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8届学生,大学四年也获得两个国奖,六七个省奖,老实说参加的比赛没什么含金量,或者说自己的作品啥也不是,成绩一般,不能保研。下面发表我的看法,对于一般学生来说想参加比赛最好是通过一些社团,参加社团一般会教你怎么参加比赛,这也导致了社团存在的目的变成了组织参加比赛使得学生,老师,学院获益的存在。一些社团组织参加没有什么含金量的比赛,一些学生拿着陈年项目水比赛,还有花钱占位的,还有找关系的。我一直认为比赛不应成为一个社团存在的原因(大部分上)。我们做一些项目,或者说小玩具,为了自己的兴趣,在网上看见一些开源项目,便想着自己模仿着做一个玩玩,社团提供一个环境。而为了比赛,你必须拿着旧的项目去比赛(可能有人要求做),它有现成的ppt,现成的策划书,现成的模型,或者现成的专利,论文,甚至有颇有能力的指导老师。而你自己做的一些东西基本什么都没有,自己投入进去绝大部分成了分母,自己认真做的不如表现好的,总之说水的比赛令人失望。拿着别人的项目获奖对学生时期的能力的提升没有什么帮助。大学时可能对什么都感兴趣,网站怎么搭建,手机软件,电脑软件,小程序制作,建模,刷算法题,电路板绘制,单片机开发。如果花时间培养,一方面能获得成就感,一方面有利于工作,还可能有利于做毕设。当你知道这些可能获奖,有利于获得奖学金,保研,能够显得比他人优秀,那么很有可能你花时间在策划书上,花时间在重复的调试中,花时间在评委面前表现,从而获得成就感。但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了吗,很难说。赢得比赛成为了与一般学生之间的信息差,辛苦多与少的区别了。我希望同学们参加比赛,参加有含金量的比赛,参加真正体现自己能力的比赛,各种算法比赛,各种演讲比赛,各种专业性强的比赛。它们不需要花里胡哨的ppt,也不用绞尽脑汁的扯谎。对于认真发展兴趣的,这样反而轻松,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创意,想法中。所以保研还是把权重放在成绩上最好。我不清楚评奖学金的政策改了没,评奖学金中水的比赛都不该计入在内(一些国奖都很水,原因是国家政策急切的需要成果的产出量远远超出实际上成果的产出量而不自知,大家都很浮躁,依稀记得那年学校承办互联网加要求每个班级都出项目,想想真是搞笑),能把保研政策改了说明有意识到这些不利的老师,感谢你们。暂时说这么多。
为了成长的喜悦,不是为了目的喜悦。

为了成长的喜悦,不是为了目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