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时不时想起契诃夫的《万尼亚舅舅》。
一个老实人,每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按部就班工作和生活,直到有一天,恍然惊醒,发现为之付出全部的人和事都不值得爱,一切都是假象,整个人被巨大的虚无感填满。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万尼亚舅舅面对的就是这个人生困境。他为一个教授服务了大半辈子,他以前敬仰教授,视他为精神支柱,后来发现教授到处沽名钓誉,不过是个浪得虚名的平庸之辈。只是,当他意识到这点时,他已青春不再,才华将尽。
在整部戏中,万尼亚舅舅一直为这痛苦的清醒所困扰,他哀叹、咒骂、反抗,可一切都无济于事。他沉浸于对过去的缅怀中,幻想自己可能会成为的角色;他长久地爱着一个人,却把那份卑微的爱藏在心底;他想重新开始一种新生活,但又觉得为时已晚。契诃夫笔下常常走出这样的小人物,一生都在抗拒平庸的生活,然而又被庸常所裹挟。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半点英雄主义,没有怒发冲冠,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绵延的犹豫和反复的自我怀疑。
相比于《伊凡诺夫》和《海鸥》的绝望(以死抗争),契诃夫在《万尼亚舅舅》中保留了一丝怜悯与温情。万尼亚舅舅最终回归平静,在无尽的劳动中获得精神抚慰。一种十分古典的方式,甚至带有浮士德的味道。这不是万尼亚舅舅最理想的人生方式,但对大多数人而言,生活就是如此残酷而真实,在麻木中清醒,在清醒中麻木,如此反复,就像剧中索尼雅所说的那样:“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总得活下去呀!” 活下去,是契诃夫留给世代凡人的最后遗产。
一个老实人,每天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按部就班工作和生活,直到有一天,恍然惊醒,发现为之付出全部的人和事都不值得爱,一切都是假象,整个人被巨大的虚无感填满。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万尼亚舅舅面对的就是这个人生困境。他为一个教授服务了大半辈子,他以前敬仰教授,视他为精神支柱,后来发现教授到处沽名钓誉,不过是个浪得虚名的平庸之辈。只是,当他意识到这点时,他已青春不再,才华将尽。
在整部戏中,万尼亚舅舅一直为这痛苦的清醒所困扰,他哀叹、咒骂、反抗,可一切都无济于事。他沉浸于对过去的缅怀中,幻想自己可能会成为的角色;他长久地爱着一个人,却把那份卑微的爱藏在心底;他想重新开始一种新生活,但又觉得为时已晚。契诃夫笔下常常走出这样的小人物,一生都在抗拒平庸的生活,然而又被庸常所裹挟。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半点英雄主义,没有怒发冲冠,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绵延的犹豫和反复的自我怀疑。
相比于《伊凡诺夫》和《海鸥》的绝望(以死抗争),契诃夫在《万尼亚舅舅》中保留了一丝怜悯与温情。万尼亚舅舅最终回归平静,在无尽的劳动中获得精神抚慰。一种十分古典的方式,甚至带有浮士德的味道。这不是万尼亚舅舅最理想的人生方式,但对大多数人而言,生活就是如此残酷而真实,在麻木中清醒,在清醒中麻木,如此反复,就像剧中索尼雅所说的那样:“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总得活下去呀!” 活下去,是契诃夫留给世代凡人的最后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