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吧 关注:985,387贴子:18,359,356

回复:屁大点事上头条,我家乡连续下雨麦子都黑了没人关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常人谁逛微博小红书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96楼2023-05-30 12:15
回复
    你们就不能自己买收割机吗


    IP属地:江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1楼2023-05-30 12:56
    回复
      2025-11-29 06:46: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因为上热搜了就可能有人要倒霉,所以从根本解决问题,不让你知道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02楼2023-05-30 13:09
      回复
        风吹麦田千重浪,又到一年“三夏”时。
        襄阳是湖北最大的小麦主产区,种植面积达536万亩,从5月19日起,全面进入收割期。行走在广袤的田野上,处处可见机械穿梭、麦尘飞舞的丰收景象。
        天公不作美,影响了收割进度,该市农民与时间赛跑,“抢晴战雨”,确保颗粒归仓。
        据襄阳市农业农村局统计,目前,该市小麦已收七成,预计6月初可全部完收。初步测算平均亩产达724斤,预计总产量在38.8亿斤左右,可完成全年40%的粮食生产任务。
        4万余台农机与时间赛跑
        5月24日中午,襄州区黄集镇家庭农场主程玉德来到种植的3200亩麦田。
        “下午可以收割了。”他用脚踩踩地上的泥土,迅速拨通了一名“麦客”的电话。22日至23日,连续两天下雨,迫使刚刚完成三分之一的小麦收割中断。
        1个小时后,8台收割机进场。阵阵轰鸣声中,一片片麦秆倒下,一粒粒麦穗进入收割机“腹中”。
        人歇机不歇,大伙一直忙到晚上10点。“后天又要下雨,必须在明天晚上完成收割。”第二天天不亮,只睡了5个多小时的程玉德和“麦客”们又忙碌起来。
        小麦成熟后,遭遇长时间雨水,麦穗易发芽、黑变。一切与时间赛跑,晴天连续作业17个小时的抢收场景在襄阳随处可见。
        襄州区学锋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20多台收割机,10天内要收割3万亩小麦。“白天作业,晚上维修,24小时分班轮值。”合作社理事长刘学锋说。
        应收尽收,能快则快。本地、外地共4万余台收割机在麦田中展开大会战。
        黄集镇因境内316省道维修,高速路口临时封闭。镇政府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外地收割机顺利进来。施工队日夜施工,抢在24日完成了14公里的道路刷黑。
        小麦种植面积达147万亩的枣阳市,派出千余名干部进村入户,包片联系合作社和农民,提供气象信息,协调车辆,做好保障服务。七方镇罗咀村李文龙等4户村民因在外地务工无法赶回,村干部借调收割机,让200多亩小麦归仓。
        襄阳市在每个县市区设立1至2个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点对点”接机服务。每个乡镇建立了跨区作业微信服务群,提供作业信息共享、机车引导分流,所有农用车维修站通宵运营,保障收割机、播种机等机械白天高效安全作业。
        穗穗皆珍贵,粒粒均归仓
        5月25日上午,枣阳市七方镇大房村,一辆装载3吨小麦的货车驶过田埂时,因雨后地面潮湿打滑“趴窝”了。
        趁天气好,小麦要送去晾晒,时间紧迫。司机立即拨通了村支书的电话。半个小时后,一辆拖车赶到,迅速将运粮车拉出。
        类似的求助电话,七方镇的干部接到了10多个,及时协调,均在1小时内解决,没有发生一起车辆侧翻事故。
        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抢收,不让一粒粮食“意外”受损。襄阳市县两级农业、公安等部门联手,向机手、驾驶员讲解安全操作知识,避免发生车辆故障和安全事故。
        行走乡间,两大景象惹人注目:白天,农民的房前屋后晒满了小麦,享受“日光浴”;晚上,粮食加工厂灯火通明,烘干机24小时作业。
        26日凌晨,枣阳市宝莹米业有限公司,一条条传输带将刚收割的小麦送进烘干炉。24小时后,小麦含水量从30%左右降为13%,达到国家收储标准。目前,该公司6台烘干机昼夜运行,每天烘干小麦120吨。
        枣阳市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斌表示,对于种植数千亩、数万亩的合作社和大户而言,没有足够的场地晾晒,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工厂烘干。仅七方镇两年内就建成了6个烘干厂,日烘干能力2800吨。
        穗穗皆珍贵,粒粒均归仓。今年,襄阳市粮食烘干设备同比增加了50%以上,为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提供了硬核支撑。
        良种良法保丰收
        火热的抢收抢种画面,洋溢着农民丰收的喜悦。
        5月25日,宜城市木渠村2000亩优质小麦收割完毕。经测,种植的“早麦2号”亩产超过500公斤。
        2022年,宜城开始试种省农业农村厅审定推广的“早麦2号”,亩产达500公斤,今年扩大到2000亩,产量保持稳定。明年该品种将扩大到2万亩。
        “这个麦穗又大又长,每株有40多粒,籽粒饱满。”襄州区古驿镇农民王振宇种植的500亩“扶麦368”也迎来了丰收,亩产达到530公斤。“扶麦368”由湖北扶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育,去年亩产最高达到691.2公斤,创造了湖北小麦单产新纪录。去年在襄阳推广了12万亩,平均亩产在900斤左右。今年又推广了25万亩。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小麦能否丰收,种子因素占了40%以上。去年以来,襄阳市积极推广更适合本土生长的优良小麦品种30余个,实现优良品种应用率100%。
        今年3月,襄阳市从引丹灌渠、鄂北水资源工程调水、蓄水,解决局部干旱难题。枣阳第一产粮大镇七方镇从水库提水3300万立方,灌溉农田18万亩。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襄阳市政府相关人士表示,该市将加大组织小麦抢收力度,确保颗粒归仓,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3楼2023-05-30 13:09
        回复
          去年河南富士康还有银行有谁报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楼2023-05-30 13:18
          回复
            我家海里养殖的被风吹了,被🐟吃了怎么不见来报道?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23-05-30 13:19
            回复
              河南人是这样,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6楼2023-05-30 13:23
              回复
                毕竟你这村头屠夫也不是白叫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10楼2023-05-30 13:32
                回复
                  2025-11-29 06:40: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没有可能是你这麦子黑了也有人宣传 只是不在这热搜里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1楼2023-05-30 13:34
                  回复
                    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12楼2023-05-30 13:34
                    回复
                      影响团结的话不让说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13楼2023-05-30 13:35
                      回复
                        丢人 你们河南都是软骨头啊?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6楼2023-05-30 13: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