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下客观情况:
中场休息,张呈栋换受伤的柏杨
60分钟,20换22
65分钟,池6换李可,高换方昊
87分钟,闫换江
这里面争议最大的点是“李可换早了,江换晚了”。
而这个逻辑能成立必须有个前提,就是“李可至少还能踢10分钟”。
有一个客观事实是,当时方昊已经不行了,必须马上换。那么教练在第65分钟要抉择:同时换两个,还是只换方昊?同时换两个,另一个换谁?
方案一,只换方昊,那下次换人就得同时换两个,要不就会浪费换人机会;
方案二,同时换方昊和江,江也没劲儿了谁都能看出来,但结果是,在65分钟的时候,只剩一个换人机会,这时李可还在场上。
方案三,换方和李可,江年轻一点,还能再坚持一下。
综上,刚才的前提就非常重要,“李可还能不能再踢10分钟”?这只有队员和教练清楚。我猜真实情况是“不能”,如果强行用李可,很可能再次受伤,而江还可以再拼一下。
所以,我不认为教练的选择有多么不能理解,要是我我也选方案三。分析事情要放到当时的环境去看问题,不能事后诸葛亮。
中场休息,张呈栋换受伤的柏杨
60分钟,20换22
65分钟,池6换李可,高换方昊
87分钟,闫换江
这里面争议最大的点是“李可换早了,江换晚了”。
而这个逻辑能成立必须有个前提,就是“李可至少还能踢10分钟”。
有一个客观事实是,当时方昊已经不行了,必须马上换。那么教练在第65分钟要抉择:同时换两个,还是只换方昊?同时换两个,另一个换谁?
方案一,只换方昊,那下次换人就得同时换两个,要不就会浪费换人机会;
方案二,同时换方昊和江,江也没劲儿了谁都能看出来,但结果是,在65分钟的时候,只剩一个换人机会,这时李可还在场上。
方案三,换方和李可,江年轻一点,还能再坚持一下。
综上,刚才的前提就非常重要,“李可还能不能再踢10分钟”?这只有队员和教练清楚。我猜真实情况是“不能”,如果强行用李可,很可能再次受伤,而江还可以再拼一下。
所以,我不认为教练的选择有多么不能理解,要是我我也选方案三。分析事情要放到当时的环境去看问题,不能事后诸葛亮。

白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