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使用最新版本搜狗拼音輸入法的用戶發現,輸入界面中多了一個雲狀的圖標,這是“雲計算”的標誌。這種新技術能將龐大的詞匯儲存在一朵巨大的“數
據雲”裏,當用戶使用輸入法的時候,伺服器就能通過輸入的字母,從雲裏挑選出用戶可能會需要的詞匯。“雲計算”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個人電腦詞庫量不足和
電腦反應慢等問題,推動電腦輸入法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從最初的英文輸入、到五筆輸入、拼音輸入……隨著輸入法的門檻不斷降低,輸入的精準度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人依賴于使用拼音輸入法,甚至到了離開它就“寸步難行”的地步。
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表示了擔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提筆忘字,字跡潦草難以辨認,時下最流行的拼音輸入法的發展正在對漢字文化的發展造成衝擊。
網友:打慣拼音,不會寫漢字
我平時不經常用筆,很少寫字,都是用電腦。字都認識,就是用筆寫的時候就忘,非常惱火。
前幾天廠裏考試,考試的內容都會,就是寫著寫著就忘記字怎麼寫了,結果考試的人都交卷走啦,我還沒寫多少。最後只能交卷子走人。
我們廠經常考試,我每次都是不及格,主任看見我都頭痛,以為我什麼都不會。我現在是聽見考試就心慌,覺著都有心理毛病啦!我該怎麼辦?
這是署名為“為啥欺騙自己”的網民在“百度知道”裏的一則求助帖,這並不是個例。
有關“提筆忘字”的困惑,光 “百度知道”裏就有791條,大部分提問者都是因為長期使用電腦,導致只能大致記住漢字的形狀,提筆卻無法正確寫出具體的部首和結構。
央視曾與新浪網做過一個聯合調查,共有4102人參加。問題只有一個:寫字時,經常覺得很費勁嗎?結果出人意料:偶爾覺得很費勁的人佔48%;經常覺得很費勁的人佔了28%。
你身邊是不是也有人存在著提筆忘字的現象,不妨讓他們寫寫“尷尬”這個詞, 結果可能千奇百怪。
爭論:錯的是拼音還是我們自己
提筆忘字真的是輸入法的原罪,還是人們習慣性地推卸責任?對此,網民展開針鋒相對的討論。
反方認為,輸入法破壞了漢字傳承千年的文化特徵,是文字拼讀化的前兆。
與其他國家的拼讀文字不同,漢字自古以來就是象形文字。漢字的間架結構和偏旁部首,每一個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但是拼音輸 入法卻強調讀音,忽略了漢字本身的結構,這在無形中會造成文化內涵的流失。而長時間使用輸入法, 也會導致運筆能力的退化,造就出一群會看不會寫的“網路文盲”。
而正方則認為,將提筆忘字等文化倒退歸咎于輸入法,是“數位有害論”的武斷觀點。
提筆忘字的本源並不是“輸入法太容易”,而是人們存在對電腦的依賴之心。輸入法的問世,是為了提高文字錄入的速度。在工作結束後,你完全可以提筆練 一段書法,或寫信給親朋好友。再不行,你甚至可以改用五筆輸入法,這樣絕對不會忘記部首和偏旁——但如果你嫌麻煩而不這樣做,那就是你個人的問題,而非輸 入法之過了。
漢字從毛筆字演化到鋼筆字,從繁體到簡體,本身就經歷著演化和發展。然而,從手書漢字到拼音漢字,拼音輸入法帶給漢字的挑戰前所未有。
從最初的英文輸入、到五筆輸入、拼音輸入……隨著輸入法的門檻不斷降低,輸入的精準度大幅提升,越來越多的人依賴于使用拼音輸入法,甚至到了離開它就“寸步難行”的地步。
不過,也有不同的聲音表示了擔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提筆忘字,字跡潦草難以辨認,時下最流行的拼音輸入法的發展正在對漢字文化的發展造成衝擊。
網友:打慣拼音,不會寫漢字
我平時不經常用筆,很少寫字,都是用電腦。字都認識,就是用筆寫的時候就忘,非常惱火。
前幾天廠裏考試,考試的內容都會,就是寫著寫著就忘記字怎麼寫了,結果考試的人都交卷走啦,我還沒寫多少。最後只能交卷子走人。
我們廠經常考試,我每次都是不及格,主任看見我都頭痛,以為我什麼都不會。我現在是聽見考試就心慌,覺著都有心理毛病啦!我該怎麼辦?
這是署名為“為啥欺騙自己”的網民在“百度知道”裏的一則求助帖,這並不是個例。
有關“提筆忘字”的困惑,光 “百度知道”裏就有791條,大部分提問者都是因為長期使用電腦,導致只能大致記住漢字的形狀,提筆卻無法正確寫出具體的部首和結構。
央視曾與新浪網做過一個聯合調查,共有4102人參加。問題只有一個:寫字時,經常覺得很費勁嗎?結果出人意料:偶爾覺得很費勁的人佔48%;經常覺得很費勁的人佔了28%。
你身邊是不是也有人存在著提筆忘字的現象,不妨讓他們寫寫“尷尬”這個詞, 結果可能千奇百怪。
爭論:錯的是拼音還是我們自己
提筆忘字真的是輸入法的原罪,還是人們習慣性地推卸責任?對此,網民展開針鋒相對的討論。
反方認為,輸入法破壞了漢字傳承千年的文化特徵,是文字拼讀化的前兆。
與其他國家的拼讀文字不同,漢字自古以來就是象形文字。漢字的間架結構和偏旁部首,每一個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內涵——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但是拼音輸 入法卻強調讀音,忽略了漢字本身的結構,這在無形中會造成文化內涵的流失。而長時間使用輸入法, 也會導致運筆能力的退化,造就出一群會看不會寫的“網路文盲”。
而正方則認為,將提筆忘字等文化倒退歸咎于輸入法,是“數位有害論”的武斷觀點。
提筆忘字的本源並不是“輸入法太容易”,而是人們存在對電腦的依賴之心。輸入法的問世,是為了提高文字錄入的速度。在工作結束後,你完全可以提筆練 一段書法,或寫信給親朋好友。再不行,你甚至可以改用五筆輸入法,這樣絕對不會忘記部首和偏旁——但如果你嫌麻煩而不這樣做,那就是你個人的問題,而非輸 入法之過了。
漢字從毛筆字演化到鋼筆字,從繁體到簡體,本身就經歷著演化和發展。然而,從手書漢字到拼音漢字,拼音輸入法帶給漢字的挑戰前所未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