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吧 关注:2,882,514贴子:81,831,199

回复:【有感而发】一些被大家误解的历史,欢迎拍砖~~~~~~~~~~~~~~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57楼
  
韩,韩国国姓。春秋时周文王有一位住在晋国的后裔武子,因功被晋献公封于韩原,后来他的子孙以地为氏,就此姓韩。韩武子子孙至周威烈王时与赵、魏三家分晋,建立韩国。
后来被秦始皇所灭,其宗室继续以韩为姓,大多聚居在河南的颍川。


68楼2010-08-13 17:13
回复
    回复:61楼
    项羽入秦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
    回复:62楼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曰:"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其中武王兄弟,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大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叔振铎封于曹,叔处封于霍,叔武封于成等。
    所以燕国是周王室分封而来,是周王室的宗室。


    78楼2010-08-13 17:37
    回复
      2025-08-09 21:46: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个,我找的很辛苦····
      回复:73楼


      79楼2010-08-13 17:38
      回复
        回复:77楼
        是的,秦统一之后,姓氏渐渐合在一起来用了,春秋随着私田的开垦,奴隶主贵族受到新兴地主的挑战,国君也想通过地主阶级限制分封的贵族,慢慢的承认土地私有,地主阶级的地位就提高了,战国时,三家分晋就是地主夺权的体现=V=


        80楼2010-08-13 17:43
        回复
          回复:60楼
          我大爱历史,可是报志愿的时候被人KO了==,沦落到法律系里······法家,偶来了


          82楼2010-08-13 17:45
          回复
            焚书
            这个长期以来都是人们攻击政叔的典型例子,然而,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有关焚书的种种细节和实际后果。夸人要夸到痒处,骂人则要骂到痛处。知己知彼,方能百骂不殆。
            古人竹简刀笔,著书匪易。不比今日,每年都有数十万种著作出版面世,借用叔本华的话来说,还都是些“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而且全是少不得” 的著作。这也就决定了,帝国焚书的品种不可能太多,大致为:
            一,史官非秦记者,即六国之史记,以其多讥讽于秦。
            二、诗书、百家语。尤其诗书,乃是淳于越之流以古非今的武器仓库。烧之等于缴械,看尔等还怎么援引去。
            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史记•六国年表》云:“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王充《论衡•书解篇》云:“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这两条记载表明,至少在汉代,古籍中的精华部分——诗书诸子,都还完整地幸存了下来。朱熹也云: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破坏古籍的例子还有很多,仅1772至1788年的乾隆文字狱,所列的2320种禁书和其他345种部分取缔的书中,只有476种幸存,不到所列数的18%,然满清在焚书禁书之余,却也修书,即《四库全书》,这其中又有猫腻(百度不让我打的内容大家自己找吧)连岳飞《满江红》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经过删改之后,变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尽管干过焚书之事的远非李斯一人,但这并不足以成为给李斯开脱的借口。李斯的焚书,开了皇权政府赤裸裸地扼杀民众思想的先河,不仅在当时酿下了严重后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心理影响。
            


            86楼2010-08-13 17:57
            回复
              ,吐了!!!!!!!!!


              92楼2010-08-13 18:00
              回复
                焚书
                这个长期以来都是人们攻击嬴政的典型例子,然而,我们有必要详细了解有关焚书的种种细节和实际后果。夸人要夸到痒处,骂人则要骂到痛处。
                古人竹简刀笔,著书匪易。不比今日,每年都有数十万种著作出版面世,借用叔本华的话来说,还都是些“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而且全是少不得” 的著作。这也就决定了,帝国焚书的品种不可能太多,大致为:
                一,史官非秦记者,即六国之史记,以其多讥讽于秦。
                二、诗书、百家语。尤其诗书,乃是淳于越之流以古非今的武器仓库。烧之等于缴械,看尔等还怎么援引去。
                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史记•六国年表》云:“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王充《论衡•书解篇》云:“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这两条记载表明,至少在汉代,古籍中的精华部分——诗书诸子,都还完整地幸存了下来。朱熹也云: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93楼2010-08-13 18:00
                回复
                  2025-08-09 21:40: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91楼
                  杯具·····什么也别问我


                  95楼2010-08-13 18:01
                  回复
                    回复:98楼
                    阿房宫还没建好呢,只有一些土坯·····


                    101楼2010-08-13 18:04
                    回复
                      回复:100楼
                      你抢我楼~~~~~~~~


                      102楼2010-08-13 18:04
                      回复
                        回复:104楼
                        哦,愿闻其详
                        回复:103楼
                        话说,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发兵向项羽发动总攻,在垓下把项羽军团团包围。此时,十万楚军已兵疲粮尽,士气低落。夜间又听到汉军在四面唱起了楚歌。项羽大为吃鶭,便借酒浇愁,慷慨悲凉地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干,虞兮虞兮若奈何?”唱罢飞身上马,带领八百骑突围南去。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28人。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奋力拚杀一阵,遂横剑自刎而死,年仅31岁。汉王刘邦以鲁公礼葬项羽于谷城(今湖北省襄樊市谷城县)。
                        百度找的·····


                        105楼2010-08-13 18:10
                        回复
                          回复:105楼
                          反了


                          107楼2010-08-13 18:15
                          回复
                            回复:103楼
                            在云梦秦简出土前,秦律被描述为“繁似秋荼、密如凝脂”。司马迁记载荆轲刺秦王,荆轲手持匕首追着秦王在朝堂围着柱子跑,殿上的武士只能高声叫喊,却不敢上殿。因为秦律严格规定,没有秦王命令不准上殿。秦国制度的严苛,也由此可见。参与云梦秦简发掘和研究的武汉大学教授陈抗生说,西汉初年的儒生们,以贾谊的《过秦论》为代表,对前朝全盘否定,这里边既有意识形态因素,也有感情因素。但是这些评论性的东西,遮蔽了史实本身。秦律的出土,让人感受到秦制度并不是后人所说的苛政,而是“秦代有法可依、执法甚严,秦法于吏于民都有绝对权威”。
                            秦王朝留下的“苛政”符号,随着秦简的发掘有了另一层解读——秦代法、律、令较完善,“奸邪不容,皆务贞良”,于是秦代官吏“慎遵职守”,凡事“细大尽力,莫敢怠荒”。
                            秦律调整的范围遍及国家、社会和家庭各个领域,达到了十分细密、详备的程度,可以说从生产到生活,从个人到牛马,从国家到家庭,基本实现了“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
                            当然,严刑还是有的~~~~~~
                                  
                            


                            110楼2010-08-13 18:19
                            回复
                              2025-08-09 21:34: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109楼
                              谢谢


                              111楼2010-08-13 18: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