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为何失去荆州,身死兵败?表面上看是因为一次偶然的判断失误、用人失策,表面上关羽在关键时刻对魏吴两方的动机、实力、速度判断失误,未能同时平衡好对魏对吴的军事政治外交行动,然后被吴军打了一个背后偷袭。
但是,实际上关羽兵败的根本原因是当时蜀国刘备集团对自己的军事经济力量已使用到极限,蜀国刘备集团最终被漫长的战线和巨大的军事压力绷断了。
关羽兵败之时,刘备的军队其实同时在进行三场战争——进攻汉中、进攻襄阳、防御吴国保住荆州,最终刘备的军队被三场战争的压力绷断了。
两线作战、三条战线,这就是当时刘备集团在干的事。
假如刘备在这半年赌局中赌赢了,同时打赢了这三场战争,那么进可以进攻关中(陕西)威胁并州(山西)、控制甘肃河西走廊草原养马场,同时可以从襄阳北上进入人口和经济的核心区豫州(河南),这将全面威胁曹魏集团,曹操的下场,一个幽灵,袁绍的幽灵在召唤曹操。
但是,刘备的赌注太小,赌局太大,刘备集团未能创造奇迹。
其中,刘备集团的东线的两场作战全部交给关羽负责,关羽兵团同时是刘备进取四川、汉中的后方基地,还是进攻曹魏的前线,还是军事政治外交手段防御吴国的一线,而政治外交统战工作,明显是关羽的短板。
任务太多,太重,不分主次,同时对两个敌人动手,
换其它任何一个将领去顶替关羽,最终结局都不会差太远。

(失荆州之时,汉中、荆襄,这是决定命运的两条关键战线)
关羽就像是那个时代的“虎”式坦克,在战斗力上压倒一切敌手,而曹操手下的将领如同数量充足的T-34坦克,孙权手下的将领就是性能平平的英美“丘吉尔”坦克“谢尔曼”坦克,关羽这辆“虎”式坦克被如同潮水般涌过来的曹魏T-34、吴国“谢尔曼”坦克淹没了。
如果我是关羽,当时最佳选择是对襄阳曹军采取守势,甚至可以诈败一两场,撤离襄阳,然后向东吴求援,只要关羽求援,东吴就会相信刘备集团遇到了巨大困难,曹魏很可能趁胜南下,再来一次赤壁之战对吴国复仇,威胁东吴,那么东吴就不会撕破脸皮对关羽兵团动手,那么关羽就能完成他当时最现实、最有可能顺利完成的任务——充当刘备集团攻略四川、汉中的大后方。即使东吴不相信关羽的忽悠,对关羽兵团用兵,那么关羽兵团取守势,也极有可能同时防御住东北方向的曹军和东面的东吴军队。
等到刘备集团夺取汉中,攻入陕甘,进逼潼关时,东吴将不再相信关羽作出的败势忽悠,但是此时关羽将对曹魏和东吴同时打机动防御作战,同时对付东吴,不去襄阳方向威胁河南,这是当时最符合关羽兵团能力的决策。
——
德国在解决英国之前就对苏联动手,这就如同综合国力最差的一方同时对两强宣战,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的那个凌晨,就已经注定了自己失败的命运。
同样,关羽在荆州一带试图同时完成对东吴防御守住荆州大后方、对曹魏进攻夺取襄阳这两大任务,作出决策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关羽最终会失败。
刘备给了关羽曹操不能给的东西,那就是一字并肩王,结拜兄弟,可以自行作出战略决策,拥有绝对自主权。
这是弱势的刘备能笼络人心的主要方法,但是,正是关羽极高的地位、战略自主权决定了关羽的失败,和刘备的最终失败。
赤壁之战前后,曹操刚刚收服袁绍势力地盘,中原的江山还相当不稳定,如果关羽没有失去荆州,刘备冲进关中、并州(山西),极有可能引发曹操手中中原地盘的人心混乱、地方官倒戈。在军阀混乱时期,倒戈、反水非常平常,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等到战线相对稳定,三国的形势确立,曹操集团长时间稳住了中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核心区,延伸控制了关中和河西走廊养马场,曹操集团牢牢控制了当时中国主要的人口经济发达地区、战争力量的源泉之地,三国的结局就不再有悬念。
刘备因为给了关羽充分的决策自主权,而收获了关羽的人心,让关羽爆发出巨大战斗力,
但是也因为刘备给了关羽充分决策自主权,导致关羽因为判断失误、信心爆棚而作出错误决策,
三国的“虎”式坦克最终失败。
但是,实际上关羽兵败的根本原因是当时蜀国刘备集团对自己的军事经济力量已使用到极限,蜀国刘备集团最终被漫长的战线和巨大的军事压力绷断了。
关羽兵败之时,刘备的军队其实同时在进行三场战争——进攻汉中、进攻襄阳、防御吴国保住荆州,最终刘备的军队被三场战争的压力绷断了。
两线作战、三条战线,这就是当时刘备集团在干的事。
假如刘备在这半年赌局中赌赢了,同时打赢了这三场战争,那么进可以进攻关中(陕西)威胁并州(山西)、控制甘肃河西走廊草原养马场,同时可以从襄阳北上进入人口和经济的核心区豫州(河南),这将全面威胁曹魏集团,曹操的下场,一个幽灵,袁绍的幽灵在召唤曹操。
但是,刘备的赌注太小,赌局太大,刘备集团未能创造奇迹。
其中,刘备集团的东线的两场作战全部交给关羽负责,关羽兵团同时是刘备进取四川、汉中的后方基地,还是进攻曹魏的前线,还是军事政治外交手段防御吴国的一线,而政治外交统战工作,明显是关羽的短板。
任务太多,太重,不分主次,同时对两个敌人动手,
换其它任何一个将领去顶替关羽,最终结局都不会差太远。

(失荆州之时,汉中、荆襄,这是决定命运的两条关键战线)
关羽就像是那个时代的“虎”式坦克,在战斗力上压倒一切敌手,而曹操手下的将领如同数量充足的T-34坦克,孙权手下的将领就是性能平平的英美“丘吉尔”坦克“谢尔曼”坦克,关羽这辆“虎”式坦克被如同潮水般涌过来的曹魏T-34、吴国“谢尔曼”坦克淹没了。
如果我是关羽,当时最佳选择是对襄阳曹军采取守势,甚至可以诈败一两场,撤离襄阳,然后向东吴求援,只要关羽求援,东吴就会相信刘备集团遇到了巨大困难,曹魏很可能趁胜南下,再来一次赤壁之战对吴国复仇,威胁东吴,那么东吴就不会撕破脸皮对关羽兵团动手,那么关羽就能完成他当时最现实、最有可能顺利完成的任务——充当刘备集团攻略四川、汉中的大后方。即使东吴不相信关羽的忽悠,对关羽兵团用兵,那么关羽兵团取守势,也极有可能同时防御住东北方向的曹军和东面的东吴军队。
等到刘备集团夺取汉中,攻入陕甘,进逼潼关时,东吴将不再相信关羽作出的败势忽悠,但是此时关羽将对曹魏和东吴同时打机动防御作战,同时对付东吴,不去襄阳方向威胁河南,这是当时最符合关羽兵团能力的决策。
——
德国在解决英国之前就对苏联动手,这就如同综合国力最差的一方同时对两强宣战,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的那个凌晨,就已经注定了自己失败的命运。
同样,关羽在荆州一带试图同时完成对东吴防御守住荆州大后方、对曹魏进攻夺取襄阳这两大任务,作出决策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关羽最终会失败。
刘备给了关羽曹操不能给的东西,那就是一字并肩王,结拜兄弟,可以自行作出战略决策,拥有绝对自主权。
这是弱势的刘备能笼络人心的主要方法,但是,正是关羽极高的地位、战略自主权决定了关羽的失败,和刘备的最终失败。
赤壁之战前后,曹操刚刚收服袁绍势力地盘,中原的江山还相当不稳定,如果关羽没有失去荆州,刘备冲进关中、并州(山西),极有可能引发曹操手中中原地盘的人心混乱、地方官倒戈。在军阀混乱时期,倒戈、反水非常平常,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等到战线相对稳定,三国的形势确立,曹操集团长时间稳住了中原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核心区,延伸控制了关中和河西走廊养马场,曹操集团牢牢控制了当时中国主要的人口经济发达地区、战争力量的源泉之地,三国的结局就不再有悬念。
刘备因为给了关羽充分的决策自主权,而收获了关羽的人心,让关羽爆发出巨大战斗力,
但是也因为刘备给了关羽充分决策自主权,导致关羽因为判断失误、信心爆棚而作出错误决策,
三国的“虎”式坦克最终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