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骑士吧 关注:991,285贴子:23,728,054
  • 0回复贴,共1

关于骑士的黑化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一部骑士作品中,除了主角的塑造,还需要对主角团其他成员进行成长线路规划,除了一直白和之外,牵扯到成长转变无外乎这几种可能:黑→白、白→黑→白、白→黑、黑→白→黑。以黑结尾的剧本不太可能出现,因为那样就会出现主角团对老伙伴彻底决裂互砍的剧情,不适合特摄作品,我见过的只有龙玄,观感多差众所周知。
而剩下两种平成大多使用黑→白的策略。如龙骑的律师(勉强算)、剑的橘前辈、W的A哥、四仔的流星、铠武的主任、鬼仔的诚哥和小王子、ea的帕拉德、虾饺甚至大我、build的土豆和胡须佬。不论作品整体评价如何,这些人物的塑造都是令人印象深刻并满意。
而令和喜欢用白→黑→白的方式。零一的小虾饺、圣刃的贤人(这个是为数不多的成功)、李维斯的大二、极狐的狸猫。显然,这些人大多是冥作的主要因素。
我觉得黑到白的转变合理是因为这种情况配角是可以存在信息差的,可以在与主角的冲突中补齐信息差,然后选择相信主角,使自身行为合理化。而到了后期,洗白后为主角拼命时,观众可以感受到其赎罪的决心,从而大幅提升人物塑造和观感。
而白黑白的转化过程牵扯两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三种人物形象。按常理,经历过黑化的人物即便洗白也会与原来不同。所以需要“好人”,“坏人”,“另一种好人”三种形象,而大多数作品只会将人物还原为原先的形象。这会导致角色在大后期为主角团拼命时观众会产生“你早干嘛去了”的想法,导致观感和角色塑造变差。同时,在白阶段时理论上不应存在信息差,或者说这很好解决,这也导致角色黑化的过程非常别扭,再次洗白也往往相当仓促。而特摄作品本身的篇幅限制也使得主角之外的角色没有足够篇幅,抢占主角戏份本身也会一定程度影响观感。
一次的洗白能够体现人物对主角的信任和自我的悔悟以及赎罪。而两次的洗白则会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意志不坚定,对主角团的不相信,在拥有这样的直观感受后,再让这样的人成为主角团的伙伴显然就会让观感看起来很可笑。同时,配角过长的黑化时间也会显得主角团的无能或是冷漠,也影响观感。
总结,黑→白是补充设定、背景,提升人物塑造、推动剧情矛盾的好方法。
而白→黑→白则是削弱所有人物形象,导致剧情尴尬局促的坏点子。所以,以后在作品里看到好人要变黑,多半就要小心了。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7-24 23: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