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皇后吧 关注:362贴子:17,736
  • 7回复贴,共1

【还是不想国家大乱】英宗否定的另一条回京之路:从甘肃打进陕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真选这条路,危害有多大,就看民国历史吧。


IP属地:陕西1楼2023-10-07 00:13回复
    赞一个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10-10 20:04
    回复
      2025-08-31 17:54: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正统14年11月,太监喜宁向英宗提议:跟也先一起去甘肃,甘肃有刘太监,马太监,都督毛忠接应,一起去打下陕西,然后出发去南京。英宗拒绝了喜宁的提议。让身边的杨铭,跳过喜宁,直接去跟也先回绝
      ——————————
      《正统临戎录》杨铭
      后,【十一月】十一日,遇圣节,有也先亲来与爷爷上寿,进黄蟒龙、貂鼠皮袄,杀马做筵席,计议差人讨使臣。奉圣旨:「就差人送去罢,不必讨使臣。」…………又行营到于八宝山、大清山沉塌处。太监喜宁来与爷爷计议,要和也先领人马,请爷爷同去到【甘州】。教【刘】、马太监,【毛忠】都督等接了爷爷,将一带人马收拾,夺了【陕西】。爷爷坐了,去取【南京】等语。后太监去后,是铭奏说:「天道寒冷,着不得马,冻了头脸手脚时,到那里他也不肯出来迎接。」奉【圣旨】:「是。」当时就差铭:「你将这话对伯颜帖木儿说,着与太师说去。便去到那里,他也不认。」后太监说:「都是哈铭这厮每打搅,把这厮每都杀了,纔没人打搅。」是铭见天道寒冷,与伯颜帖木儿讨车一辆、骆驼一只,但行营爷爷坐车内,将猫皮褥■〈衤覃〉坐遮盖。……


      IP属地:陕西3楼2023-10-22 13:15
      回复
        此举有没有可行性?反正甘肃是有接应英宗的人,这是真死忠。甘肃这里的毛忠,是被景泰的出使瓦剌的第一批使臣李实揭发,从瓦剌得到的消息,毛忠派了好几拨使臣偷偷主动派人去瓦剌联系英宗。喜宁被抓后,毛忠还假装自我揭发。但是依然偷偷派遣人去瓦剌,与英宗联系。所以在甘肃,毛忠是一定会接应英宗的。
        PS:于谦要把毛忠碎尸万段,恨的切齿了。我就很奇怪朱祁钰为啥会保毛忠的命了,太奇怪了,我不太理解朱祁钰的脑回路。毛忠在英宗夺门第二天就被召回京了,绝对的英宗死忠。毛忠对大明还是挺忠心的,最后同侄孙一门3人一起战死沙场。
        _________________
        景泰元年九月二十七日
        ○先是礼部右侍郎李实自迤北还言甘肃右参将都督佥事【毛忠】【屡与虏通】,朝廷遣人执忠赴京。至是少保兵部尚书【于谦】劾忠:本以俘虏荐沐宠恩累官至五府之荣参将受一方之托自合精白一心以图报称而忠怀奸负国当虏寇猖獗之际潜蓄异谋近因【喜宁】明正典刑忠自揆罪重心怀疑贰【佯陈情】恳遂荷洪恩既不加诛复官其子冀其感恩图报以自新岂意豺狼终难驯伏迩者【遣人到也先处传递语言】意在约为内应,引贼袭我边城,敢负更生之恩自造灭门之祸乞将忠执付法司究问明白【碎尸万段】以昭法令以戒将来<锍-釒>入帝曰:卿言甚当,但此语恐传说,实否未可知。忠在边年久,亦曾效劳,今姑宥之。【谦】等复言忠同子佺虽蒙恩宥岂可令其复任宜将忠降职及革其子官遣人押送福建巡抚侍郎薛希琏等处听调杀贼其家属并部下人亦乞圣断处分庶免贻患将来【帝谓谦】等曰:忠其边效劳颇多,父子职事俱不必降。但令杀贼有功,一体升赏。仍敕【刘永诚】王敬将其家属给与廪馔脚力令人送赴京师,其余部下令敬等谕其本分安生乐业毋自惊疑以蹈祸患
        天顺元年正月十八日
        ○命召太子太保安远侯柳溥广宁伯刘安都督佥事【毛忠】还京
        《皇明经世文编》
        求旌【毛忠】疏【立祠】
          故伏羗伯毛忠生长边疆、性资忠勇、自永乐至成化间躬历行阵、累立奇功、由百户历升指挥都督充参将副总兵镇守甘肃、累于镇番古浪等处、擒斩番夷、凉州城外、征剿达贼锡封伯爵、后固原叛贼满四等作乱、忠统军征剿、与侄孙毛恺等奋勇当先【一门三人、同死锋镝】、臣尝闻其凉州之战。与敌昼夜相持。矢尽力疲。士卒失色。皆自谓死不旋踵。而忠感激谕众殊死血战。卒全师而还。西贼叹服。降者甚众。至于石城之战。尤能奋勇夺险。身死之后贼巳剿平向日随战老卒。备悉其情每时言及。莫不流涕。凡遇调发出境。皆相聚叩灵乞庇。今见 圣朝赐立忠义表坊、无不欢呼称叹、独庙祀一事、未蒙举行、乞于甘州城东建祠一所、仍以忠义为名、行令所司春秋致祭、庶死者得以慰安生者有所激劝


        IP属地:陕西4楼2023-10-22 13:15
        回复
          喜宁嘴里的刘太监=刘永诚,甘肃镇守太监,在喜宁嘴里,也是能主动接应英宗的。刘永诚在夺门时是御马监太监,参与夺门,侄子封伯爵,本人也差点被封爵但被文臣阻拦。英宗刚过世,被成化任命为议事官。所以刘永诚是绝对忠于英宗系。曹吉祥被逼反,但刘永诚一直在京城执掌兵权,没遭受任何猜忌。在甘肃,太监刘永诚也是会主动接应英宗
          PS:我很好奇,刘永诚是英宗回京前镇守甘肃多年的太监。发落毛忠后,刘永诚反而被调回京了,而且成了御马监太监,掌握御马监的兵力,还约束调遣团营。英宗隐藏心腹,就这么在景泰朝高升了……我很好奇朱祁钰的用人之道
          _________________
          景泰元年九月二十七日
          ○先是礼部右侍郎李实自迤北还言甘肃右参将都督佥事【毛忠】【屡与虏通】,朝廷遣人执忠赴京。至是少保兵部尚书【于谦】劾忠:本以俘虏荐沐宠恩累官至五府之荣参将受一方之托自合精白一心以图报称而忠怀奸负国当虏寇猖獗之际潜蓄异谋近因【喜宁】明正典刑忠自揆罪重心怀疑贰【佯陈情】恳遂荷洪恩既不加诛复官其子冀其感恩图报以自新岂意豺狼终难驯伏迩者【遣人到也先处传递语言】意在约为内应,引贼袭我边城,敢负更生之恩自造灭门之祸乞将忠执付法司究问明白【碎尸万段】以昭法令以戒将来<锍-釒>入帝曰:卿言甚当,但此语恐传说,实否未可知。忠在边年久,亦曾效劳,今姑宥之。【谦】等复言忠同子佺虽蒙恩宥岂可令其复任宜将忠降职及革其子官遣人押送福建巡抚侍郎薛希琏等处听调杀贼其家属并部下人亦乞圣断处分庶免贻患将来【帝谓谦】等曰:忠其边效劳颇多,父子职事俱不必降。但令杀贼有功,一体升赏。仍敕【刘永诚】王敬将其家属给与廪馔脚力令人送赴京师,其余部下令敬等谕其本分安生乐业毋自惊疑以蹈祸患
          景泰三年十二月五日
          ○总督军务少保兼兵部尚书于谦总兵官武清侯石亨等议选五军神机叁千等营精锐官军十五万分为十营每营置坐营都督一员都指挥叁员把总都指挥十五员指挥叁十员每队置管队官二员有警分调勦贼其馀官军各委头目于本营训练守备京师命太监阮让陈瑄卢永都督杨俊郭震冯宗提督让俊四营瑄农叁营永宗如之俱听太监【刘永诚】吉祥及谦亨等【约束调遣】
          《彭文宪公笔记》
          圣德之高致云。次日早,储皇披发衣素,出后右门,召内阁学士李贤、陈文洎臣时并文武执政大臣至前言曰:“父皇宾天,尔等尽心辅佐。因泣下,群臣皆俯伏号哭。良久,乃起,叩头而退。是日,有旨命太监【刘永诚】、夏时、傅参、牛玉,会昌侯孙继宗,怀宁伯孙镗,尚书王翱、李贤、年富、马昂,侍郎陈文,并时为议事官,公同计议


          IP属地:陕西5楼2023-10-22 13:15
          回复
            所以在当时,英宗如果去甘肃,是会有他的绝对死忠边将毛忠和镇守太监刘永诚接应的。英宗拒绝了这种方法。那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对当时的大明有多大伤害?能否成功回京复位呢?万历朝礼部尚书于慎行表示,可行,非常可行,但会出大乱子。所以朱祁钰必须接回英宗,还得越早接回越好。于谦在中间做错了很多事,应该早点说动朱祁钰接回英宗关进后宫,也应该劝阻易储。
            ——————————
            《谷山笔麈》
            天下之事有机,机之所在,有不可以理论而可以势解者,以策士之所以胜也。凡天下之事,有可为而不为者,此其心必有所在而难于言,拂而语之,千百言而不入,探而操之,一二语而有馀,此所谓机也。秦桧之杀岳王,世以为守金人之盟,综其实,不然,杀岳者,高宗之志也,高宗志不在于迎渊圣而桧知之耳。我英宗北狩,群臣疏请迎复,至再叁不报,虏酋伯颜、也先索人出迎,至再叁不报,及送至都门,竟无一介行李及于迎驾,势穷情极,遂至自入,景帝之心可知也。其语诸大臣曰:「当时大位,是卿等要朕为之。」及遣使入虏,又命之曰:「若见也先等,好生说话,不要弱了国势。」盖欲激怒而绝之也。当是之时,君臣大义、骨肉至情,岂足动其听哉?唯有利害可陈耳。设有战国策士,必将说之曰:「今不亟迎上皇,虏日以上皇为名,拥车驾于前行,入居塞上,攻剽城邑,守边将吏不敢北向发一矢,又迫上皇传旨,索金犒虏,边臣何以予之?一年不迎,一年不止,是坐而自困也。此其小也。万一【上皇】怨陛下不迎,扈从诸臣有如【喜宁】辈进策,拥胡骑数万,结一二边将,由【甘肃】、宁夏而入,直至【咸阳】,【复正位号】,布告天下,东向而请命于【太后】,陛下胡以处之?周王以狄兵入,有故事矣。此其远者。万一边镇【亲王有为不轨之谋者】,以【迎驾】为名,称兵塞上,假托祖训,【合从诸藩】,即其谋不遂,而朝廷固已多事矣。【惟有亟迎上皇,奉入大内】,则阴谋自解,祸难弥消,陛下安枕九重之上,孰与悬口实于天下而阴受其害耶?」此言一出,奉迎之使立遣矣。而在廷诸公,不闻有言及此者,迺徒以君臣骨肉之说进,宜其不入也。何也?利害之念重,必有甚于所虑者,乃可进也。
            嗟夫!于少保之功,岂不大哉!然君父蒙尘,普天怛痛,而少保以社稷为重,拥立新主,无一语及于奉迎,岂非虑祸之深,不暇两全耶?吁,亦忍矣!是时,去建文时方四十年,而人心不同,已至如此。然天下莫以为非,岂非利害之说深溺而不可返耶?少保尝自叹曰:「此一腔血,竟洒何地!」其言悲矣。夫一心可以事百君,死生利害,惟其所遇,尽吾心而已,何所不可洒耶?当时,群臣奉迎之请,景帝不欲也,使少保一言,未必不信;其后,易储之议,使少保以死争之,宪庙亦未必出宫。徘徊隐忍,两顾不发,身死西市,欲恨无穷,可不哀耶!夫「社稷为重,君为轻」之言,为人君设也,非为人臣权衡于送往事居之间可以是语决也,若乃登埤而谢曰:「国有君矣」,所以消敌人之望,如分羹之对耳,岂为私议于君臣之间,可以是为动止哉!而一时迂缓之士,卒以为口语,至使君父辱在旃庐,坦然不问。社稷为重,君其弁髦耶?


            IP属地:陕西6楼2023-10-22 13:15
            回复
              万历朝礼部尚书于慎行确实说的很有道理,这个危害有多大,民国时期2方都有此类就可知了,但凡有2个朝廷,天下大乱。英宗再想回京,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某些私欲,没有意图2个朝廷,也没有拨弄各地藩王。否则真的不敢想会有多乱。我挺好奇,于谦和朱祁钰是拿准了英宗会守住他自己的人性底线,没有造成2个朝廷么?所以我对于谦的能力,还是觉得战略眼光比较窄,还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扬汤止沸。英宗这人手腕+英宗旧臣+孙太后的宣德授权的干政遗诏+瓦剌的兵力,还是把英宗强势送回了。
              一个太上皇在没有现任皇帝接回的圣旨情况下,甚至满心抵触下,自己把自己弄回来了,真的是件很吓人的事情。易储的时候,景泰的藩邸旧臣们很多都不敢跟了,半路跑路了。


              IP属地:陕西7楼2023-10-22 13:16
              回复
                顶一下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11-08 0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