就算读过经论的教下修行人,他明白空花的道理,他嘴上说【空花】,但本质上,他依旧是处于凡位在说话,是【有】,能明白吗?因为他只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样答,并不是他真的直下看破了这朵花。
【圣位】:如果是圣者,见一切如梦幻,心无染著,他看到一朵花,不假思索便能识破它的不识,没有丝毫攀缘染著,甚至见如不见,是【空】,那么圣者会怎么说?
这就是②有理路与无理路
【有理路】:他可以依前凡位说【空花】,告诉你这个道理,让你明白,话里有理路给你顺着去思考,你只要顺着他的话去思索,就能理解,但这样见的就很浅。因为经论多的是这方面的解答。也不容易能看出他本人究竟是处于凡位说这话还是圣位说这话。
【无理路】:所以就有了无理路的直显圣位,你问一朵花是什么,他看到的是空花,但是他打算让你自己去见。温和一点的就是【不思善,不思恶,正是么时,本来面目】,或者答你一句【石头】【砖块】,甚至对你【行棒行喝】,总之,他的回答本身并没有理路给你思考,但是能把你念头止住一瞬间让你自己识取。这是截断众流,又叫一句如金刚王宝剑、踞地狮子、坐断天下人舌头。
-
所以公案其实不难的,真的明白了很容易就能看懂的,遇上禅客同道的时候呈剑献诗下一注脚转语也是。
只是,如果你是因为看了我的贴,强行去想象凑合的话,还是自救不了的。
有理路的话,语中有语,也叫死句。而无理路的话,语中无语,则属于活句。古德云:但参活句,莫参死句。活句下荐得,永劫无滞。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虽然如此,还有人识不冷不暖的吗?若有,速速顶贴。
简单来说就是两个方面:①换步移身②有理路与无理路。
首先,①换步移身,
为什么要换步移身?因为凡夫说话都是处于凡位,而圣者说话则处于圣位。这其中的区别很大,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如果不换步移身处于圣位说话,则出言吐气俱落阴魔境界,不解脱。
举例,
【假如面前有一朵花】
【凡位】:也就是凡夫,看到的是【一朵花】,是【有】。就算读过经论的教下修行人,他明白空花的道理,他嘴上说【空花】,但本质上,他依旧是处于凡位在说话,是【有】,能明白吗?因为他只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样答,并不是他真的直下看破了这朵花。
【圣位】:如果是圣者,见一切如梦幻,心无染著,他看到一朵花,不假思索便能识破它的不识,没有丝毫攀缘染著,甚至见如不见,是【空】,那么圣者会怎么说?
这就是②有理路与无理路
【有理路】:他可以依前凡位说【空花】,告诉你这个道理,让你明白,话里有理路给你顺着去思考,你只要顺着他的话去思索,就能理解,但这样见的就很浅。因为经论多的是这方面的解答。也不容易能看出他本人究竟是处于凡位说这话还是圣位说这话。
【无理路】:所以就有了无理路的直显圣位,你问一朵花是什么,他看到的是空花,但是他打算让你自己去见。温和一点的就是【不思善,不思恶,正是么时,本来面目】,或者答你一句【石头】【砖块】,甚至对你【行棒行喝】,总之,他的回答本身并没有理路给你思考,但是能把你念头止住一瞬间让你自己识取。这是截断众流,又叫一句如金刚王宝剑、踞地狮子、坐断天下人舌头。
-
所以公案其实不难的,真的明白了很容易就能看懂的,遇上禅客同道的时候呈剑献诗下一注脚转语也是。
只是,如果你是因为看了我的贴,强行去想象凑合的话,还是自救不了的。
有理路的话,语中有语,也叫死句。而无理路的话,语中无语,则属于活句。古德云:但参活句,莫参死句。活句下荐得,永劫无滞。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虽然如此,还有人识不冷不暖的吗?若有,速速顶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