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演唱舞台,《童话》无需多言,歌曲本身的水准以及情怀加持就奠定了这场演出的意义,舞台表现有很多设计与巧思,现场的观众应该很容易被代入。
但我更喜欢《掌心》。看wb,这场舞台似乎有些争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所谓两人声压,这个很好解决,看直播视频就好;另一类更像水军,张口就来为黑而黑。
《掌心》的改编以及呈现非常和谐,很多人似乎忘记了合唱最重要的是二人的配合,是二人互相为对方铺垫乐曲与情感的阶梯,而非二人竞技。很多人说这首歌呈现得太平,我只能说这更印证了我之前的观点,被某些炫技流音纵规范了审美的人,如今只认那一种编曲模式,没有音量上的高潮那就是“平淡”,殊不知音乐与情感并非只有这一种迎合观众的表达方式。当音乐不再为观众而唱,而是回归歌曲本身,那样的舞台才会更打动我,《掌心》就是如此。
中间三手联弹的环节设计更是戳我,即是艺术的展示,又是这首歌通向现实的一种诠释。
陈姐的音乐理解真的不错,起码不俗,与光良老师完全能够迸发灵感。听说下一场是后辈选歌,那就更期待了。
但我更喜欢《掌心》。看wb,这场舞台似乎有些争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所谓两人声压,这个很好解决,看直播视频就好;另一类更像水军,张口就来为黑而黑。
《掌心》的改编以及呈现非常和谐,很多人似乎忘记了合唱最重要的是二人的配合,是二人互相为对方铺垫乐曲与情感的阶梯,而非二人竞技。很多人说这首歌呈现得太平,我只能说这更印证了我之前的观点,被某些炫技流音纵规范了审美的人,如今只认那一种编曲模式,没有音量上的高潮那就是“平淡”,殊不知音乐与情感并非只有这一种迎合观众的表达方式。当音乐不再为观众而唱,而是回归歌曲本身,那样的舞台才会更打动我,《掌心》就是如此。
中间三手联弹的环节设计更是戳我,即是艺术的展示,又是这首歌通向现实的一种诠释。
陈姐的音乐理解真的不错,起码不俗,与光良老师完全能够迸发灵感。听说下一场是后辈选歌,那就更期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