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真是能激发人的潜能呢……因为双层大水门占五层,下面一层就只有三层空间,我巨难受,就塞了一个制氧进去。
以下是建法
所有材料需要用金汞齐,没有金汞齐就炼钢。用这两种材料后不需要任何降温设备辅助,只需给通出来的氧气降温即可。
自动化有两个直连,气压传感器控制气泵开关,设置为500g,(氧气那边不需要门,门和自动化是我为了更好看加的,可以但没必要。还可以压缩大小,但我为了好看也没压。)
右上角的门,是为了模块启动和防止出错设置的,比较复杂。设置了两个传感器,都是感应到氢气释放绿色信号,两个传感器连了一个与门,一个两秒过滤门,控制气闸的开关。
管道我没拍,因为两个气泵一个出氢气一个出氧气,直接连着用就好了,一目了然。
以下是思路。
自动化复杂,其实原理很简单:氧气比氢气重,电解器开始工作后,氢气会飘在上面,氧气会自动沉底,左边的门是开着的,氧气由左边气泵不断抽出去,剩下的氢气会在最上方堆积。而只有当氢气在最上面堆积到一定的量,就是氢气充满了两个传感器的位置一段时间(过滤门的作用),门才会打开,因为右边本来是真空,一瞬间堆积的大量氢气就会扩散开,充满右边的气泵房间和上面一层,而不会混入任何氧气进去。之后气体会自动合并,氢氧就自动分离,而不需要任何的电,气泵也会自动启动。又因为气泵设置了500g的启动阈值,右边格子永远会有氢气,不会不小心抽多了混入氧气(就算有,门也会自己关上把氧气挤出去)
电路只需要连两个气泵,电解器,(注:两个机械门不需要连电)。因为气泵每次抽取是500g气体,所以为了最大程度省电,两个气泵都用气压检测器控制开关,气压检测器设置为500g,保证每一次启动都能满效率。
这个模块除了两个气泵之外没有任何的耗电,除了需要的自动化有三级科技外,大概是我目前搞过制氧中最好使的。
模块建好后,先用气泵把房间抽成真空,再调好参数。需要大概四五个周期的外接发电,等氢气存量达到触发缓冲门的条件,门开起,一瞬间会完全充满右边气泵的房间,之后就可以稳定运行了。因为没有任何多余的电力浪费,这个模块不仅能自供电,多余的大概能支撑半个基地发电。
已经测试100周期,应该不会有问题了。如果还是看不懂我晚上录视频发b站






以下是建法
所有材料需要用金汞齐,没有金汞齐就炼钢。用这两种材料后不需要任何降温设备辅助,只需给通出来的氧气降温即可。
自动化有两个直连,气压传感器控制气泵开关,设置为500g,(氧气那边不需要门,门和自动化是我为了更好看加的,可以但没必要。还可以压缩大小,但我为了好看也没压。)
右上角的门,是为了模块启动和防止出错设置的,比较复杂。设置了两个传感器,都是感应到氢气释放绿色信号,两个传感器连了一个与门,一个两秒过滤门,控制气闸的开关。
管道我没拍,因为两个气泵一个出氢气一个出氧气,直接连着用就好了,一目了然。
以下是思路。
自动化复杂,其实原理很简单:氧气比氢气重,电解器开始工作后,氢气会飘在上面,氧气会自动沉底,左边的门是开着的,氧气由左边气泵不断抽出去,剩下的氢气会在最上方堆积。而只有当氢气在最上面堆积到一定的量,就是氢气充满了两个传感器的位置一段时间(过滤门的作用),门才会打开,因为右边本来是真空,一瞬间堆积的大量氢气就会扩散开,充满右边的气泵房间和上面一层,而不会混入任何氧气进去。之后气体会自动合并,氢氧就自动分离,而不需要任何的电,气泵也会自动启动。又因为气泵设置了500g的启动阈值,右边格子永远会有氢气,不会不小心抽多了混入氧气(就算有,门也会自己关上把氧气挤出去)
电路只需要连两个气泵,电解器,(注:两个机械门不需要连电)。因为气泵每次抽取是500g气体,所以为了最大程度省电,两个气泵都用气压检测器控制开关,气压检测器设置为500g,保证每一次启动都能满效率。
这个模块除了两个气泵之外没有任何的耗电,除了需要的自动化有三级科技外,大概是我目前搞过制氧中最好使的。
模块建好后,先用气泵把房间抽成真空,再调好参数。需要大概四五个周期的外接发电,等氢气存量达到触发缓冲门的条件,门开起,一瞬间会完全充满右边气泵的房间,之后就可以稳定运行了。因为没有任何多余的电力浪费,这个模块不仅能自供电,多余的大概能支撑半个基地发电。
已经测试100周期,应该不会有问题了。如果还是看不懂我晚上录视频发b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