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赛当天
睡的算挺好,早上起来排空顺利,自感状态不错,戒断两周咖啡,比赛日喝了6g速溶(大概3杯量)。
赛前给自己定了3个目标, 253(国二)、300。比赛安排就是前半程尽量发挥,后半程坡多,留出足够的时间。
不崩最好,崩了保一个官方破三的成绩。
起跑天气不错,没什么风,阴天不晒,等太阳出来早都进公园了,全程都在树荫里。
A区人很少,路够宽不用穿人,第一公里只稍慢10秒,从第二公里开始就进入既定配速。跑405-410这个区间的人非常多,有几十人,我基本能稳住配速,大神们提速了我就换个人跟。半程126状态非常好,心率比平时高,但是体感无任何不适。可能是咖啡喝多了吧。
结果26公里一个小坡,我突然感到好费劲啊,开始掉速。27公里下坡加加速又回来了。想着应该顶一顶还有机会吧。
29.5公里,开始上桥,长达1km的缓上坡,直接大崩。
下了桥有个收容车,我都想上车算了。
一看表,2小时,还13公里,也就是440配速慢慢摇也破三了,坚持一下吧。
没想到崩了以后5分都难以维持 。。快到37公里时候,破三兔追了上来,迅速甩开了我。
我开始走走停停,最终完赛时间307
今天大腿出现延迟性酸痛,和从不深蹲的人蹲了10组大重量一样。

二、为什么会崩
1.最近2个月孩子出生,睡眠时间和质量都下降很多。
2.堆了太多跑量,为了跑量,减少了很多恢复的时间。查了下最近跑前连续跑了41天,最近10周只跑休1天。
3.质量跑距离不够长,强度不够大。去年每周两次训练里,至少能保证有一次训练是30K的,今年最多28k,多是23-25k。训练不达标比例也明显比去年高。比如8月连着2次跑10E+12.8M+2*3.2T的课表都没跑下来。
4.平时没练过跑坡,坡一多非常不适应。
5.体重比去年高点,一直也没减掉。
6.比赛策略太激进 ,虽然知道这么跑大概率会崩,但没想过才26k就崩了,训练都比这强啊(赛前2周无补给拿下5E+2*(10M+1T)+2E课表)半程用时也是126。 因为崩的太早,就没给自己留下拼意志力的机会。
三、比赛期训练情况
5月底参加鲅鱼圈马拉松给朋友当兔子,311轻松完赛。之后想着备赛沈阳了。
备赛期14周,非常充足。但跑的质量真不行。6月整月没有一次完整的强度训练,跑了两三次都以失败告终。
进入7月,我只能按丹尼尔斯VODT低两档的速度勉强完成训练,经常还要掐表停几秒。
还好恢复的比较快,7月底我基本可以按目标配速训练了。
8月份-9月初,高质量的训练一共完成10次。也就是5周,尤其是一次3*5T课表跑的非常好,速度方面一次3k跑到11分,还是在坡多公园里。我 就开始膨胀了,感觉破三小目标太低了,再激进一点吧 。最后几周课表就加了量,没想到居然完成的还都挺好。
去年状态好的时候可以415配速巡航31k平均心率153下,基本一条直线。今年心率怎么都压不住 ,同样配速160起步,很快飙到170。感觉练的也不少,难道真是阳完后遗症吗。。
四、总结
马拉松果然没有奇迹啊,本来就是练少赛多的项目,还指望着这点训练量跑出好成绩,真是太天真了。
有限的几次全马经历,从未崩的如此彻底,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崩了以后直接上车,真的是抬不动步!
23年赛季结束,各种原因,不但没进步,反而还退步不少。这次比赛让我认识到253和300之间的巨大差距(崩了10公里以后破三兔才追上来),想提升这10秒的M配速,需要把乳酸配速跑到3:40-3:45,甚至更快,否则很容易下一秒就全面崩溃。
24年我会降低跑量,提高强度,维持在80-100k周跑量就可以了,让出2区训练时间(M配速),每周必跑T-I配速(3区、4区),最大限度提升乳酸阈值。争取早点破253
睡的算挺好,早上起来排空顺利,自感状态不错,戒断两周咖啡,比赛日喝了6g速溶(大概3杯量)。
赛前给自己定了3个目标, 253(国二)、300。比赛安排就是前半程尽量发挥,后半程坡多,留出足够的时间。
不崩最好,崩了保一个官方破三的成绩。
起跑天气不错,没什么风,阴天不晒,等太阳出来早都进公园了,全程都在树荫里。
A区人很少,路够宽不用穿人,第一公里只稍慢10秒,从第二公里开始就进入既定配速。跑405-410这个区间的人非常多,有几十人,我基本能稳住配速,大神们提速了我就换个人跟。半程126状态非常好,心率比平时高,但是体感无任何不适。可能是咖啡喝多了吧。
结果26公里一个小坡,我突然感到好费劲啊,开始掉速。27公里下坡加加速又回来了。想着应该顶一顶还有机会吧。
29.5公里,开始上桥,长达1km的缓上坡,直接大崩。
下了桥有个收容车,我都想上车算了。
一看表,2小时,还13公里,也就是440配速慢慢摇也破三了,坚持一下吧。
没想到崩了以后5分都难以维持 。。快到37公里时候,破三兔追了上来,迅速甩开了我。
我开始走走停停,最终完赛时间307

今天大腿出现延迟性酸痛,和从不深蹲的人蹲了10组大重量一样。

二、为什么会崩
1.最近2个月孩子出生,睡眠时间和质量都下降很多。
2.堆了太多跑量,为了跑量,减少了很多恢复的时间。查了下最近跑前连续跑了41天,最近10周只跑休1天。
3.质量跑距离不够长,强度不够大。去年每周两次训练里,至少能保证有一次训练是30K的,今年最多28k,多是23-25k。训练不达标比例也明显比去年高。比如8月连着2次跑10E+12.8M+2*3.2T的课表都没跑下来。
4.平时没练过跑坡,坡一多非常不适应。
5.体重比去年高点,一直也没减掉。
6.比赛策略太激进 ,虽然知道这么跑大概率会崩,但没想过才26k就崩了,训练都比这强啊(赛前2周无补给拿下5E+2*(10M+1T)+2E课表)半程用时也是126。 因为崩的太早,就没给自己留下拼意志力的机会。
三、比赛期训练情况
5月底参加鲅鱼圈马拉松给朋友当兔子,311轻松完赛。之后想着备赛沈阳了。
备赛期14周,非常充足。但跑的质量真不行。6月整月没有一次完整的强度训练,跑了两三次都以失败告终。
进入7月,我只能按丹尼尔斯VODT低两档的速度勉强完成训练,经常还要掐表停几秒。
还好恢复的比较快,7月底我基本可以按目标配速训练了。
8月份-9月初,高质量的训练一共完成10次。也就是5周,尤其是一次3*5T课表跑的非常好,速度方面一次3k跑到11分,还是在坡多公园里。我 就开始膨胀了,感觉破三小目标太低了,再激进一点吧 。最后几周课表就加了量,没想到居然完成的还都挺好。
去年状态好的时候可以415配速巡航31k平均心率153下,基本一条直线。今年心率怎么都压不住 ,同样配速160起步,很快飙到170。感觉练的也不少,难道真是阳完后遗症吗。。
四、总结
马拉松果然没有奇迹啊,本来就是练少赛多的项目,还指望着这点训练量跑出好成绩,真是太天真了。
有限的几次全马经历,从未崩的如此彻底,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人崩了以后直接上车,真的是抬不动步!
23年赛季结束,各种原因,不但没进步,反而还退步不少。这次比赛让我认识到253和300之间的巨大差距(崩了10公里以后破三兔才追上来),想提升这10秒的M配速,需要把乳酸配速跑到3:40-3:45,甚至更快,否则很容易下一秒就全面崩溃。
24年我会降低跑量,提高强度,维持在80-100k周跑量就可以了,让出2区训练时间(M配速),每周必跑T-I配速(3区、4区),最大限度提升乳酸阈值。争取早点破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