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50,099贴子:10,088,858
  • 12回复贴,共1

《红楼那些人儿》----著名文化学者彭匈妙品《红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红楼有梦,青春无涯。
赏红楼新剧 ,读新鲜妙评,与你分享经典之魅。
从未远去的红楼梦中人,在犀利轻简文字中演绎人生如戏。
本书看点:
红楼三世界//假如你家有个贾宝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好孩子薛宝钗//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亦真亦幻秦可卿//贾府曹操:乱世之奸雄//焦大的大实话//贾瑞的胆,凤姐的局//超级庸人贾政//大说大笑史湘云//厚道人李纨//|花气袭人//仰视晴雯//鸳鸯玉碎……
从未远去的红楼梦中人,
跨越古今的犀利眼光,
不容错过的细节分析,
亦庄亦谐的独到文笔,
轻松幽默的简洁插画,
融会成一轴神采各异、七彩陆离的红楼人物长卷。
作为文化随笔,于畅达中处透着思想性,在细微处透出宽广的人文情怀。
内容简介
假如你家有个贾宝玉;
假如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薛宝钗是好孩子吗?
王熙凤是贾府曹操吗?
贾母荣称“贾府掌门”当之无愧;
贾政获号“超级庸人”是否属实?
袭人为何对宝玉体贴有加?
晴雯为何与宝玉交换衣裳?
……
文化学者彭匈聚焦宝玉、黛玉、宝钗、凤姐儿、元春、秦可卿、李纨、妙玉、尤三姐、袭人、晴雯、鸳鸯、贾母、王夫人、薛姨妈、贾政、贾琏、薛蟠等红楼人物,以独特的视角、细节的分析、练达的文字,解剖人情,透视世故,亦庄亦谐,入木三分,与你共享经典之魅。
书中配漫画44幅。



1楼2010-07-26 16:32回复
    假如你家有个贾宝玉
    贾宝玉就是这样的“异常人物、浪子才人”。倘若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时苦闷的年轻人,心中都有一抹亮光——革命圣地延安。不难设想,宝黛二位一个背着行囊,一个提着皮箱,或舟车,或徒步,日夜兼程,投向光明。此一去,不仅爱情有果,他们那挑战传统,反抗主流的性格,还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本文还有一个题目:俗眼看宝玉。毕竟喜欢红楼的有各个层面的读者,而且我们不能阻拦别人作多方联想。况且世上还有这样的说法:说抽象的容易,说具体的难;说远的容易,说身边的难;说书上的容易,说现实的难;说别人容易,说自己难。于是在这里我便要把这个俗到顶了的问题向各位家长摊出来了:假如你有个儿子像贾宝玉,你打算咋办?
    如果你一时还归纳不出你这个宝贝儿子的优缺点,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会告诉你。你儿子的优点是:一,人很聪明,有文学创作的天赋,有时还会突发奇想,写出一般人力所难及的诗歌、散文、小说,校园里的文学社团他是主力,墙报比赛什么的常能拿头奖。二,能平等对待女同学,甚至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尊重女同学,爱护女同学,乐于为女同学排忧解难。缺点吗,也主要是两条:一,不肯用功正经读书,或者说不肯用功读您和老师们认可的正经书,比如高考必学的教材、教辅读物,他一看就烦。老师同学劝他,说爱看杂书是好的,但必须学好课堂上教的基础科目,将来考个好学校,毕业后方能成为有用的人才。他不但不听,反倒对劝他的老师同学反感起来,说他们是“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好,将来打算报考公务员的同学,干脆就叫他们是“禄蠹”——专门想吃官饭的蛀虫。二,与班上男同学关系一般,跟女同学又亲密得有点过,用袭人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偷着吃人嘴上擦的胭脂”。还有两条,一时拿不准是优点还是缺点,或者说得看具体情况而定:一,喜欢自由,讨厌管束;二,好恶分明,坚持己见。
    


    2楼2010-07-26 17:17
    回复
      2025-11-22 23:02: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看我的空间吧,网址是:www.hi.baidu.com/87331532


      3楼2010-07-26 17:25
      回复
        那个......我想问下,胭脂能吃吗?


        4楼2010-07-26 17:25
        回复
              为什么庸人多,一站式教育,把很多的顶尖人才教育成普通人才,从家庭到学校,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能发现孩子有什么特长的父母和老师有几个?能因材施教的又有几个?有多少父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政策很好,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到了下面都变味了。杯具


          5楼2010-07-26 18:13
          回复
            红楼梦是经典,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和楼上那位观点差不多,如果是发生在今天的故事,我情愿喜欢焦大……


            7楼2010-07-26 21:25
            回复
              品红楼,是一种心境,是中国饮食文化、戏曲艺术、建筑瑰宝、是荟萃中国文化的一部典籍。这是我们常人品红楼的出发点。当然,中国历史发展、封建社会制度没灭、人性的错位扭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般人不应该这样品红楼,就破坏了心境。当然,人的情感轨迹,是我们需要探求的,但追求吃胭脂、梦幻仙境之类的,是艺术加工,然则破坏了红学的艺术价值。


              8楼2010-07-27 10:58
              回复
                     红楼更多的是一种心的感悟 与岁月的积累!


                IP属地:广东9楼2010-07-27 13:35
                回复
                  2025-11-22 22:56: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红学家读不懂《红楼梦》,但评论著述可车载斗量。我等凡夫俗子只能各取所需了。


                  10楼2010-07-27 21:29
                  回复
                    红楼却是百年来的经典,言简意繁,无人能比。简单中见深奥,实书至圣耶!


                    11楼2010-07-27 22:48
                    回复
                      路过


                      12楼2010-07-28 08:56
                      回复
                        • 60.178.95.*
                        回复:4楼
                        胭脂古人也用来当唇膏的,都是花瓣做的,没准还加些蜂蜜什么的,当然能吃


                        13楼2010-07-28 09:35
                        回复
                          回复:4楼
                          以前的胭脂应该没有化学成分吧···应该和酿酒一样吧


                          18楼2010-08-10 2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