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远方一抹蓝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6693642/answer/31519364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吧。我2020年从央企小干部岗位辞职,离开北京到呼市创业,目前已三年有余,说说我的感受:
城市发展靠经济,经济发展靠市场环境。
一、政府公信力。
举个例子:2019年,全国各地掀起抢人潮,呼市也凑热闹发布了“人才新政十条”,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半价买房”。为此我顶着父母压力将北京户口迁至呼市,成为了“新”呼市人以满足政策条件。结果此政策烂尾,没有后续。被“半价买房”吸引到呼市落户、就业创业的绝不只我一人,我赶脚我们被愚弄了、感情被伤害了。
再举个例子:一次参加自治区发改委组织的营商环境交流会,会上呼市家乐福超市工会主席讲的:呼市作为首府一直没有国外大型超市落户,所以谈引进家乐福项目时为表诚意政府给开出了很多优惠,结果家乐福进来营业没半年其门前就开始修路,主要出入口被封,且这路一修就是两年,当时允诺的各项优惠政策有头没尾,难以落地,这个曾被风光引进的大型超市就这样被耗死了。主要管理团队全部撤离,留下工会主席和三两员工处理后事。
二、营商环境。
这个能举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呼市政府业务线上信息化能力较低。很多业务北京或南方城市早已实现线上化,但这里只能线下频繁跑;或是线上可以办,但app/小程序经常出错,体验让人想摔手机;亦或你在线上把业务提交了,但政府部门那边根本没人受理,得靠自己盯着、打电话追着才能办,操碎了心。
再比如有一个政府采购项目,我们要通过政府官方平台线上投标,结果当天开标后这个平台竟然“卡”住了,投标的十几家供应商在电脑前守了七个多小时等待问题修复。最终因软件问题难以解决,这个标直接废掉了!还是这个政府官方平台,个人可以申请成为评标专家,平台会在题库中随机抽题问答,我一边手机搜答案,一边答卷,三次考试均未及格,后来找到原因,这官方平台题库自带的标准答案有不少是错的,你要是能通过才怪。有一个叫内蒙e登记的政府app,你会发现在网上竟然没有官方下载渠道,所以每次搜索安装这个软件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下载了个假软件。
再比如线下到政府窗口柜台办理业务,也许是我本人自带倒霉属性,我所遇到的政府窗口人员有接近半数是没有把业务吃透的,有些甚至需要我给他科普、告诉他这业务该如何办。有些你告诉他他不听,你拿文件他说没见过这文件,或者说领导规定的就得这么办,没有解释。当然,我还遇见过挤牙膏的,每次只告诉你一点点,让你办个业务跑十趟;或是某业务根本没制定清晰、标准流程,该怎么办完全看当事人心情,业务推进走一步看一步,如果遇到瑕疵就推翻重来;还有一些业务,其关联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对接,在这个部门办完了,那个部门却根本不知道。被折腾的实在没办法了,只能12345投诉。我始终认为,如果百姓办理些常规的业务都得通过投诉的手段才能完成,那这不是百姓的悲哀,而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三、人文环境。
这边的生意人很喜欢看“表面实力”,比如你有一家占地几十亩的工厂,哪怕实际上这工厂早就停业、赔的底裤都不剩,但对方见到你的厂子就会认为你有“实力”,愿意跟你合作。
在这边做事不能表现的太谦虚,你越谦虚对方越看低你,你专横跋扈一些,对方反而高看你。
这边的人会有一些骨子里存在的对外来人的不信任,我操着一口普通话与人谈合作,感触颇深。还会遇到对方说:“你个小后生来跟我谈什么,去去换个岁数大能主事的来跟我谈。”
好吃懒做,契约精神不足。这个问题不太深说了,况且我现在也是“新呼市人”。
---------------------- 2023.08.08更新。
感谢大家。常年在知乎只看不答,上周心情有些烦躁,刚好看到题主这个问题,就带着些情绪写了一遭,未想会得到这么多朋友的关注,当然也有朋友提出了疑问,那我就再唠叨两句。
一、为啥烦躁?
上周五我参加了呼市政协组织的一场重点提案督办会。市政协主席、分管副市长、各相关局长参会。会上我作为企业代表进行了发言,陈述了当前行业的一些现状和困境,自认为表达上已经相当委婉和克制。结果第二天一早就接到合伙人电话,说有内部朋友通气,告知昨天会上我的发言让业务主管单位的领导们很不高兴,后果可能很严重。
所以我很烦躁。因为按照惯例,我发言指出的问题大概率不会解决,我更怕他们把提出问题的人给解决了。
我上一次烦躁也在知乎上写了一段文字,是关于呼市隔壁“扬眉吐气”之城,大家如有兴趣,也可看看。
#养老杂谈#疫情下,养老院封院魔幻小故事。4 赞同 · 1 评论文章
二、我到底干啥的?
我是吉林人,毕业后即入职某军工央企(一家企业代表一个行业的那种),在北京、西安、成都、珠海都长期工作生活过。先后从事团委、供应链和信息化项目管理,混成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在工作第11年,决然辞职,开启养老相关创业,首站内蒙。
我这属于彻底的跨行业创业,过往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资源都用不上,基本等于从零开始。
三、签北京户口,我虎不虎?
虎。2019年,我第一时间看到呼市发布“人才新政十条”,里面各项政策尤其“半价买房”使我很兴奋。之后持续关注等了大半年,仍未见相关具体配套实施文件下发,遂打了N通电话询问,被踢来踢去,最后问到呼市市委组织部,答复:具体实施文件初稿已起草,但近期部门领导人事调整,顾不上,要等新领导就位;最后让我放心,耐心等待。
所以我竟天真的相信了,并决然迁了户口。其实不止户口,为匹配新政十条,我还做了挺多其他的费心操作,比如把公司注册在指定的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园,比如跑了N趟所谓呼市半价买房政策楼盘“内房投.东望”去踩点周边环境和工程进度...
这事最后说两句:
1. 呼市“半价买房”政策已经阑尾,2019年发布的“人才新政十条”的内容在网上基本查不到了。但在呼市政府官网,可以通过文件: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大学生毕业安居工程(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呼政办发【2019】11号)文件了解“半价买房”。
2. 我是呼市人才引进政策发布后,新城区中山里街道引进(户口迁入)第一人。锡林路派出所说之前从未办过这业务,并为我单独开了个人才引进集体专户,我是第1号。可以确定在此后三年,我这片区没再有一人通过人才引进落户,因为这集体户口本上到现在还只有我孤单一人。
四、关于家乐福。
我到呼市刚满三年,有些情况不太了解。这事是我两年前开会听的,当时家乐福工会主席的大致原话是:超市正式营业不到一年,门前开始修路,严重影响超市客流量。这种大体量超市,单日销售额骤降到了一天两万左右,而政府承诺的补贴迟迟无法到位,更可气的是门前这路一修就是两年多,家乐福中国总部对此已经心灰意冷,超市只能苟延残喘,迟早被活活拖死。
这超市现在已经关门了,我之前也没进去消费过,所以对其自身的经营服务如何不做评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6693642/answer/31519364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个人的视角不同吧。我2020年从央企小干部岗位辞职,离开北京到呼市创业,目前已三年有余,说说我的感受:
城市发展靠经济,经济发展靠市场环境。
一、政府公信力。
举个例子:2019年,全国各地掀起抢人潮,呼市也凑热闹发布了“人才新政十条”,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半价买房”。为此我顶着父母压力将北京户口迁至呼市,成为了“新”呼市人以满足政策条件。结果此政策烂尾,没有后续。被“半价买房”吸引到呼市落户、就业创业的绝不只我一人,我赶脚我们被愚弄了、感情被伤害了。
再举个例子:一次参加自治区发改委组织的营商环境交流会,会上呼市家乐福超市工会主席讲的:呼市作为首府一直没有国外大型超市落户,所以谈引进家乐福项目时为表诚意政府给开出了很多优惠,结果家乐福进来营业没半年其门前就开始修路,主要出入口被封,且这路一修就是两年,当时允诺的各项优惠政策有头没尾,难以落地,这个曾被风光引进的大型超市就这样被耗死了。主要管理团队全部撤离,留下工会主席和三两员工处理后事。
二、营商环境。
这个能举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呼市政府业务线上信息化能力较低。很多业务北京或南方城市早已实现线上化,但这里只能线下频繁跑;或是线上可以办,但app/小程序经常出错,体验让人想摔手机;亦或你在线上把业务提交了,但政府部门那边根本没人受理,得靠自己盯着、打电话追着才能办,操碎了心。
再比如有一个政府采购项目,我们要通过政府官方平台线上投标,结果当天开标后这个平台竟然“卡”住了,投标的十几家供应商在电脑前守了七个多小时等待问题修复。最终因软件问题难以解决,这个标直接废掉了!还是这个政府官方平台,个人可以申请成为评标专家,平台会在题库中随机抽题问答,我一边手机搜答案,一边答卷,三次考试均未及格,后来找到原因,这官方平台题库自带的标准答案有不少是错的,你要是能通过才怪。有一个叫内蒙e登记的政府app,你会发现在网上竟然没有官方下载渠道,所以每次搜索安装这个软件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下载了个假软件。
再比如线下到政府窗口柜台办理业务,也许是我本人自带倒霉属性,我所遇到的政府窗口人员有接近半数是没有把业务吃透的,有些甚至需要我给他科普、告诉他这业务该如何办。有些你告诉他他不听,你拿文件他说没见过这文件,或者说领导规定的就得这么办,没有解释。当然,我还遇见过挤牙膏的,每次只告诉你一点点,让你办个业务跑十趟;或是某业务根本没制定清晰、标准流程,该怎么办完全看当事人心情,业务推进走一步看一步,如果遇到瑕疵就推翻重来;还有一些业务,其关联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对接,在这个部门办完了,那个部门却根本不知道。被折腾的实在没办法了,只能12345投诉。我始终认为,如果百姓办理些常规的业务都得通过投诉的手段才能完成,那这不是百姓的悲哀,而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三、人文环境。
这边的生意人很喜欢看“表面实力”,比如你有一家占地几十亩的工厂,哪怕实际上这工厂早就停业、赔的底裤都不剩,但对方见到你的厂子就会认为你有“实力”,愿意跟你合作。
在这边做事不能表现的太谦虚,你越谦虚对方越看低你,你专横跋扈一些,对方反而高看你。
这边的人会有一些骨子里存在的对外来人的不信任,我操着一口普通话与人谈合作,感触颇深。还会遇到对方说:“你个小后生来跟我谈什么,去去换个岁数大能主事的来跟我谈。”
好吃懒做,契约精神不足。这个问题不太深说了,况且我现在也是“新呼市人”。
---------------------- 2023.08.08更新。
感谢大家。常年在知乎只看不答,上周心情有些烦躁,刚好看到题主这个问题,就带着些情绪写了一遭,未想会得到这么多朋友的关注,当然也有朋友提出了疑问,那我就再唠叨两句。
一、为啥烦躁?
上周五我参加了呼市政协组织的一场重点提案督办会。市政协主席、分管副市长、各相关局长参会。会上我作为企业代表进行了发言,陈述了当前行业的一些现状和困境,自认为表达上已经相当委婉和克制。结果第二天一早就接到合伙人电话,说有内部朋友通气,告知昨天会上我的发言让业务主管单位的领导们很不高兴,后果可能很严重。
所以我很烦躁。因为按照惯例,我发言指出的问题大概率不会解决,我更怕他们把提出问题的人给解决了。
我上一次烦躁也在知乎上写了一段文字,是关于呼市隔壁“扬眉吐气”之城,大家如有兴趣,也可看看。
#养老杂谈#疫情下,养老院封院魔幻小故事。4 赞同 · 1 评论文章
二、我到底干啥的?
我是吉林人,毕业后即入职某军工央企(一家企业代表一个行业的那种),在北京、西安、成都、珠海都长期工作生活过。先后从事团委、供应链和信息化项目管理,混成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在工作第11年,决然辞职,开启养老相关创业,首站内蒙。
我这属于彻底的跨行业创业,过往多年积攒下的人脉和资源都用不上,基本等于从零开始。
三、签北京户口,我虎不虎?
虎。2019年,我第一时间看到呼市发布“人才新政十条”,里面各项政策尤其“半价买房”使我很兴奋。之后持续关注等了大半年,仍未见相关具体配套实施文件下发,遂打了N通电话询问,被踢来踢去,最后问到呼市市委组织部,答复:具体实施文件初稿已起草,但近期部门领导人事调整,顾不上,要等新领导就位;最后让我放心,耐心等待。
所以我竟天真的相信了,并决然迁了户口。其实不止户口,为匹配新政十条,我还做了挺多其他的费心操作,比如把公司注册在指定的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园,比如跑了N趟所谓呼市半价买房政策楼盘“内房投.东望”去踩点周边环境和工程进度...
这事最后说两句:
1. 呼市“半价买房”政策已经阑尾,2019年发布的“人才新政十条”的内容在网上基本查不到了。但在呼市政府官网,可以通过文件: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大学生毕业安居工程(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呼政办发【2019】11号)文件了解“半价买房”。
2. 我是呼市人才引进政策发布后,新城区中山里街道引进(户口迁入)第一人。锡林路派出所说之前从未办过这业务,并为我单独开了个人才引进集体专户,我是第1号。可以确定在此后三年,我这片区没再有一人通过人才引进落户,因为这集体户口本上到现在还只有我孤单一人。
四、关于家乐福。
我到呼市刚满三年,有些情况不太了解。这事是我两年前开会听的,当时家乐福工会主席的大致原话是:超市正式营业不到一年,门前开始修路,严重影响超市客流量。这种大体量超市,单日销售额骤降到了一天两万左右,而政府承诺的补贴迟迟无法到位,更可气的是门前这路一修就是两年多,家乐福中国总部对此已经心灰意冷,超市只能苟延残喘,迟早被活活拖死。
这超市现在已经关门了,我之前也没进去消费过,所以对其自身的经营服务如何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