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3日漏签0天
flopstar吧 关注:27贴子:54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2回复贴,共1页
<<返回flopstar吧
>0< 加载中...

【侃侃】新京报:格莱美,一边被崇拜一边被误读(凤凰)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仇娃娃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仇娃娃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作者:张璐诗
2月9日颁布的第51届格莱美奖中,华裔钢琴家郑倩凭借现代音乐大师萨朗宁、卢托斯拉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摘获惟一与中国人沾边的果实。萨朗宁是即将光荣卸任洛杉矶爱乐音乐总监的古典大腕,卢氏则是跟剧作家品特一样名声高调、生活宁静的波兰作曲大师;古典音乐“不识时务”,国内乐迷不知道他们,在意料之中。至于郑倩,对于提起钢琴开口就是郎朗李云迪的大众,不认识更在情理中。既然国内媒体及很多专业界人士都认同、或起码看重“格莱美”所代表的话语权,那么美方的榜单上多一个新名字,就相当于给我们做普及课程;就像是我们假设自己资历尚嫩,有个看上去好靠谱的成年人拿着一堆唱片,一张张数给我们看:这张、这张值得拿回去学习。
中国多几个这样的愣头青,格莱美得主们就一夜发紫了。我敢说,要是郑倩马上来北京开独奏会,票房将是可观的。
可是,慢着。一般提起“格莱美”,多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流行音乐的奖项。谁会留意到,明天就会做北京首演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刚刚才获得了本届格莱美的“最佳管弦乐团”奖?格莱美作为“风向标”的功能,也更着重体现在一茬茬更替勤快的“时代曲”及其主唱身上。可须知,格莱美奖从1959年首次颁出时的26项奖,到了今天的过100项,从来就不是单一的以流行音乐为主的“排行榜”。它的评奖对象是录音艺术和录音技术突出的艺人;细致划分的音乐种类,涉及我们所能列举或列举不出的种种:流行古典爵士世界音乐民谣,当中再细分奖项。单看颁奖范围和对象,已经跟国内任何一个现有的音乐颁奖无可比性。国内的颁奖有没有向它学习的必要?三年前,主持格莱美评奖的美国录音学会高层曾来京办论坛,答案至今似乎尚不明朗。
马友友是个异数也是个典型:异数是,他从1984年开始得“格莱美”眷顾,平均隔一年就获一个奖,在华人音乐家里是空前且(或许)绝后。马友友早年以巴赫“六首无伴奏”开头,一直到1998年以前,基本上都是纯粹的古典乐,然后慢慢就加入了“跨界”元素。跨界的YO-YO MA与流行的“格莱美”更合拍,后者一连又赏了他三届大奖,赏他参与打通了古典与流行乐坛的关节。格莱美评奖全球化,关注度也全球化,乐坛内各门类音乐的“一体化”,大约也是局内人乐见的。
只针对录音成品评奖的格莱美,对于众多享受现场演奏/演唱的艺人而言,未尝不是个莫须有的名头。毕竟录音是在棚里(现场录音除外)一而再、再而三修饰出来的,缺乏的是现场与音乐、与听众瞬间驳通的电流。格莱美对于音乐产业的贡献也只限于“录音”方面,并不等同于“音乐”。不论是得主还是看客,保留着这点清晰很重要。



2025-08-13 15:20: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刘延彧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Grammy是徘徊在商业与经典之间的尴尬存在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2回复贴,共1页
<<返回flopstar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