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二宫之争,咱们就不得不把孙登迁进来说一说。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乃是一不知名的小妾所生,后由孙权的正妻徐夫人抚养。
等等!有人可能会说:“在“孙权(上)”中孙权的正妻不是谢夫人吗?怎么又变成徐夫人了?”
这个事情还得从孙策被刺杀后说起,孙策被刺身亡后,孙权即位成为江东之主,身份上的提高使得孙权对女色有了更高的需求。于是很快孙权就将徐夫人迎进了门。
这个徐夫人也不一般,他的父亲是徐琨,徐琨算辈份应为孙权的表弟,因此按照血缘关系,徐夫人还得叫孙权一声表叔。而徐夫人之前也有丈夫,就说陆康的孙子陆尚,结果陆尚英年早逝。孙权见自己的寡妇表侄女貌美,就将其收入府中。
徐夫人的身世比谢夫人要高,且更得孙权宠爱,因此孙权将长子孙登给徐夫人抚养,并有意立徐夫人为正妻。谢夫人不同意,孙权就不再宠爱她,不久后谢夫人就郁闷而亡了。
然而徐夫人当上正妻后显示出了极强的嫉妒心,经常因为孙权迎进新的妾室而与其争吵,因此也逐渐失宠。
赤壁战后,孙权迁至京口,而徐夫人则被留在吴郡,两人就此直到徐夫人死时一直过着分居生活。
随后在众多后宫中最受孙权宠爱的便是步练师了,步练师性情温和、美貌绝伦,不仅不争风吃醋,还主动给孙权推荐了许多温和贤良的女子来充盈后宫。
229年,孙权称帝,众臣都上书请求立孙登的养母徐夫人为皇后,可此时两人已经分居二十余年,孙权心中更想立步练师为皇后,但又不好因此事违背礼制,当即将皇后之位空缺着。
而孙登也是天生聪慧,且有着一颗孝心。孙权称帝后,步练师身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有时会赏赐孙登一些衣物,孙权不敢推辞,只是拜受谢礼。
可徐夫人送来的衣物,孙登却每次都是沐浴之后才肯将其穿上。
而对于孙登的教育,孙权也是倾注心血给孙登,让名士程秉与张温来教导孙登。
225年,孙权还让孙登娶周瑜之女为妻,婚后,程秉遂告诫孙登道:“婚姻是人伦的开始,王教的基础,所以古代的贤君都非常重视婚姻大事,带头守礼,让全天下人学习。因此,《诗》把《周南》中的《关雎》放在第一篇。我希望您婚后也能继续按礼仪办事,要像《周南》所吟咏的那样:“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那么道德风化就能盛行于社会上层,下层老百姓也会赞不绝口。”
孙登听后则是笑着回答道:“我一定紧遵老师您的教诲。”
229年,孙权称帝后,他当即打算册封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则是上书推辞道:“根本得到确立,道义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先立皇后。”
孙权听后当即询问:“那你的母亲在哪?”
孙登则是回答道:“在吴郡。”
孙权知道孙登的想法,因此沉默不语,再不提立后一事,但仍然坚持册封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为皇太子后,当即着手搭建政治班底,孙登当即命侍中胡综作宾客名目,以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这四人被称为“太子四友”。
除此之外,名士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人都经常往来东宫,因此东宫号称名士盈门。
孙登同时也十分礼贤下士,与属下交谈时从不因为自己高贵而要求下属奉行严格的尊卑礼节,而是以平民的姿态与他们相处,甚至与他们饭则同食,睡则同寝。
同年秋,孙登迁都建业,孙登及诸位皇子则被暂时留在武昌,同时让陆逊去教导皇子,是仪也一同辅佐孙登。孙登则是处理事务谨慎得体,凡事都先咨询,然后方才施行。
此外孙登性格儒雅、仁慈宽厚,但也遗传了父亲的爱好,酷爱出城狩猎,有时孙登本可以走近路,可为了不践踏到百姓的麦田,遂绕远前行。即使外出休息时也尽量找空闲地方,不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
还有一次孙登出门在外,突然一颗弹丸从孙登身旁飞过,侍卫们在四周寻找,正好看见有一人手持弹弓,身上带着弹丸,侍卫们当即就有爱惩罚此人,孙登却不允许。将飞来的弹丸与其身上的弹丸做对比,发现不是后便将其放走。
还有一次,孙登府上丢失了财物,经调查发现是一下人所拿,按律应当严惩此人,可孙登却不忍心,仅训斥了他一边,便将此人放回家了,并不让周围人声张此事。
此外,孙权的二儿子孙虑也是出自一不知名的妾室,但他自幼聪慧,多才多艺,深得孙权器重喜爱。
228年,年仅十六岁的孙虑就被封为建昌侯。
229年,孙权迁都建业,将诸皇子留在武昌交由陆逊教导。当时孙虑喜好斗鸭,陆逊见后当即严厉地教导道:“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孙虑听后觉得很有道理,遂下令将斗鸭栏拆毁。
230年,十八岁的孙虑就被拜为镇军大将军,授予假节,单独开置府署,治所设在半州(今江西省九江市西部)。
当时孙虑年纪轻轻,众人都担忧他不能留心辖区政事,不能处理好当地政务。可等到孙虑到任后却遵奉法度,恭侍师友,超过众人对他的期望。
等等!有人可能会说:“在“孙权(上)”中孙权的正妻不是谢夫人吗?怎么又变成徐夫人了?”
这个事情还得从孙策被刺杀后说起,孙策被刺身亡后,孙权即位成为江东之主,身份上的提高使得孙权对女色有了更高的需求。于是很快孙权就将徐夫人迎进了门。
这个徐夫人也不一般,他的父亲是徐琨,徐琨算辈份应为孙权的表弟,因此按照血缘关系,徐夫人还得叫孙权一声表叔。而徐夫人之前也有丈夫,就说陆康的孙子陆尚,结果陆尚英年早逝。孙权见自己的寡妇表侄女貌美,就将其收入府中。
徐夫人的身世比谢夫人要高,且更得孙权宠爱,因此孙权将长子孙登给徐夫人抚养,并有意立徐夫人为正妻。谢夫人不同意,孙权就不再宠爱她,不久后谢夫人就郁闷而亡了。
然而徐夫人当上正妻后显示出了极强的嫉妒心,经常因为孙权迎进新的妾室而与其争吵,因此也逐渐失宠。
赤壁战后,孙权迁至京口,而徐夫人则被留在吴郡,两人就此直到徐夫人死时一直过着分居生活。
随后在众多后宫中最受孙权宠爱的便是步练师了,步练师性情温和、美貌绝伦,不仅不争风吃醋,还主动给孙权推荐了许多温和贤良的女子来充盈后宫。
229年,孙权称帝,众臣都上书请求立孙登的养母徐夫人为皇后,可此时两人已经分居二十余年,孙权心中更想立步练师为皇后,但又不好因此事违背礼制,当即将皇后之位空缺着。
而孙登也是天生聪慧,且有着一颗孝心。孙权称帝后,步练师身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有时会赏赐孙登一些衣物,孙权不敢推辞,只是拜受谢礼。
可徐夫人送来的衣物,孙登却每次都是沐浴之后才肯将其穿上。
而对于孙登的教育,孙权也是倾注心血给孙登,让名士程秉与张温来教导孙登。
225年,孙权还让孙登娶周瑜之女为妻,婚后,程秉遂告诫孙登道:“婚姻是人伦的开始,王教的基础,所以古代的贤君都非常重视婚姻大事,带头守礼,让全天下人学习。因此,《诗》把《周南》中的《关雎》放在第一篇。我希望您婚后也能继续按礼仪办事,要像《周南》所吟咏的那样:“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那么道德风化就能盛行于社会上层,下层老百姓也会赞不绝口。”
孙登听后则是笑着回答道:“我一定紧遵老师您的教诲。”
229年,孙权称帝后,他当即打算册封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则是上书推辞道:“根本得到确立,道义才能产生,要立太子,应先立皇后。”
孙权听后当即询问:“那你的母亲在哪?”
孙登则是回答道:“在吴郡。”
孙权知道孙登的想法,因此沉默不语,再不提立后一事,但仍然坚持册封孙登为皇太子。
孙登为皇太子后,当即着手搭建政治班底,孙登当即命侍中胡综作宾客名目,以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这四人被称为“太子四友”。
除此之外,名士谢景、范慎、刁玄、羊衜等人都经常往来东宫,因此东宫号称名士盈门。
孙登同时也十分礼贤下士,与属下交谈时从不因为自己高贵而要求下属奉行严格的尊卑礼节,而是以平民的姿态与他们相处,甚至与他们饭则同食,睡则同寝。
同年秋,孙登迁都建业,孙登及诸位皇子则被暂时留在武昌,同时让陆逊去教导皇子,是仪也一同辅佐孙登。孙登则是处理事务谨慎得体,凡事都先咨询,然后方才施行。
此外孙登性格儒雅、仁慈宽厚,但也遗传了父亲的爱好,酷爱出城狩猎,有时孙登本可以走近路,可为了不践踏到百姓的麦田,遂绕远前行。即使外出休息时也尽量找空闲地方,不干扰百姓的正常生活。
还有一次孙登出门在外,突然一颗弹丸从孙登身旁飞过,侍卫们在四周寻找,正好看见有一人手持弹弓,身上带着弹丸,侍卫们当即就有爱惩罚此人,孙登却不允许。将飞来的弹丸与其身上的弹丸做对比,发现不是后便将其放走。
还有一次,孙登府上丢失了财物,经调查发现是一下人所拿,按律应当严惩此人,可孙登却不忍心,仅训斥了他一边,便将此人放回家了,并不让周围人声张此事。
此外,孙权的二儿子孙虑也是出自一不知名的妾室,但他自幼聪慧,多才多艺,深得孙权器重喜爱。
228年,年仅十六岁的孙虑就被封为建昌侯。
229年,孙权迁都建业,将诸皇子留在武昌交由陆逊教导。当时孙虑喜好斗鸭,陆逊见后当即严厉地教导道:“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孙虑听后觉得很有道理,遂下令将斗鸭栏拆毁。
230年,十八岁的孙虑就被拜为镇军大将军,授予假节,单独开置府署,治所设在半州(今江西省九江市西部)。
当时孙虑年纪轻轻,众人都担忧他不能留心辖区政事,不能处理好当地政务。可等到孙虑到任后却遵奉法度,恭侍师友,超过众人对他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