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吧 关注:378,756贴子:1,517,855
  • 0回复贴,共1

中国文化的探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文化的探讨
中国文化,也就是中文,是世界最复杂,也最能表达的一种文化,一句长话,用几个字就能说明,还可用成语解读。还有可
缩字简称,如,四个现代化等等。
可是,现在的报纸上和电视上。出现了很多莫名其妙的话,跟我们的文化一点不搭边。比方说吧:千米,千克,千瓦,千伏,
这纯粹是开玩笑,先说说千米,千克吧,完全有相对应的中国语言来翻啊,就是公里,公斤。要说什么跟国际接轨,那就是瞎说,
国际上还有英里,海里。公里,是从英语缩写k,m而来的,说是怕大家看不懂,就写成千米。这不是画蛇添足。应该是画虎成猫,
完全就是多此一举啊。把k,m多此一举写成千米,那把GDP写成鸡地屁,这就笑不出来了吧。公里,公斤就是国际用语。还有千伏,
10千伏,20千伏的,这完全还是40,50年代的叫法,还是洋火,洋钉,洋铁皮的叫法。这完全说落后的,倒退的说法,一万伏就是
一万伏,有文化的基本都会点外语,有的还懂得几门外语,仔细想想,西方文化里没有万这个单词的,所以什么都是10千,20千的
如果按西方的说法,我们应该说,北京奥运会有80千观众,我去银行里取20千块钱吗?这完全是落后,倒退的说法,又回到了50
年代,以洋人的说法为准,还有我想问的是:西方没有万这个词,只能说10千,20千的,那么,再大的数字呢?我看见现在报纸上
有兆,吉。兆中文是多少?吉中文是多少?比如,5兆瓦是多少瓦,可否直接使用中文表达。反过来说,我国出口量是多少,多少
亿元,那么,是否应该说多少兆元呢。
最后说说千瓦,这个最复杂,因为瓦代表的是功率,不是流量,很多电站都有说的,什么发电50万千瓦,那么我先问,发了
几个小时发50万千瓦,如果是十小时发的电,那发电机的功率就是5万千瓦。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大家可去算算,一年发电多
少千瓦(先用一下千瓦吧)麻烦吧,还少了一步除以10的呢。如果发电机的功率是1万千瓦,或5千瓦的呢,一年发电多少,有人问,
那怎么说呢,很容易的啊,中文里早就有了。度,发电站一年发多少度电,一个城市一天需多少度电,一家上月用了多少度电,要
交多少度的电费。全国人民都懂的,就是国家电网的工作人员,也是问上月用了多少度电,绝不会说,上月用了多少千瓦的电吧、
再来个更容易理解的比喻吧,我家有一个一千瓦的电炉,用了一小时,你说用了一千瓦的电,没错。但如果我用了半小时,或者用
了2小时呢?你会说,是0,5千瓦,或2千瓦,那我请问,我家就只有1千瓦的电炉,什么时候有了0,5千瓦和2千瓦的电炉了。所以,
千瓦是功率,不是流量,虽然有的人说,千瓦后面要加时的,那也只能说是一小时的使用量,或一小时的发电量,一天呢,是不是
要说是24千瓦/时呢,那如果一个月呢,半年呢,是不是要再乘30或31,或乘182或183呢,自己麻烦自己,看电表,用了几度电,
就交多少电费。一个城市,高峰期需要多少度的电,电站看电表,至今共发了多少度的电,一目了然,别来什么千瓦/时了。
我们国家文化里,有一个特殊的词,那就是量词。如:一匹马,一头牛,一张纸,一颗树。西方没有的吧。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我就用最通俗的方法解释用电量吧:我家养了几只家禽(代表发电机,算一千瓦吧),每天都会生蛋(代表一小时的发电量)。我
今天捡了5颗(个)蛋,明天捡了8颗蛋,后天捡了3颗蛋。一个月共捡了147颗蛋。收购商来了问,你有多少蛋。回答是,我有147颗
蛋。收购商肯定是说,你的蛋论个卖的啊。来称一下,有几斤。共12斤半。这斤就代表了电量(度)。不管你有几台发电机,每天
产多少蛋,最后都要论斤(度)卖的。这就是中文。西方可能没有这个词(度),就只能笼统的用千瓦/时了。好像是19世纪末期,
我国引进了电,可能就是按西方的读法,用千瓦/时了吧。可能会有人挑骨头,那0,3颗蛋(千瓦/时)呢,那好说啊,给颗小的。
或给颗鹌鹑蛋,那也是蛋。有人再挑骨头,说价格不一样的。也好回答的。国家有核电,火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电。生产成本
是不同的,价格是有不同。但归到国家电网后,统一按(度)卖。
二是乱用英文字母,还乱读。先说说最常见的,很多人每天都看见的,不少人经常用到的,就是高速公路的高字。经常在电视
里听见,说美国的10号高速公路,为什么不说几(G)10高速呢,美国人听不懂啊,因为那不读几,读哥,是高的拼音。所以,是乱读。
铁道部知错就改,以前在火车站是听见广播报音,几35次列车,第45次列车,楷145次列车。现在全改了,报的就是高35次,动45
次,快145次了。这才是正确的读法。你们与电视台为什么不能跟铁道部一样,改变错误的读法呢,还有就是国道,所有的公路边
都有路碑,也叫里程碑。丽水往缙云的路碑上刻着G330,你们怎么读,不读几330了吧,读330国道,是吧。那么,高速公路为什么
不能按中国话说多少多少号高速呢。非要把中文按英文字母读呢。还有省高速,丽水两龙高速就有一条是省高速。你们怎么读,不
读几,也不读爱思了吧,直接读成丽龙高速了。再说个小故事吧:在路上见了两个窨井盖,一个上面写着w,一个写着Y,我问了路
过的人,有十几位了吧,全读成大不溜,哇哎。后来,走来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就问小学生,这读什么,小学生一开口就说:
这读屋,这读一。我说对啦,一个是污水井,一个是雨水井。这就是让你们给误导的,好好的中国拼音不用,非要按英文的读法,
好像会读英文字母就是文化人了。
还有一个是:看见很多的商店打的广告,连报纸上的广告也一样的。说超市的电器大减价,30寸的电视,40寸的电视现在多少
价。我如果去买来打官司,一打一个准。以欺诈罪,是一赔三,还是一赔十。首先,一寸是3.3公分,30寸的电视的对角长度就有
一米了,可能吗?有人解释说,那是英寸。那么我就要说了,一广告有没有写的英寸。第二,我只能说是没文化,才敢这么写的。
不怕打官司吗?英寸的寸是这么写的吗?英寸的寸是吋,有口字旁的。白纸黑字写的寸,就要按每寸3.3公分计算的,超市要推说
是广告公司没文化,写成了寸,超市难道不审查后签字同意的吗?而且去超市看看,每台电视机的标签都写的寸。先申明哦,并不
是所有的超市都写错的。有写英寸的。但没有一个写吋的。再就要说报社了,难道报社也没文化了吗?难道报社不审查的。
三是太多的使用英文的简称。中国文化里有一特殊的用法,比如,用成语能解说一个故事,比方,有刻舟求剑。用缩写能简化
一长串句子。比如:三自一包,五讲四美,四个现代化。还有近几年发出的,两山理论,五水共治等等,中国人都懂,都能看明白,
但是,不要把外语的简称,都用到我们的媒体里,因为,报纸是给中国人看的,电视是让中国人听的。少量的外文缩写用了没关系,
但大量的使用,一是变成了外文报了,二是绝大数人看不懂的。少量的用大家能记的住,也能懂,比如GDP,GBS等,但用多了的话,
就失去中文报纸的意义了。而且,我随便拿张报纸,就能写出几十个英文缩写,估计你们也不能认全吧。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MTCR(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NATO(北约),EMP(电磁脉冲炸弹).WMP(世界蚊子计划),心血管疾病(CVD)
WHA(世界卫生组织),FinFET(绝缘栅晶体管),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这是一日的报纸啊,还好,基本都是有括号的,写了中文
的。可又加了句,以下不标注。一篇文章有3--5次出现这个词,有的人看到这里,还要去前面找这词的标注,才能看下去。外国报
纸上有写中文的吗?没有的吧。为什么呢,因为是给本国人看的,根本没必要写中文。可是我们的呢,英文单词越来越多,简称也
越来越多。这还是中文报吗?是不是字要打多了,版面不够了吧。还有,我们的中文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比如橘子,我们可分砂糖橘,
早橘,晚橘,瓯柑,等十来个品种,叫法。这就是中文的特色。在美国呢,就一个Orange。这怎么向它接轨啊。我还怀疑说要跟
世界接轨的所谓专家是否间谍呢。故意搞乱中国文化。
说到简称,我想起了是十几年前听的相声,是谁说的,我记不住了。说是以前去银行里办事。(十几年前说以前,那就更早了)
那时还不是取号码叫号的,是把资料放柜台上,由柜台营业员叫单位名的。前一位办完了,营业员拿起资料叫道:下一位,上厕所,
外面所有的人都心想,你上厕所就去吧,还叫那么响,怕我们听不见啊。可是,营业员并没有起身。过了会儿,又叫了,上厕所,
所有人都纳闷了,什么意思啊。营业员看没人上前,就叫了全称,上海测绘研究所。一听营业员这么叫,外面的一位大叔说了,她
这么叫,我可不敢在这里办事了。其他人问,怎么了,你是什么单位的。大叔说了,我是区职业技术学院的,她会叫成去技院的啊,
叫我怎么做人啊。相声里还说了几个,我记不起来了。
四是网络用语。你们是政府的口舌,要宣传,引导文明用语。前几年我去过报社,跟2151666的一位女士有过一次交谈。我就
说过,有的用语看着好玩,也就过了吧,如:童鞋(同学),蓝寿香菇(难受想哭)。可是有的就太过分了。如***,这么过分
的语句,竟会出现在报纸上。当时,那位女士还给我看了图片,说是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泥驼。你们的报上有过,什么时候的
我想不起来了。有的用语原是错别字,但看着好玩,大家也能理解,就传开了。还有近年网上把美国写成漂亮国,这也能理解。美
就是漂亮啊。并不是说美国多么好,多么漂亮。把小日本写成膏药国,这是恶心他们的。大家基本能懂,也能理解。
最后说一下,两种语言的合用,现在已经习惯成自然了。如,110,120.这是两种语言文化的合用。现在大家都读成幺幺零,幺
二零的。实际上,幺跟零完全不是一码事。这是以前战争年代,部队的报话机是用语音通话的。因为炮火连天,声音听不清,所以,
把几个轻音改成重音。1234567890,原话是幺,俩,三,四,五,六,拐,八,勾,洞。现在你们去部队看看,方位110,高度120,
他们绝不会报成方位幺幺零,高度幺二零的。是报方位幺幺洞,高度幺俩洞。就好像大家跑步,喊的口号1234,会去喊一土三佛吗?
道理是一样的。可大家都已习惯了这么读,就习惯成自然了,也就没必要改了。这实际当初就是媒体的错。这点台湾省比我们好,
去台湾省旅游,看见101大楼,你只要一开口,台湾人就知道是大陆来的。因为,大陆人全读成幺零幺大楼的,台湾人绝不会说幺零
幺的,就是一零一。
好了,就说到这里吧。你们媒体要宣传中国文化,引导正确的中国文化用语,不要跟风。尤其是网络用语的传播,现在网上又有
新的出现了。可能是要避开敏感词吧。如视频里的字幕,就有DP(毒品),TD(台独),FXS(法西斯)等。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化都会
有改革的,也会出现新的词。如英语就把我们的功夫,麻婆豆腐的中文,用语音表达,就像中文的音译。就像我们早期把美国的吉普车
音译一样。大家都叫习惯了的。那时,我们国家还很穷,什么都是外国进口的,所以,就按外语的叫法了。但是,皮卡,巴士,的士,
就没有一点意义,因为中文里有完整的文字翻译,所以完全是跟风。是香港人按英语的缩写叫法,以前,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香港
从小学教的就是英语,只有年级大的说广州话。就像我们说的是普通话,年级大的只会说本地话一样。国家进步了,可文化还停留在
上世纪40,50年代,这就是你们的责任,要正确的引导中国文化用语,不要跟风。还有,不要用G7外长会议了,就是七国外长会议,
还有,迈跟码不是一回事,也不是公里,说汽车开到130迈,那就过200了。开到100码,也就是91,44公里。汽车工业是向外国学的,
车上仪表盘写的是k,m/h,实际应该是码。不是公里/小时。所以,开车的都知道,开到仪表盘120,可实际的测速是低于车速的,不
是汽车厂故意调低的。还有,现在说5G,6G通讯,实际就是第5代,第6代通讯技术。为什么非要写G呢。(我是报纸和电视看到了,或
是想到了,就写了,可能有点乱,请谅解。)我如果把5G,G6,G7放一起,你们能解释吗?5G是第5代通讯,G6是6号高速公路,G7是
7国集团。正确使用量词,是小学必学的,你们都给忘了。还有,报纸的3D动画,3D打印,什么是3D呢?就是3维立体。科普下吧。
我们是生活在一个3维的世界上。3维就是上下,前后,左右。这就是立体的。有科学家在问,有没有4维,5维呢?有科学杂志上说:
4维是加上时间,5维是平行世界。这个问题我在另一篇(说说科学)里有解释的。我们的报上写美国的GBS定位,西方的报纸会写北
斗二字吗?我们的报纸写RC--电子侦察机。英文报纸会写歼--20吗?西方的报纸上,不是特殊原因,绝不会有一个中国字,包括厂名
和设备名。现在已有聪明的,写:荷兰阿斯麦公司了,不写ASML公司了。这就对啦。就像外文报纸,绝不会写华为,是写HUAWEI的。


IP属地:浙江1楼2023-07-06 21: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