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楼
很有意思。呵呵~
不过,梅卿兄贴出来,本意是为了对创新班试题的不满。如果仅是发泄一下郁闷,无可厚非;但若是一直胸闷纠结,就值得商榷了。
想起永生兄说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多是亦黑亦白。所以,对待这些试题,我们是否应该多些思考。
首先,是态度,是消极抵触,还是积极面对?
有句很俗的话我们共勉:“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生活,就去尝试适应生活。”
其次,不说这些试题能否公平、准确地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但至少可以测试一下考生的应变能力:把我们放到一个陌生、不友好的环境,我们该如何融入、被环境接受?
第三,导电,本来就不是铁片的主要功能;导电也不太用铁片当介质。出卷老师把这作为提示,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海阔天空地把能想到的都写出来。简而言之,老师给了一块铁片,我们准备怎么玩它?
我们可以从铁的历史想到农具、马蹄铁;
我们可以从地理、航海想到指南针;
我们可以从化学想到现在的比亚迪的铁电池;
物理方面,导电、传热、敲击震动产生声波、音乐。
说这些,我是猜想出卷老师的意图,而且很可能就是其真实意图:还是脱不开学科、书本!
国外孩子的幸运在于,可以很好地发散性思维,什么想法都是Good。而我们的教育还是沿用科举制度,测试是否通晓经史。现在的书本,无非是新时代下面的新经史罢了。
可悲的是,现在的学生也愿意这样来学。想想到新东方准备GRE的学生的痴迷,呵呵~
所以,梅卿兄应该庆幸有改变学习方式的机会,而不要因为不习惯而苛病创新考试。
当然,梅卿兄可能认为,这些考题太土,应该有更好的考题。
如果这样,也要辨证思考:
一是,我们可以直截了当提出自己的想法,创新考试肯定没有标准答案【有就怪了!】,也肯定没有标准试题。能提出新想法,老师肯定会很高兴,也会认可你的能力的。
二是,千万不要因为我们自己聪明就看不起老师。大学老师怎么也应该有个不错的智商,甚至有过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但凡有一技长于我们的,都有资格当我们的老师。
三是,今后到了社会,很可能我们的老板、或是部门领导会显得很笨很俗很不可理喻。那时我们怎么办?
合则留不合则去?显得太潇洒了!呵呵~关键是有没有潇洒的资本。
我们应该想一想,无论有能无能,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在这个体系里面做得不错。
能力,是多方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