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桥抗战,双城阻击战,哈尔滨保卫战,齐齐哈尔反击战,哈尔滨反击战,六次攻打长春,十一次进攻沈阳,长城抗战大小十六战,连云港保卫战,扬州保卫战,江阴保卫战,反攻马当要塞,松江阻击战,南京保卫战,修水战役,富金山战役,淮河阻击战,台儿庄战役,徐州大撤退掩护战,津浦路三战三捷,血战东西马甸,奇袭徐州,火烧合肥机场,盐城阻击战,洋河大捷,黄河大桥保卫战,强渡怒江,攻克高黎贡山,血战腾冲,攻克龙陵,汇合新一军打通中印交通线,建立鲁苏战区,在敌后坚持了五年,青天白日勋章位列地方派系首位,抗战末期国军十八个美械军,东北军有两个,抗战时期国军阵亡114位高级将领,东北军位列其中24位,还没算抗联的。
黄显声将军指挥警察抵挡关东军,马占山将军,冯占海将军等在阻击,没有撤回关内的东北军加入了东北义勇军,杨靖宇,张尚志等将军在没有任何支援下组建东北抗联转战白山黑水。那些说东北军一枪不放,东北人怂的,说东北人都是汉奸伪军的当年他们的前辈们那个不是在看东北人抗战,自己打内战的,他们就高尚了?
东北军西安事变后被改编成了6个军,49军,51军,53军,57军,67军,骑兵第2军。
49军军长刘多荃,日军第10师团在华北沿铁路南下,49军奉命在静海、沧县地区与敌血战,部队减员严重。后被拉入淞沪战场,伤亡惨重,团长伤亡大半,营长全部换了一遍,109师全师覆没。
51军军长于学忠,镇守徐州,日军16个师团23万人分南北两路进攻战略重镇徐州,51军死守蚌埠,与日军血战,以伤心七千人的代价坚守了8天。损失四分之一兵力的51军师老兵疲,不过即使如此还是奉命增援台儿庄,在撤退时又担任断后任务,为友军的撤退争取了足够的时间。1943年,51军在日军的重兵围剿下,113师损失惨重,114师是全师阵亡,拼尽最后一人。
53军的命运相对来说好一点,打过武汉会战,接着参加南昌会战,之后参加长沙会战,又参加中国远征军,最后还去越南接受日军投降。后在辽沈战役起义。
57军的112师参加了淞沪会战,该师浴血奋战损失惨重,之后又退到南京,参加了更加惨重的南京保卫战,以至于该师基本上全军覆没。
57军另一个111师和日军打响了靖扬之战,双方僵持不下之际,日军调来坦克开路,111师则用平射炮和集束手榴弹与日军血战,虽说阻止了日军的推进,但该师也被打残。
67军军长吴克仁在抗日战争之初就主动请缨前往华北前线,与日军血战不退,战斗激烈时刻,军长吴克仁都带队与日军展开肉搏战,给日军造成了特大伤亡。
在淞沪会战不利于中国军队时,67军奉命前往淞沪战场,为掩护友军撤退,67军接到在松江死守3日的命令,就在这,67军基本上被打光,在撤退中,军长吴克仁壮烈殉国。
骑兵第2军军长何柱国,在抗战之初就前往晋绥前线抗日,之后又前往大同抗日,大同失守后又前往晋西北平鲁一带抗日,在井坪镇一役中,该军损失过半。抗战胜利后,该军改为第96军,东北骑兵第2军至此已经名存实亡。
东北军“一枪不放地”就退入关内的流行说法,也是不准确的。以执行不抵抗命令退入北大营的第七旅而论,事变前已经传达了蒋介石、张学良不准抵抗的命令。日军进攻北大营后,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又下达了“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的命令。但是在旅参谋长赵镇藩的指挥下,各团官兵为了国家的尊严,为了东北边防军的军威,为了广大官兵的生存,还是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了数小时。直到19日,全旅才且战且退地退到沈阳东山咀子。据日军自供,仅11月初的一次战斗,日军死167人,伤600多人,伪军死伤700多人。这是九一八事变以来日本侵略军遭到的第一次重创。1.国家公布的第一批抗战英烈群体,东北占到了十分之一,当时东北总人口只有不到三千万人,烈士比例很高。 2.抗战中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东北人有27人,全国第一,四川五人,广西三人。 3.空军四大天王三个是东北人。。 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牺牲的六十多个空军飞行员东北籍超过一半。。。 4.都说东北军不抵抗,岂不知抗战全面爆发以后东北军几乎参加了所有大型会战,淞沪会战牺牲的最高将领是东北军67军军长吴克仁,为了掩护国军主力部队的撤退,担任后卫的东北军两个军损失殆尽。 5.东北军53军与54军收复腾冲,是唯一一支非嫡系出身全凭战功获得最先装备美械资格的军队。 6.东北军51军是抗战中死伤最为惨重的几个军中的一个,战功彪炳,在台儿庄战役中阶段,在淮河北岸与张自忠的59军顽强阻击日军13师团,使孤军深入的日军第十师团一部在台儿庄遭受重创,后又挺进沦陷区的山东开展游击战,是山东境内唯一一支敌后抗日的国军部队。 7.东北抗联,义勇军在冰天雪地里与日军顽强战斗,那种艰苦的斗争环境要远远大于内地,据日方资料显示,关东军在东北战死二十六万人,其中苏联红军承认击毙日军八万人,也就是说东北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