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异治,一定要确定个人的痛点在哪里,每个人设计不同的处方,才有可能使效果最大化。打比赛和锻炼耐力,作为提高篮球水平的通用处方,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不考虑个体差异,针对的人不合适,针对的问题有偏差,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您想啦,如果病人打不好篮球,辩证是身体素质低于平均水平。那采用通方治疗,让他上场打比赛,实际情形可能是:他去篮下拼枪,因力量弱会被撞飞,得出的经验是以后不能往篮下去;让他接快速的传球,但他敏捷性差被球砸,得出的经验是再有球传过来,如果速度快就不接,直接躲开;让他打一场比赛,但因耐力差打一节就累趴了,结论是以后在场上慢点跑少出力,节省体力才不会累的如此痛苦。
结果,这位老兄篮球水平提高有限,还会得到错误而消极的意识,可能因表现不佳被队友排斥,甚至因为缺少自信而远离篮球运动。而如果因人施教,根据此人在力量、速度、敏捷、耐力、弹跳几项身体素质的强弱,有针对性从肌肉训练、100米、5000米等项目练起,强化身体素质。打好基础之后,才能考虑上场打比赛,结果必会大不一样。
再比如,如果病人的辩证类型是打球太独,总喜一个人单干,那这个人在身体素质和技术方面可能是高于平均水平的。套用通用处方,让他打比赛或着耐力长跑,对他的提高可能就不明显。他的短板是对队友的信任、团队配合、以及带动队友发挥的能力和个人意愿,这一病证类型,必须有精神导师型的教练多加开导,令其信服,需要自身主动改变性格上的一些东西,同时多看比赛录像、学习战术配合,这个过程有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伴随球员自身觉悟,才能慢慢产生变化。
那异病同治又该如何理解呢?
异病同治从本质上说,是因为同一种病机、同一类体质基础,可能形成多种疾病形式,还是打篮球的例子来打比方。
如果一个人的辩证类型,是身体太胖,耐力、敏捷、速度和弹跳等身体素质较差,那他既可以因为这个病机打不好篮球,也可因为同样原因踢不好足球、打不好羽毛球、跑不好短跑,跑不好长跑,等等。再进一步,可能因为体型不佳,在应聘工作时产生负面影响,在找女朋友时被嫌弃,在年纪大了以后产生一系列健康方面的困扰。这些结果,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但都是因为肥胖这同一个原因而导致的,因此应对方案可以是相同的:不想当胖子,去减肥就好了嘛。
如果一个人的辨证类型,是因为战术意识有短板,从而打不好篮球。那这个人可能身体素质优秀,但自己更喜欢运动宣泄,而对复杂事情缺乏深入学习的意愿,也欠缺理解能力(有句大白话,容易理解但很难听,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类人呢,既可以因为战术素养的缺陷难以更好的阅读比赛,在场上难以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而打不好篮球,也可能在学习中不得要领成绩差,也可能在职业中无法从事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也可能因在人生选择上欠缺合理性而造成损失。这些结果,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但都是因为学习理解力的缺失造成的。
如果一个人的辨证类型是积极性差,不防守、不抢篮板、直着腿在场上溜达,那他可能也会因此,在其他运动项目上形成短板。干啥事都不积极,那能干好什么呢?他可能在学习、工作中碌碌无为,错失很多机会,可能让自己的成长远低于自身的上限。这些结果,表现形式完全不同,但都是因为思想中的惰性造成的。
在中医的病理上,病人因为相同的病机和体质基础,会容易引起多种不同病症。
如果一个人体质虚寒,属于气血虚弱,那他容易感冒发烧,也容易被风寒侵入导致痛风,也容易因脾胃虚寒闹胃病,也容易因虚寒溏泄;如果一个人体盛肝实,就容易肝阳上亢血压高,也容易肝实火旺失眠,也容易肝脾不和消化不良。
这些疾病,虽然表现形式不一样,但都是同一种病机、同一类体制基础而形成的不同反应,因此是可以采用同一种办法来调理的。
为何说中医难学,因为同一种疾病,可能因为截然不同的病机而诱发,而病人的体质基础,五脏平衡又是各不相同的,背后对应的辨证类型多种多样,知其本源方得始终,其中的复杂性,绝非只言片语可以说明白。中医绝不能只看指标,只知治指标,如同高血压则降压,糖尿病则控血糖,痛风则降尿酸。更重要的是追究病的本源,辨清楚病患五脏六腑的平衡,虚实寒热,医者必须像侦探一样,从病患错综复杂的身体信息中,联系推敲,缜密判断其辨证类型,从而有针对性的选择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