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吧 关注:770,830贴子:11,615,165
  • 2回复贴,共1

同济“十二五”发展讨论(转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校领导,您们好!
     
         最近,大家在同舟共济(bbs)-同济之痒版对学校“十二五”发展讨论的热火朝天,而且也很理性,均是出自对母校发展的关心,其中不乏非常好的建议,建议领导有时间可以去那里逛逛,链接地址:http://bbs.tongji.net/thread-752007-1-1.html
      以下是我个人的愚见:
     
         1、培养人才方面,个人觉得还是走精英化教育,本科生保研必须要占到学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既保证研究生质量,又提高本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提高对硕士、博士质量要求,另外,理科要走小而精的发展道路,发展测绘、航天、金融、海洋、材料等学科,控制土木学科规模提高质量。
         2、人才引进,确实学校要反思了,其实主要还是二级学院内部的问题,现有教授排外心理极强,尤其是比自己强的更不愿意引进,学校要制定相关规定,同时还要注意营造人才的发展环境,有的人来学校1年就走,双都有责任,引进前考核要严格(宁缺勿滥),一旦引进来就应提供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否则钱也花了,又得不到效果。再者,必须控制本校博士留校指标,引进国外博士后,同时,一定要出台严格的硬性要求,对本科毕业院校加以强制规定(有的留校或应聘来的博士本科是二本,那等于我们承认我们招来的本科生和二本的本科生素质没区别),最起码本科应不低于同济(就连现在二本招聘博士都要求本科是985,何况我同济),引进人才要宁缺勿滥,以理论研究型人才为主,目前学校从国外引进的很多都是应用型的,学校是做科学和研究的地方,应以研究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是企业的事。
         3、大师培养计划:学校这几年太注重应用研究了,忽视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性学科研究,要出台政策,引导教授的研究方向转向理论研究,尤其年轻教师,从这几年院士和杰青的评选就可以看出。并不是应用学科就没有理论研究或者说可以忽视理论研究,比如土木,我们都连续几年没有杰青和长江学者,而别的学校层出不群,说明了什么,土木也有理论研究,别的学校在做,而我们忽视了。另外,学校对有潜力教授施以过多行政头衔,也不利学术发展,建议借鉴国外经验。
             下面谈谈对未来及近期“十二五”各学科发展的几点愚见:
     
          0、医学生物:尽管知之甚少,但是确实觉得是同济的心病,但相信医学再现辉煌之际也就是同济辉煌之际,现在生物确实在二钢哥带领下已有很好的势头,也具备了潜力和基础,接下来就是如何发挥优势,异军突起;但是医学,个人觉得还是得依靠合并,因为毕竟学科太多,不可能一下子发展壮大,靠自己一个专业一个专业发展不可能,而且引进的领军人物也留不住,所以,觉得医学仍是学校“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二军大应该在近三年内必得,可以做二军大、上海、卫生部、军委的工作,要充分发挥老一辈的资源,获取武汉同济校友的支持,同时,大钢哥现在力度也不小,应发挥作用,至于交大和复旦的阻力,相信可以摆平,我们要有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要发挥德国的优势,加强合作。总之,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十二五的全校的工作重点就是合并二军大,无论再大的投入和难度都得做。
          1、关于土木学科:应以加强现有人才的理论创新培养、引导和激励机制,中青年教师应以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为主,不应该一留校就受不好风气影响,整天琢磨如何招揽挣钱的横向课题。目前土木只是规模在全国占优势,但是在学科的长远规划发展方面欠缺,而且不注重理论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单就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并不占优势而且并不领先,(和哈工、清华、大工、东南、浙大等院校比,理论研究落后),现有教授在各专业领域是国内权威的很少,基本在吃前辈们的老本,杰青、长江、院士就连候选人都很少,教授更多关注于一些横向课题,纵向研究不足,所以,确实应该思考一下啦,学术成就不一定要靠行政地位、横向课题的多少体现,应该加强各专题领域的理论性研究,引导学科发展前沿方向。



IP属地:江苏1楼2010-07-23 10:26回复

              9、机械学科:现有传统布局还行,建议未来加强理论创新研究,可以从西交引进人才,加强海外人才引进,以数控、车辆、汽车等方面的研究为主,参与大飞机项目,这两年应重点培养杰青和长江学者。
               10、材料学科:当务之急是摆脱土木材料的束缚,这个学科是可以通过引进关键领军人物,快速发展起来的,而且对学校论文影响率有很大贡献,可以走适度发展规模,整合功能材料研究所,建议加快学科布局调整,找准重点领域,不惜重金引进海外领军人物,快速发展。
                11、汽车车辆:汽车这几年的快速发展说明还是很有成效,继续保持汽车的快速发展势头,接下来的人物就是院士的培养和引进;另外,应加强与南车、北车、西门子等的合作,快速发展壮大高速火车和地铁车辆方面,利用上海的优势,从海外和西南交大引进人才,争取十二五能在轨道交通载运工具方面有所突破和壮大。
                 12、轨道交通:这几年好像有点默默无闻,要加强力量,以理论研究为突破点,加强与欧洲尤其是德国的合作,差异化发展。
             13、经济与管理:单独成立经济与金融学院,可以从上财、厦大引进人才,也可以从国外引进领军人物,利用我们的数学优势,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一方面增强学校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另一方面,毕业校友在金融界和政界也会提高学校声誉,同时,也与学校倡导的服务社会相吻合。在上海这么大金融中心,不止需要上财一个学校,我们也可以大力发展,未来金融是国民经济的重点,是社会的制高点;管理现在做的还不错,应该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经济与管理如果发展好了,学校是不需要投入太多钱的,但是目前,还是要为经济与金融投入一定经费,引进人才,加强队伍建设,争取培养2~3个国内知名经济专家和领军人物。
              14、理科:无论是工科院校的定位还是综合性大学的定位,理科的强大是必不可少的,建议学校走精英化发展道路,在理科方面确实要投资,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引进,数学确实有点不像话,没有进步不说反倒在别人进步的同时退步了,理科我们确实要重视,这是基础性学科,建议数学、物理、化学各设一个本硕博连读班,另外,成立地理系,加强基础地理研究,教授必须得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学校也要给理科宽松的考核环境,让其在基础理论方面做深做强,同时,也要引导师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师资方面确实有必要引进国外人才,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做精做强。
               15、传媒和电影等学科:感觉现在学科布局已形成,适度规模自然发展,建议加强创意方面的发展,另外,作为实践应用型学科群,建议增加其在学校的活动,可以不是正式的,如食堂某人的独奏、或者操场、草坪、河畔等地的演出和展览,让其它学科的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熏陶,也为艺术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展示和实践的机会,形成同济风格的艺术、创意发展模式。
              16、文科类:确实不是很懂,布局已完成,感觉可以逐渐发展壮大,没必要跟风、急于求成,在学校适度资助的情况下,关键还是老师要耐得住寂寞,每个学科找准突破重点,没必要大而全,我们的重心是形成海派文科特色。引进名牌大学年轻人才(本科也要名牌毕业),学校为文科发展提供宽松环境,提升影响的快速渠道是创办刊物、召开各种学术会议、出版著作、加强院校合作与交流(学校要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后续发展主要还是要持之以恒,提升影响,形成自己的风格。
         
             祝好!                     此致
         礼!
         
          2010-07-22


    IP属地:江苏3楼2010-07-23 10:26
    回复
      2025-09-01 18:39: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21.35.244.*
      看来是想搞大而全。


      4楼2010-07-26 15: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