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p_foundation吧 关注:79,807贴子:335,053

“基金会”中国分部:新媒介中国故事的生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刘欣 吴文锦
摘 要:“基金会”是一个编织超自然现象及其治理方式的新媒介文艺集群,其中的“中国分部”成为重要的中国新媒介文艺现象。“中国分部”将中国广义神话作为编织收容物条目的故事设定,对其进行“泛灵论”的祛魅阐释;“中国分部”承续文学传统中社会历史批判功能,典型的“实用理性”为诞生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基金会”提供中国分部所特有的、代偿性的意义系统;“中国分部”使用网页代码的实时交互来辅助叙事,同时融合作为传统媒介的文言文,唤醒潜隐于中国读者意识深处的恐怖直觉,召唤其民族文化身份。“中国分部”将在持续的创作实践中走向深入和成熟,提供巨量的原创性新媒介“中国故事”。
关键词:基金会;中国性;新媒介文艺;中国故事


IP属地:福建1楼2023-06-14 08:59回复
    “基金会”是一个编织超自然现象及其治理方式的新媒介文艺集群。创作者目前以“维基”这个网络共笔文学小说集网站作为交流作品的总平台。“基金会”的维基主站始终秉承晦暗、虚无和深奥的整体风格,这一方面源于斡旋在混沌的超自然事物与相对脆弱的人类之间而产生的对未来的悲观预期,另一方面源于主站创作者直击伦理、道德、法律、宗教等核心问题的哲学性思辨。在叙述语言上,主站着重强调“临床腔”,即通过简练客观的研究报告式口吻和频繁出现的删减文本或打乱文本,实现一种阅读体验上的间离效果。同时,凭借“维基”这一网络平台也方便了创作者尝试更加别出心裁的超文本交互,他们不仅可以借助代码在同一条目内实现不同叙述时间的内容迭代,而且能容许不同条目在同一叙述空间内的互动。
    迄今而言,“基金会”已凭借它实验性的怪恐叙事、新潮的超文本形式、读者与作者自由切换的集体创作机制获得了超越语言和国界的好评,甚至根据语种扩展出中国、俄罗斯、日本、法国等十几个分部。但是,外来的文艺集群在进入全新的文化环境之后,必然会受当地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而发生嬗变,“基金会”也不例外。中国分部并不满足于主站已达到的创作进展,而是在题材、风格和媒介上开拓出了属于中国分部的新特征,发展为不断生成的新媒介“中国故事”。


    IP属地:福建2楼2023-06-14 08: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三、代码交互与文言的身份召唤
      “中国分部”在进行恐怖氛围的渲染时,除了以异常事物为对象编织其特性和故事群以外,还会能动地使用网页代码的实时交互来辅助叙事。“维基”网站给予了创作者很大的权限。只要了解网页的运行机制并具备相应水平的代码编写能力,创作者不仅能实现超文本互联、时间计数、类似于网页游戏的键鼠互动等要求,而且能改变页面的信息显示方式,使之表现出乱码和正常语言的快速切换,甚至可以在作品页面显示此时此刻正在阅读该条目的读者的账户信息。这相比于简单地在条目正文前设置“警告”内容更加具备直观的恐怖刺激,毕竟“警告”只属于泛指,且在频繁的应用中淡化了对读者的临场感增益。但通过影响阅读界面的显示和直接解明读者的身份信息的方式,作品发出了互联网时代真正能让读者不置身事外的怪恐叙事宣言:这不只是一则停留于二维世界的恐怖故事,它能够对你本人产生切实的影响。
      “CN-1109”是“中国分部”干涉现实类型的代码交互的集大成者,它超越相对稚嫩的条目“为技术而技术”的运用方式,达到了编写代码的高技术力和连通二维与三维世界的剧情设定的圆熟融合。“CN-1109”隐藏了作品页面自带的“评论”“打分”“历史记录”等功能,在外观上与普通的独立网站无异,登录后会进入以“基金会”徽章为背景的“内部系统”,其中介绍隶属于基金会的“超形上学部”已经察觉到“基金会”本质是由众多创作者所写的虚构故事集群,为了从根本上遏制异常事物的大量发生和维护自身世界的主体性,经过积年的探索与研究,该组织最后制定出了“朗基努斯计划”:考虑到集体创作带来的创作者和读者身份的频繁转换,设置“CN-1109”页面以吸引读者点入,并利用已经设置好的反追踪措施定位可能的创作者,完成“杀死我们的神”的目标。就笔者的阅读体验来看,文本的首度迭代最下方有一个“执行‘逾越’程序”的按钮,读者出于好奇会去点开,随之而来的是账号的头像会在迭代后页面的最上方慢慢加载出来,并附有来自该计划制定者的一串消息:“非常抱歉,我还有一件事情没有告诉你。-CN-1109储存的地点属于5级最高机密,如果你能访问这份文档,要么你是监督者议会中的一员。要么你就是SWN001-1实体,也就是——我们的目标。”这些消息逐段显示且每段之间有短暂的停顿,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随之而来的是剧情的分界点:如果读者没有发布过作品,系统会在检索后显示“(账号名)不是有价值的目标,程序终止”;反之则会看到自己发布的条目迅速地变成乱码,实现所谓的异常事物“无效化”。这虽然是在该网页内模拟出来的条目删除情形,但“CN-1109”的评论区仍大量地出现读者以为账号会被注销,或是自己被计划制定者发送的信息所深深震撼的留言,可见“CN-1109”作为打破第四面墙的代码交互领域的众多条目中的代表获得了较高认可度。
      除去积极探索新媒介在怪恐叙事领域可能的建树,“中国分部”也没有忽略传统媒介具备的神秘主义特质,最直接的体现莫过于文言文的大量使用。出于对“中国分部”可能包含的世界观层面的意义的考量,“中华异学会”作为“中国分部”的前身应运而生。官方设定中的它是产生中国本土的历史悠久的超自然研究机构,专门研究上古至民国数千年来的异常事物并将之登记在册,记载内容有六块,分别为记录次序的“号”、分级物种的“类”、简介特性的“经”、补充更多细节的“传”、说明研究理路的“史”、研究员主观评论的“赞”。撰写后四块内容时,创作者不但要严格地保持文言文的语法规范,而且要兼顾这几类文体的特征。文言文在“中华异学会”档案中的运用衬托了异常事物的丰厚文化底蕴,突出文本承袭自魏晋志怪小说的措辞简洁、长于述异的风格。
      “中华异学会”在民国时期合流“基金会”派往中国的研究员,自此成为正式的“中国分部”。“中国分部”的条目进行怪恐叙事时仍频繁使用文言文,其文学观赏性大大弱于“中华异学会”的档案,但在恐怖氛围的塑造上拥有出人意料的优势。一种类型是在介绍身负古文化背景的条目时引用与之相关的文言作品,而该类异常事物又多在先秦时代产生,与当时的巫祭文化紧密联系。譬如“CN-1279”描述了建造于殷商时代的曾经数度参与大型人祀祭礼的鼎器,并选取《周礼》《尚书》有关血腥祭祀的内容作为鼎器的铭文。这些材料充斥着大量的异体字,词简而旨远,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为读者带来一种由崇高所引发的恐怖感。另一种类型则是让对人怀有敌意的现代科技造物具有文言文要素,比较典型的是“CN-006”,它由科技水平更发达的异世界作为灾祸传送至“基金会”世界,是难以解明的机械与生物的结合体,且对接近它的人类表现出极度的攻击性。随着研究员出于探索目的对其外壳的小小破坏,它类似于状态显示屏的装置展示的文字从“静候吉时”变成了“急击勿失”。其混沌的运行机制和恶意的态度均与深具人文性的文言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又混融在同一物体内,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扭曲感。与此同时,读者会不由自主地结合叙事内容猜测这两个文言文短语的象征意蕴,不断扩大它们的意义边界,并从其卜筮般的言辞中感受到祸患将至的预兆性的恐慌。
      不可否认的是,卜筮和巫祭确实催化了文言文的诞生,两者之间具有极深远的神秘主义内涵。《礼记·表记》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就离不开殷商时期宗教活动中系统性地记载与神交流的内容的需要。甲骨文作为最初的书面文字,在长期的巫卜实践中发展出基本的字形、词汇、语法和句法。它如此密切地参与进人类文明破晓时期先民的生活内容,又与引发了先民充满敬畏联想的超自然事物息息相关,因此与巫卜实践中的仪式性活动相结合,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将文言文蕴含的神秘主义因素渗透进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直觉。弗洛伊德曾这样定义这种永恒的渗透性:“无论你怎样对其做出解释,强大遗传学意义上的大量残余和联想依然牢固地存在于那些过去神秘的事物本身或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之中,更有甚者,在我们的神经组织里,事实是,在生理上存在着一种对古老本能的固着。”不管是致力于保持中国古代述异文学特质的“中华异学会”,还是立足于现代都市背景进行全新的怪恐叙事的“基金会”,在条目中适当且巧妙地运用文言文均能较为直接地唤起潜隐于读者意识深处的恐怖直觉,使读者耳畔再度回荡着来自神话与政治界限尚未分明的蒙昧时代的遗响。
      另外,汉字虽然由象形文字演变成了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基本仍属于表意体系,它同语音无直接、固定的关系。即便汉字的语音在漫长的时间流逝中发生改变,其超时空性依旧保证了现代人可以从字形和基本义入手去理解古人的书面语。不过,相比于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和语法结构,总体看来显得明白晓畅且生活气息浓郁的白话文,现代人仍需经过系统的文学训练和借助相关的参考书才能准确、完整地解析某段文言文的内容。这满足了弗洛伊德基于德语词根对恐惧心理来源的一则猜想:“德语词语‘unheimlich’显然是‘heimlich(homely)’的反义词,‘heimlich(native)’是熟悉(familiar)的反义词。这便诱导我们做出这样的结论:‘恐惧(uncanny)’就是我们确切地所谓的‘害怕(frightening)’。因为它既是‘未知的(not known)’也是‘熟悉的(familiar)’。”文言文形式对于现代中国人同样既具有“未知”性,也具有“熟悉”性,它放宽理解的条件却又在理解的过程设限,陌生化效果就从“似是而非”的理解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这也是“中国分部”使用文言文的条目里神秘氛围的又一来源。


      IP属地:福建5楼2023-06-14 09:06
      回复
        历经近十年的发展过程,“基金会”文艺集群在中国不再是极冷门的“舶来品”,它真正地扎根进了中国文化的土壤,在题材、风格、媒介等方面都结出了相异于原发地的创作果实。“基金会”中国分部作为新兴的文艺集群迫切地需要通過增加体量以扩大影响力,其配备的完善的、合理的评判体系也筛选出了相当数量的优质作品,而这反过来又吸引了在现代都市背景的怪恐叙事方面具有新想法的创作者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一种令人振奋的良性循环。可以预见的是,“基金会”文艺集群的中国化将在未来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越来越深入和成熟,并提供巨量的原创性新媒介“中国故事”。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项目编号:18ZDA282)的阶段性成果。


        IP属地:福建6楼2023-06-14 09:06
        回复
          吞楼反馈


          IP属地:福建7楼2023-06-14 09:08
          回复
            二、批判性与“实用理性”
            总的来说,基金会主站的奇幻、架空成分远高于现实成分,主站条目的现实成分一般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无伤大雅的小设定和小物品,借此拉近读者和文本的距离来保证沉浸感。“中国分部”则更乐于挂靠现实,尤其是将条目与具体的事件相联系,根据目的可以大致分为两种联系方式。
            第一种是尝试在历史中寻找不合常理之处,并利用异常事物的特性去编织事件的“原貌”,也就是所谓的“补正史之缺”。87版《红楼梦》是普罗大众眼中的经典,但人们难以解释剧组数名演员的技能、性情乃至人生轨迹为何会大程度地向他们扮演的人物转变,这至今还是《红楼梦》影视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CN-110”始终围绕这点不合常理展开叙述,将异常事物描述为能够从各方面影响《红楼梦》戏剧和影视参演者的“曹雪芹完稿”,它不仅能让演员与书中角色同化,更借被同化的演员之口引出中华历史或许有一个被外力隐藏起来的朝代的惊天可能,这既能对应原文的朝代背景难有定论的说法,也解释了这本完稿必须被收容、不能流传于世的原因。
            第二种是结合现代以来的重大社会事件或社会现象,以其为切入点重述已被时间模糊的事件,有的条目则致力于用夸张的方式唤起读者曾经经历的负面感受,引发读者对讽刺对象的反省。“CN-601”联系了发生于山东省莘县、庄县的“百日*孩”事件,异常条目即是期间枉死婴儿的意识集合,并因能使接触者产生想要“逗弄婴儿”的心理和动作的超自然能力,受到了“百日*孩”事件发起人的猜忌和迫害。但与残酷的历史真相不同,“CN-601”最终被心怀善意的、愿逆强权而行的研究员成功救出并转移收容,表现出创作者试图修正历史遗憾的一种艺术性的补偿。“CN-888-J”被设定成集合官僚主义要素的模因病毒,凡是阅读被该病毒感染后的文档或是听闻该病毒感染者语言的个体都会受到影响,做出包括但不限于大打官腔套话、见事不顺开始推诿、对上级溜须拍马等行为,辅以扩展文本里的几个结合生活情境的具体事例,令人“秒懂”。
            从以上几个获得读者大量赞票的典型条目来看,“中国分部”持续在探索最能体现文学意义的价值话语,他们希望条目能够超越单纯的幻想范围而具有指涉现实的能力。“中国分部”涉及现实事件的条目中道德和政治宣讲的要素就十分寡淡,“临床腔”也始终在制约创作者的主观表达,但读者依然能通过作品与创作者发生最高精神的连锁,感受到创作者不满足于虚构世界观的快消型阅读快感,而致力于更直接地唤起读者对现实的反思性思辨的那种诚恳,颇有朱光潜所谓将“道”溶于文学如盐溶于水的意味,即“通过作者情感与人格的渗沥,精气与血肉凝成完整生命”。
            主站创作者已开始尝试围绕某件异常事物的特性编出有趣的故事群,但常常会在读者和文本之间设置难度较高的障碍,“炫技”式地频繁打断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过程。“中国分部”则习惯于采用相对简单的叙述技巧去展开故事,尽管也会出现不同的叙事空间和信息载体,但它们各自给出的信息基本是完整的,互相之间简单地拼凑就能得出完整的答案。除此之外,“中国分部”条目的整体氛围也呈现出进取的风格。在某则“CN-001”提案中,创作者甚至借一位研究员之口表达出“既然狗是自极为危险的远古狼群驯化而来的,那么‘’条目只要找对方法也可以造福人类”的观点,这在以晦暗和压抑风格闻名的主站是难以想象的。同样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解明一项异常事物并收容它,相比于主站的“我们只能做到什么”,“中国分部”更强调“我们做到了什么”和“我们还能做什么”,人类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在“中国分部”的条目中更加熠熠生辉。
            最能集中地、高质量地代表“中国分部”在叙述技巧和叙事风格上的特色的,莫过于高分条目“CN-1559”。该条目最主要的叙述技巧仅仅是通过超文本链接制造出不同叙事时间的故事迭代,这对应了自周朝以来姜氏家族对神话生物“青鸟”的持续性记录。最初的文本介绍“青鸟”在晚商至先秦时期偶发出现于楚地春夏之间的傍晚的高空中,它引起当地古人的驻足观赏,并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神灵观、宇宙观、观星学和浪漫主义文学最初的萌芽和发展。第一次迭代后,故事时间进入2060年,此时人类文明已正式成为星际文明,但较之正文属于不同叙事空间的附录则按照符合各个年代的书面语形式,大致勾勒出了千余年来中华文明对探索太空的期待与努力。为了给后来剧情的爆发式展开作铺垫,创作者此时采用“延宕”手法,设计“青鸟”原型研究领域数十年的停滞不前。就在研究员们打算放弃的时候,转机来临于21世纪末人类因为掌握时空折跃技术而可以穿越过去。他们乘坐隐身飞行器来到战国时代观测“青鸟”,却在追踪时发现了另一架相同机型但没有打开光学迷彩的飞行器。秉承祖辈的遗志参与这次观测的姜博士很快发现异常,他将那架飞行器在外观、尾迹云和飞行高度上的特征与“青鸟”的历史记录比对,最终推断出飞行器就是“青鸟”的事实。正当研究员们推测这个可能引起时空悖论的危险行为背后的目的时,对方飞行器发来祝贺:“致两年前的我们。欢迎点燃人类自己的历史。”文本在最后一次迭代揭开真相,原来两年之后“基金会”联合各分部共同主持了一场重大的时空折跃任务,其宗旨在于借助不同型号的飞行器在各大古文明的高空做盘旋活动,去激发各族先民对辽阔宇宙的探索精神,并推进人类整体的科技(尤其是航空科技)进步。
            “CN-1559”秉持着浪漫主义的态度描述了一代代人民的前仆后继,并肯定了自古至今的坚持确实有价值:带来启蒙的并非超自然生物或更加难以捉摸的命运,而是人类自身不断进取的意志。“CN-1559”并不是個例,“中国分部”这些饱含着“人能胜天”观念的“惟重实用,不究虚理”的叙事无不体现出了一种“实用理性”特质。李泽厚曾指出中华文化独具的“实用理性”较之西方理性显得更为日常,它对于本体论、认识论等纯粹的哲学问题存而不论,转而注重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之妥善地处理:“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在这种固着的心理结构的规约下,无论是象形文字自诞生之初就具备的原始叙事功能,还是历经漫长的文体演变却依然流淌于文学传统中的对叙“事”本身的关注,实用主义的“言之有‘物’”倾向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创作与接受心理。因此,“实用理性”必然会在实践中反作用于诞生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弥漫着虚无主义氛围的“基金会”文艺集群,并提供“中国分部”所特有的、代偿性的意义系统。


            IP属地:福建8楼2023-06-14 09:10
            回复
              dd


              IP属地:福建9楼2023-06-14 10:42
              回复
                哪里发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6-14 11:42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还真有人写基金会的论文啊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3-06-14 11:47
                  回复
                    原链接和网站在哪?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3-06-14 11:52
                    收起回复
                      论文?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3-06-14 11:52
                      回复
                        可以可以


                        IP属地:老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3-06-14 11:53
                        回复
                          竟然是论文,厉害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3-06-14 12:03
                          回复
                            文献格式能发一下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3-06-14 12:09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来个链接


                              IP属地:英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6-14 12:1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