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
除了催泪还是催泪
“你哭了吗?”“哭了多少次?”……《唐山大地震》上映,催泪弹威力之大,大到改变了电影院的观影语境,不得不服。上一部电影制造出了这种“举国同哭”的效果,应该是20多年前上映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张翎的小说《余震》,原著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根柱子压着两个孩子,最终妈妈选择了救弟弟,被放弃的姐姐死里逃生后开始了长达30年的自我放逐和心灵救赎。电影以同样的故事为基础,但把重点放在了劫后余生的一家三口破碎重圆的过程。这个改动的意图很明显:冯小刚并不想探讨人性,他打的是“亲情牌”。
所以,电影里的地震只有短短的四分半钟,之后的两个多小时里,母亲独自抚养残疾的孩子,独居多年不愿再婚,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勉力支撑;被领养的女儿一直难以摆脱被遗弃的噩梦,大学期间未婚生子,对母亲的选择始终难以释怀;儿子身残志坚地奋斗成了大款,非要媳妇把孩子留给妈妈抚养……每一条线索铺开来,都可以拍成一部催人泪下的“黄金档”电视剧。电影里,冯小刚也娴熟地运用了国内电视剧惯用的苦情戏的路数,十分钟一个哭点,除了催泪,还是催泪,最后再来个大团圆的结局,如此一来,电影院哭倒一片,票房井喷,也在意料之中。
正因为太过于“胸有成竹”,冯小刚在面临质疑的时候,毫不客气地把“不感动的人”归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个逻辑彪悍到令人发笑的地方,恰恰在于冯导的“人性”之说。
《唐山大地震》作为一部“家庭剧”,在表现天灾无情人有情方面,交足了功课。但在人性的思考和对灾难的反省上,实在乏善可陈。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停留在感情层面,没有深入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即使是片中最出彩的母亲,除了片段式的情感爆发外,对她终其一生的心灵救赎过程也没有进一步的表现,所以,这个人物令人同情,却没有发人深思。而在对灾难的态度上,电影里除了赤裸裸的“唐山人民感谢解丄放军”外,对于当年的事前预防不力事后救援失当没有作出任何反省———当年的大地震,因为消息封锁导致不知多少伤患者无法接受国际救援的事实,如今早已不再是秘密,电影里却没有任何触及。当然,这只是一部电影,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某一块柔软之地,已经值回票价,它并不需要承载这么多的内容这么重的责任。只不过,按照同样的逻辑,它就更不需要被作为检阅人性的标尺了。
除了催泪还是催泪
“你哭了吗?”“哭了多少次?”……《唐山大地震》上映,催泪弹威力之大,大到改变了电影院的观影语境,不得不服。上一部电影制造出了这种“举国同哭”的效果,应该是20多年前上映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唐山大地震》改编自张翎的小说《余震》,原著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一根柱子压着两个孩子,最终妈妈选择了救弟弟,被放弃的姐姐死里逃生后开始了长达30年的自我放逐和心灵救赎。电影以同样的故事为基础,但把重点放在了劫后余生的一家三口破碎重圆的过程。这个改动的意图很明显:冯小刚并不想探讨人性,他打的是“亲情牌”。
所以,电影里的地震只有短短的四分半钟,之后的两个多小时里,母亲独自抚养残疾的孩子,独居多年不愿再婚,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中勉力支撑;被领养的女儿一直难以摆脱被遗弃的噩梦,大学期间未婚生子,对母亲的选择始终难以释怀;儿子身残志坚地奋斗成了大款,非要媳妇把孩子留给妈妈抚养……每一条线索铺开来,都可以拍成一部催人泪下的“黄金档”电视剧。电影里,冯小刚也娴熟地运用了国内电视剧惯用的苦情戏的路数,十分钟一个哭点,除了催泪,还是催泪,最后再来个大团圆的结局,如此一来,电影院哭倒一片,票房井喷,也在意料之中。
正因为太过于“胸有成竹”,冯小刚在面临质疑的时候,毫不客气地把“不感动的人”归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个逻辑彪悍到令人发笑的地方,恰恰在于冯导的“人性”之说。
《唐山大地震》作为一部“家庭剧”,在表现天灾无情人有情方面,交足了功课。但在人性的思考和对灾难的反省上,实在乏善可陈。片中每一个人物的刻画都停留在感情层面,没有深入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即使是片中最出彩的母亲,除了片段式的情感爆发外,对她终其一生的心灵救赎过程也没有进一步的表现,所以,这个人物令人同情,却没有发人深思。而在对灾难的态度上,电影里除了赤裸裸的“唐山人民感谢解丄放军”外,对于当年的事前预防不力事后救援失当没有作出任何反省———当年的大地震,因为消息封锁导致不知多少伤患者无法接受国际救援的事实,如今早已不再是秘密,电影里却没有任何触及。当然,这只是一部电影,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某一块柔软之地,已经值回票价,它并不需要承载这么多的内容这么重的责任。只不过,按照同样的逻辑,它就更不需要被作为检阅人性的标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