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吧 关注:4,611贴子:44,797
  • 1回复贴,共1

【资料】上官仪诗歌创作刍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官仪诗歌创作刍论
聂永华(郑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作为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风格称号“上官体”,其生成与风行既是社会文化尚“新变”的产物,又顺应了诗歌艺术演进的内在趋势,对唐诗风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上仪现存诗作可以看出,上官体汲取南朝诗艺之精要而又有重大突破,它代表了宫廷诗风由因袭到创,由密丽到疏隽,由滞重到轻灵,由风格雷同到渐见个性的诗风流变趋势,已超越了唐初诗风之“学化”趋向,而呈现出唐诗风貌的端倪。
关键词:上官体;诗歌创作;唐诗风貌


1楼2010-08-13 08:42回复
    以“绮错婉媚”为特征的“上官体”,长期以来受到了众多的误解与非议。实际上,作为唐诗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义命名的风格称号“上官体”,其生成与风行既是社会文化风尚“新变”的产物,又顺应了诗歌艺术演进的内在趋势,对唐诗风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上官体”的生成及其真实内涵以及诗学主张,笔者已有专文考辨犷”。通过上官仪现存诗作可以看出,“上官体”汲取南朝诗艺之精要而又有重大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唐诗风貌的端倪。上官仪存诗,《全唐诗》录存一卷,计20首,今人补入11题12首[2],另,《全唐诗逸》载有断句二。两《唐志》均著录其集30卷,可知散佚之多。从上官仪不多的存诗看,又大多为贞观后期所作,龙朔时期存诗较少。龙朔时期的上官仪正处壮年,意气风发,当值创作的旺盛期,作诗一定不少。然而麟德元年上官仪伏诛,在政治高压下,文因人废,其作品必难脱劫难。尽管如此,我们仍能从这些幸存的诗作中,领略到“上官体”的风采。
    上官仪存诗中有不少应制应诏之作,但它显然已不同于一般宫廷诗拾掇陈辞旧藻以敷衍成篇的呆板僵滞,而是以敏锐的审美感受观察、体悟万千物象、世态人生,在对物景之间诸要素的微妙把握中产生审美情感,激发创作灵感,通过精美圆熟、灵动多变的艺术技巧与诗体结构来传神达意。如《早春桂林殿应诏》:
    步荤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花蝶来未已,山光暖将夕。
    此诗是上官仪的早期之作①。这首诗完美地遵从了宫廷诗的“三部式”的结构程式:首联巧妙点题,次联以工整的对句作结构性展开,但却避开了传统宫廷诗事典词藻的堆彻,而是以疏朗的意象描绘宫宛初春景色。诗人以灵心妙技观景状物,意象新奇独创,描写初春景致,清新明丽:流莺满树,芳草积堤,生动地传达出早春的神韵,而晓树—春堤,流莺—芳草,“异类”相对,在两组意象的并置中,造成视境的开合与感觉的挪移。“满”、“积”两个富于动感的词语,又使两种处于不同方位的景物共时地构成了开阔的图像。“风光……空碧”两名尤为名句:露珠在风光中闪烁,着一“翻”字,化静为动;雪花飘扬着自天而降,着一“上”字造成视角的“心理错乱”,使人感到雪花“仿佛要返向产生它们的碧蓝的天空。川亦附,中二联对仗的巧妙运用,使听觉与视角、嗅觉与味觉在交叉中转换,意义和诗境也在曲折的对比、递进中滋生出丰富的内涵与意味,表现出诗人所具有的细腻观察力和以虚实相间的空间营构创造诗境的能力。诗的结尾,也与一般应制诗普泛的直接颂美不同,而是以含蓄之笔,将日暮将归之情,寓托于物象之中,造成与全诗物象描绘相接续的诗境的延展:暖暖山岚年翩翩翻飞的羽羽彩蝶,引人遐思,隐隐可见诗人开朗舒展的心怀。
    ①此诗《全唐诗》卷三十,录有陈叔达同题之作,陈氏卒于贞观九年,则知此诗当作于此前。
    上官仪诗引人注目的是大量地运用了对偶句式,但却少有繁芜蜜密、平滞单调之感,而是通过顿挫跌宕与疏密变化,使诗歌形成圆融流畅的整体效果,显示了高度的驾驭语言技巧的功力。如《酬薛舍人万年宫晚景寓直怀友》起首四句:
    奕奕九成宫,窈窕绝尘埃。苍苍万年树,玲珑下冥雾。
    四句诗参互运用了隔句对、双声对、叠韵对、连珠对等四种对偶格式,描写了万年宫黄昏时分清肃而又渺远的景象。在傍晚迷漂昏雾的掩映下,九成宫高耸人云,万年宫树连绵苍翠:一句立起一座巍峨的宫胭,一句铺展开一片连绵的丛林,在物理空间的移位中造成视觉空间的变化,瞬息间形成了一幅阔远的画面;而奕奕—苍苍,窈窕—玲珑两组双声、叠韵交互成对,又构成了抑扬起伏连绵不绝的音乐效果,颇似影视中一个黄昏宫禁的特写镜头,画面之外传来幽清悠扬的古雅乐曲,使人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全诗的氛围之中。这幅音象声色俱茂的图景也就自然地为“寓直怀友”的主题渲染了气氛。《谢都督挽歌》亦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其首四句云:
    漠漠佳城幽,苍苍松惯暮。普幕飘欲卷,宛驹悲还顾。
    以连珠对、叠韵对、异类对和回文对,选取佳城、松橙等悲悼常用的物象典实,加上幕蟠微卷、悲马嘶鸣的灵动与音响,成功地烘染出悲悼哀怨的气氛;“漠漠”、“苍苍”以“直而促”的入声字对以“哀而安”的平声字,使悲悼的氛围更显深重。而回文对的运用又产生出一种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在低沉静穆的格调中隐现诗人情感的起伏震颤。由此看来,上官仪诗的用对,交织着想象,配合着音响,选择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相反而又并存的事物、现象以作提炼加工,融成诗句,较好地表达了心底的情性意绪。又如《故北平公挽歌》:“木落园林旷,庭虚风露寒。北里清音绝,南陵芳草残。远气扰标剑,浮云尚写冠。寂寂琴台晚,秋阴入井干。”亦是偶对工切,言中见意,景中含情,感情真诚深沉,与上诗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2楼2010-08-13 08: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