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子首章我目前的理解,已在你杠精帖里回过了,不要当没看见。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不保证足够的合理,尤其对第四句,只是近期看松数帖引发的脑洞。
你回过我一句智者察同,愚者见异,既往不溯,从今以后在你开口质问别人前,你问下自己,是在察同,还是在见异。
…………
此章四句,首句我最早看到是拿生物变态现象来理解的,比如蝌蚪-青蛙、毛虫-蝴蝶,名、形皆变而实为同一生命体,后来才想到这只是后半句名可名非常名,这是可由经验亲知的。
前半句道可道非常道,则是推知的,但由经验可知道论(可道)不是道本身,任何言说(经验总结提炼),都不穷尽世界,要着眼无-名(名就是有),接通第二句理解,又着眼可道-观(意识运使),接通第三句理解。
现在觉得第四句最有意思,有意思在认识方式,同-异、玄同,昨个见松数和狸花猫扯柏拉图帖,讲辨证法,突然被启发出个脑洞,认知始于区分,而分别并非对始源的认识,辩证法着眼异中之同、同中之异,用二元论组成认识上升的流动直指真理,正是从根基上运用分别心又扬弃分别心的方法,与这里可谓有人心同理、异曲同工之处。
遂忆起一篇以前见过的讲道家理解的散文中句子:1、道家如水的智慧,亦是求索万物的律动。2、非出世,非入世,爱物深深,爱己深深。道名相依,而名者,永恒寄托在“物”上。所以道者,也永恒寄托在红尘里。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不保证足够的合理,尤其对第四句,只是近期看松数帖引发的脑洞。
你回过我一句智者察同,愚者见异,既往不溯,从今以后在你开口质问别人前,你问下自己,是在察同,还是在见异。
…………
此章四句,首句我最早看到是拿生物变态现象来理解的,比如蝌蚪-青蛙、毛虫-蝴蝶,名、形皆变而实为同一生命体,后来才想到这只是后半句名可名非常名,这是可由经验亲知的。
前半句道可道非常道,则是推知的,但由经验可知道论(可道)不是道本身,任何言说(经验总结提炼),都不穷尽世界,要着眼无-名(名就是有),接通第二句理解,又着眼可道-观(意识运使),接通第三句理解。
现在觉得第四句最有意思,有意思在认识方式,同-异、玄同,昨个见松数和狸花猫扯柏拉图帖,讲辨证法,突然被启发出个脑洞,认知始于区分,而分别并非对始源的认识,辩证法着眼异中之同、同中之异,用二元论组成认识上升的流动直指真理,正是从根基上运用分别心又扬弃分别心的方法,与这里可谓有人心同理、异曲同工之处。
遂忆起一篇以前见过的讲道家理解的散文中句子:1、道家如水的智慧,亦是求索万物的律动。2、非出世,非入世,爱物深深,爱己深深。道名相依,而名者,永恒寄托在“物”上。所以道者,也永恒寄托在红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