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您们好!
最近,大家在同舟共济(bbs)-同济之痒版对学校“十二五”发展讨论的热火朝天,而且也很理性,均是出自对母校发展的关心,其中不乏非常好的建议,建议领导有时间可以去那里逛逛,链接地址:http://bbs.tongji.net/thread-752007-1-1.html
以下是我个人的愚见:
1、培养人才方面,个人觉得还是走精英化教育,本科生保研必须要占到学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既保证研究生质量,又提高本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提高对硕士、博士质量要求,另外,理科要走小而精的发展道路,发展测绘、航天、金融、海洋、材料等学科,控制土木学科规模提高质量。
2、人才引进,确实学校要反思了,其实主要还是二级学院内部的问题,现有教授排外心理极强,尤其是比自己强的更不愿意引进,学校要制定相关规定,同时还要注意营造人才的发展环境,有的人来学校1年就走,双都有责任,引进前考核要严格(宁缺勿滥),一旦引进来就应提供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否则钱也花了,又得不到效果。再者,必须控制本校博士留校指标,引进国外博士后,同时,一定要出台严格的硬性要求,对本科毕业院校加以强制规定(有的留校或应聘来的博士本科是二本,那等于我们承认我们招来的本科生和二本的本科生素质没区别),最起码本科应不低于同济(就连现在二本招聘博士都要求本科是985,何况我同济),引进人才要宁缺勿滥,以理论研究型人才为主,目前学校从国外引进的很多都是应用型的,学校是做科学和研究的地方,应以研究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是企业的事。
3、大师培养计划:学校这几年太注重应用研究了,忽视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性学科研究,要出台政策,引导教授的研究方向转向理论研究,尤其年轻教师,从这几年院士和杰青的评选就可以看出。并不是应用学科就没有理论研究或者说可以忽视理论研究,比如土木,我们都连续几年没有杰青和长江学者,而别的学校层出不群,说明了什么,土木也有理论研究,别的学校在做,而我们忽视了。另外,学校对有潜力教授施以过多行政头衔,也不利学术发展,建议借鉴国外经验。
下面谈谈对未来及近期“十二五”各学科发展的几点愚见:
0、医学生物:尽管知之甚少,但是确实觉得是同济的心病,但相信医学再现辉煌之际也就是同济辉煌之际,现在生物确实在二钢哥带领下已有很好的势头,也具备了潜力和基础,接下来就是如何发挥优势,异军突起;但是医学,个人觉得还是得依靠合并,因为毕竟学科太多,不可能一下子发展壮大,靠自己一个专业一个专业发展不可能,而且引进的领军人物也留不住,所以,觉得医学仍是学校“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二军大应该在近三年内必得,可以做二军大、上海、卫生部、军委的工作,要充分发挥老一辈的资源,获取武汉同济校友的支持,同时,大钢哥现在力度也不小,应发挥作用,至于交大和复旦的阻力,相信可以摆平,我们要有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要发挥德国的优势,加强合作。总之,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十二五的全校的工作重点就是合并二军大,无论再大的投入和难度都得做。
1、关于土木学科:应以加强现有人才的理论创新培养、引导和激励机制,中青年教师应以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为主,不应该一留校就受不好风气影响,整天琢磨如何招揽挣钱的横向课题。目前土木只是规模在全国占优势,但是在学科的长远规划发展方面欠缺,而且不注重理论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单就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并不占优势而且并不领先,(和哈工、清华、大工、东南、浙大等院校比,理论研究落后),现有教授在各专业领域是国内权威的很少,基本在吃前辈们的老本,杰青、长江、院士就连候选人都很少,教授更多关注于一些横向课题,纵向研究不足,所以,确实应该思考一下啦,学术成就不一定要靠行政地位、横向课题的多少体现,应该加强各专题领域的理论性研究,引导学科发展前沿方向。
最近,大家在同舟共济(bbs)-同济之痒版对学校“十二五”发展讨论的热火朝天,而且也很理性,均是出自对母校发展的关心,其中不乏非常好的建议,建议领导有时间可以去那里逛逛,链接地址:http://bbs.tongji.net/thread-752007-1-1.html
以下是我个人的愚见:
1、培养人才方面,个人觉得还是走精英化教育,本科生保研必须要占到学校研究生招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既保证研究生质量,又提高本校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提高对硕士、博士质量要求,另外,理科要走小而精的发展道路,发展测绘、航天、金融、海洋、材料等学科,控制土木学科规模提高质量。
2、人才引进,确实学校要反思了,其实主要还是二级学院内部的问题,现有教授排外心理极强,尤其是比自己强的更不愿意引进,学校要制定相关规定,同时还要注意营造人才的发展环境,有的人来学校1年就走,双都有责任,引进前考核要严格(宁缺勿滥),一旦引进来就应提供好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否则钱也花了,又得不到效果。再者,必须控制本校博士留校指标,引进国外博士后,同时,一定要出台严格的硬性要求,对本科毕业院校加以强制规定(有的留校或应聘来的博士本科是二本,那等于我们承认我们招来的本科生和二本的本科生素质没区别),最起码本科应不低于同济(就连现在二本招聘博士都要求本科是985,何况我同济),引进人才要宁缺勿滥,以理论研究型人才为主,目前学校从国外引进的很多都是应用型的,学校是做科学和研究的地方,应以研究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是企业的事。
3、大师培养计划:学校这几年太注重应用研究了,忽视了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性学科研究,要出台政策,引导教授的研究方向转向理论研究,尤其年轻教师,从这几年院士和杰青的评选就可以看出。并不是应用学科就没有理论研究或者说可以忽视理论研究,比如土木,我们都连续几年没有杰青和长江学者,而别的学校层出不群,说明了什么,土木也有理论研究,别的学校在做,而我们忽视了。另外,学校对有潜力教授施以过多行政头衔,也不利学术发展,建议借鉴国外经验。
下面谈谈对未来及近期“十二五”各学科发展的几点愚见:
0、医学生物:尽管知之甚少,但是确实觉得是同济的心病,但相信医学再现辉煌之际也就是同济辉煌之际,现在生物确实在二钢哥带领下已有很好的势头,也具备了潜力和基础,接下来就是如何发挥优势,异军突起;但是医学,个人觉得还是得依靠合并,因为毕竟学科太多,不可能一下子发展壮大,靠自己一个专业一个专业发展不可能,而且引进的领军人物也留不住,所以,觉得医学仍是学校“十二五”发展的重点,二军大应该在近三年内必得,可以做二军大、上海、卫生部、军委的工作,要充分发挥老一辈的资源,获取武汉同济校友的支持,同时,大钢哥现在力度也不小,应发挥作用,至于交大和复旦的阻力,相信可以摆平,我们要有志在必得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要发挥德国的优势,加强合作。总之,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十二五的全校的工作重点就是合并二军大,无论再大的投入和难度都得做。
1、关于土木学科:应以加强现有人才的理论创新培养、引导和激励机制,中青年教师应以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为主,不应该一留校就受不好风气影响,整天琢磨如何招揽挣钱的横向课题。目前土木只是规模在全国占优势,但是在学科的长远规划发展方面欠缺,而且不注重理论性、前沿性、创新性的研究,单就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并不占优势而且并不领先,(和哈工、清华、大工、东南、浙大等院校比,理论研究落后),现有教授在各专业领域是国内权威的很少,基本在吃前辈们的老本,杰青、长江、院士就连候选人都很少,教授更多关注于一些横向课题,纵向研究不足,所以,确实应该思考一下啦,学术成就不一定要靠行政地位、横向课题的多少体现,应该加强各专题领域的理论性研究,引导学科发展前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