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笑川吧 关注:6,920,875贴子:202,930,107

回复:女性朋友是如何在高等教育中赢过男性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高等教育收益:收益针对高等教育期望的性别差异,托马斯迪普雷特(Thomas A.DiPrete)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假设(高教育投资将获得高价值回报),认为女性对接受高等教育带来的回报判断高于男性,可能是原因之一。事实上,国外诸多关于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的研究已证实女性教育收益率高于男性,国内也存在相同的发现:左祎琪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分析揭示,女性高等教育收益率比男性高2.5%。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05-04 22:26
回复
    重要角色鼓励:父母期望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更大,女生受到教师更多的鼓励且女生同伴群体上进程度更高。父母对子女的高等教育期望、教师鼓励程度和同伴上进程度 均对中学生高等教育期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无论城乡样本,父母对子女的高等教育期望、教师鼓励程度均对男生和女生期望上大学的影响效应无显著差别;而同伴上进程度对城镇女生期望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影响更大,对农村两性学生期望上大学的影响效应却无显著差异。(刘文)(这里比较绕,个人总结为:父母,老师给予学生的期望与鼓励会提升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而统计中父母,老师会更多给予女生这种期望与鼓励。这是一个反直觉的客观事实:父母期望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更大;而朋友上进程度会影响女生上进,对男性则也许没有影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05-04 22:26
    回复
      群体文化:性别社会化理论及其它相关研究表明学校环境中男女同伴群体文化存在差异。女生更容易认同和尊重学校文化,而男生总体上存在一种反学校文化。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05-04 22:27
      回复
        女性应试的优势(这是一个重点讨论部分):中学女生拥有更好的平均学业成绩,这是大学入学比例乃至性别结构反转的重要因素。
        男女学生的非认知技能和行为差异导致女生学业表现更佳,从而助推女生入学率高于男生。男生通常存在学习行为“越轨”和态度不端正问题, 这将会诱发一系列学习上的问题并形成连锁反应,进而导致学业表现总体上不如女生。总之, 男孩学习动机不如女孩强烈(非认知技能包括:自律,动机、态度、责任感、自信心、意志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个人特质。)
        两性学习投入程度差异便是学习态度性别差异引发的行为问题 之一,男生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忽视勤奋的力量
        女生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倾向较低,其行为更符合学校规范,在学习过程中更善于运用努力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女生的这些行为特质不仅有利于学习、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而且有助于间接提高其课业成绩评分。
        Lavy(2004)对以色列高中生匿名测试评分和非匿名测试评分的对比发现,在非匿名测试中男生得到的教师评分明显更低。这种评分性别倾向无疑透视着教师给予女生更多鼓励,以此带来的反馈效应将进一步提高女生的学习期望和热情,进而有利于其学业成绩的提高。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3-05-04 22:29
        回复
          女性老师更多:一项基于美国数据的研究表明,女孩在女教师教学时有更好的学习成果,男孩在男教师教学时才表现得更好,而教师性别构成以女性为主的事实决定了男孩学业表现相对欠佳。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表示男孩的学业欠佳与教师性别无关。尽管存在不同的声音,迪普雷特(DiPrete)和詹宁斯(Jennings)认为,社会行为技能的性别差异构成了教师学业评估偏见的证据,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助推女生学业表现更佳。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3-05-04 22:30
          回复
            父亲缺位:我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性别分工模式依然占主流,父亲因承担家庭重担往往无更多闲暇介入子代教育。据第三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结果,38.8%的母亲独立承担辅导孩子功课职责, 而父亲的这一比例仅为8.9%。性别角色社会化观点认为女儿在教育和职业抱负的形成过程中会以母亲为榜样,儿子则以父亲为榜样。鉴于父亲作为儿子楷模的重要性,男孩的学业表现必然受到父亲缺位的影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3-05-04 22:30
            回复
              社会塑造男性特质:玛哈里克(James R.Mahalik)把赢、控制情绪、冒险、暴力、掌控、独立、追求地位、花心等11 项特质建构为“男性气质规范量表”。由此可见,“挑战性”是男性鲜明的气质特征。在成就动机的驱动下,男性气质表现出“正向挑战”,即超越现状、超越困难、超越自我的开拓精神。一旦超越无法实现或受到既定规则的约束,男性气质很可能呈现“负向挑战”,即反抗权威、对规则的不妥协、爆发攻击性行为。 男性的这些气质特征形塑了男性同伴文化,使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容易触犯学校规范,因而较易发生行为问题进而影响学业发展。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3-05-04 22:32
              回复
                总的来说男性总体来看因为性别倾向的性格特质与现有的教育更不合拍,外加在社会中其他角色对男性的期望与态度导致了男性在学校中成绩的弱势。很可能并非平常说的智力低下或者智力方差大,教育形式与社会文化的问题可能更多,这是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3-05-04 22:37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3-05-05 1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