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34,424贴子:74,654,491
  • 31回复贴,共1

聊一下古代君王的庙号和谥号及其评价体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话说在最前面,本帖中lz吐槽谁的庙号和谥号不是吐槽这个人,而是吐槽给他上庙号/谥号的人,比如吐槽李世民的谥号其实说的是李治,吐槽康熙的庙号我吐槽的是雍正之类。
首先先说庙号,庙号是我国君主死后被供奉在太庙之中的称呼,是我国早期的一种对于有能力的君王的一种评价。目前追溯到的起源是商朝,但周朝并没有沿用,而是建立了谥号体系,直到汉朝才恢复。早期天子有七庙,即一个朝代的太庙只有七个席位,因此只有非常有作为的君王才会被授予庙号,即便你后面强给庙号,也很容易在几代之后就被取消(比如董太师就干这个活干的多)。也因为稀缺性,不同于谥号的美平恶,庙号的用字是几乎没有是恶评的,但是随着魏晋南北朝开始庙号泛滥,给的越来越随意,所以有些好字放在庙号里,就有些讽刺性了。
早期庙号用字基本为“太高世中”和“祖宗”的组合,即太祖,太宗,高祖,高宗,世祖,世宗,中宗七个。关于庙号的标准,最核心的标准为礼记中的“祖有功,宗有德”,但这一核心下的解释却五花八门,常见的有“始取天下者曰祖,始治天下者曰宗”,“祖,始也,始受命也;宗,尊也,有德可尊”,“始受命者曰太祖,有功亦(可)称祖”,一般来说分为“一祖多宗”和“先祖后宗”两种,但大体上仍然遵循着开创者称祖,后继者称宗这个基本规则。然后就是太高世中,大致遵循着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的规律,去和上面对应组合即可。(也因为中是中兴的意思,所以没有中祖)。后来庙号越来越多可以参考后面谥号用字了。顺便特别点名一个特例,刘邦,他的庙号是太祖,谥号为高,所以称呼本来应该是汉太祖或汉高帝,但是在《史记》可能是因为早期称呼体系不完善,太史公整出来高祖这个混着庙号谥号的称呼,得益于《史记》的流传度和重要性,这个称呼也就沿用了。
谥号目前起源于周朝,在秦朝被秦始皇废除,后在汉朝被起用。不同于庙号,谥号并不局限于君主,臣子亦可获谥。不同于庙号的用字没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谥号是有一套非常明确的含义,详细请参考《逸周书·谥法解》,大体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可以组合使用。在汉朝时,一方面由于庙号的稀缺,另一方面谥号在这个阶段一般比较简短,所以多用谥号来称呼,比如汉太宗、汉文帝都是刘恒,但是我们称呼时多用汉文帝(文是其谥号),在魏晋南北朝开始庙号混乱,也以谥号为主,但是在唐朝,更准确来说是李世民以后,他儿子李治为了显示自己孝顺给李渊、李世民初谥之后又加追谥,后来人也有样学样,谥号长度越来越长,就难以称呼了,再加上后来人人都有庙号,所以后面人们就以庙号称呼了(到了明清时期,大体上一个君王一个年号的规则被确定,所以就以年号称呼的多了)。
庙号和谥号的评价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看其原本用意,即参考《逸周书·谥法解》上的用字来评价。但是出于为尊者讳等因素,不论是庙号还是谥号都以美谥平谥居多,少有恶谥。所以也有第二种方法来判断,类似判例法,参考在他之前还有谁被给了这个庙号或者谥号,来判断一下到底是在夸还是在嘲讽。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9-26 16:06回复
    为什么说庙号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混乱呢,这点从魏来看,更准确来说,崩坏开始于曹睿。
    魏的前两代的庙号分别为:
    魏太祖曹操,他是实际上曹魏政权的最重要开创者,称太祖可以说是理所应当;魏高祖曹丕(《资治通鉴》中错误记录为魏世祖),他是正式建立魏国的君主,称祖也是顺理成章。
    但是问题就出在第三代的曹睿上,曹睿的庙号是在他还活着的时候在他的授意下先确定的,而这个他事先确认的庙号是魏烈祖,这个就滑天下之大稽了,主要是曹丕无论以哪个标准来看,也很难在传统体系里被称为祖。从此开始,庙号给的越来越随意,尤其是东晋十六国时期那庙号给的叫一个随意,比如前梁和成汉。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9-26 16:24
    收起回复
      2025-08-13 07:26: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庙号自东汉就随便给了,东汉诸君只要能活到亲政就有庙号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9-26 16:38
      收起回复
        至于谥号的离谱化上面已经说过了。这里接下来说一些比较有争议的庙号或者谥号。
        首先先说明一件事,因为庙号和谥号在评价时有类似判例法的效用,即用古人评价今人,所以如果有个奇葩之类的用了某个庙号/谥号,会导致后续这个庙号/谥号谁都不想要。典中典就是“忠献”和“高宗”这对,忠献因为秦桧,本来顶级的谥号后续没人愿意要,高宗因为赵构,本来也是一流的庙号结果元明两代都没人愿意用,直到清朝嘉庆给乾隆定了个高宗的庙号,很难不说嘉庆是在故意恶心他爹。
        首先是明英宗朱祁镇,英的含义是:出类拔萃曰英;道德应物曰英;德华茂著曰英;明识大略曰英。但是明英宗这个庙号却更多指的是元英宗,说这俩人一样是少年即位被太皇太后压制罢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9-26 16:41
        收起回复
          庙号不是好字居多,是没有恶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9-26 16:41
          收起回复
            然后再说下康熙的庙号,好家伙,给了个圣祖。
            先看圣的含义:
            扬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虚己从谏曰圣;敬祀亨礼曰圣;行道化民曰圣;穷理尽性曰圣;穷神知化曰圣;通达先知曰圣;大而化之曰圣;博施济众曰圣;极深研几曰圣;能听善谋曰圣;裁成天地曰圣;睿智天纵曰圣;百姓与能曰圣;备物成器曰圣;备道全美曰圣;神化难名曰圣。
            简单来说,这个一般给道德完人的,给进庙号里我印象在他之前就一个辽圣宗。
            然后是祖,上面也有过论述。
            所以康熙拿个圣祖就显得很奇怪,很难不说是雍正为了显示自己孝顺硬给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9-26 16:54
            收起回复
              按原来的立意庙号能上的都是值得肯定的帝王,其本身并没有褒贬一说,汉朝也有随便上的但有人收尾废庙号。但泛滥后就得看人了所以引申出了好多暗贬之意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3-09-26 20:42
              收起回复
                这也不是后任皇帝的锅啊,先皇去世,新皇帝会让礼部官员议定谥号庙号,主持的是丞相宰相或首辅军机等等,然后是下面一顿操作,最后拟定三五个给新皇帝过目,并给予解释,由新皇帝最终决定一个!


                IP属地:湖南8楼2023-09-27 09:49
                回复
                  2025-08-13 07:20: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觉得朱八八对谥号的规范也挺值得一说,毕竟这在某种程度上适当恢复了谥号的参考意义,顺便还间接整出了“清纯帝”这样的乐子


                  IP属地:山东9楼2023-09-27 11:42
                  回复
                    庙号自东汉就随便给了,东汉诸君只要能活到亲政就有庙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9-27 16:10
                    收起回复
                      受儒家思想,为了显孝心好多都是追封的,唐太祖,清太祖,感觉都不合适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9-28 07:39
                      收起回复
                        记号,学习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3-09-28 10:10
                        回复
                          👍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9-28 11:18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9-28 17: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