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个完整的PLC应用系统的基本步骤

PLC应用系统设计一般包括项目分析、PLC硬件选型、程序设计以及调试应用等。
1,项目分析。
分析控制流程。分析控制流程时,建议绘制相关的控制流程图,标注每一步工作的内容和到下一步的条件。
分析控制类型和预估PLC选型所需参数。一般PLC适用于四种控制类型,即顺序控制,过程控制,运动(或位置)控制和网络通信等。还要预估PLC选型所需要的重要参数值。如顺序控制中的I/O点数;再如,过程控制中模拟量数和模拟量精度、运动控制中PLC对于伺服驱动器反馈信号的响应速度和PLC高速脉冲输出的数量,以及在网络通信时,所选PLC是否支持相应的网络类型等参数。
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备工作环境的把握。项目难点的预期。项目危险的前期预估。
2,PLC硬件选型。
PLC的选型是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前期项目分析和项目难点的预期来选择合适PLC,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先特殊后一般原则。所谓特殊即项目有哪些特殊的控制要求,不同控制类型有着不同的首要制约因素。
由下至上原则。由下至上原则的目的是将PLC选型的性价比最大化。
PLC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的选择。开关量输入端子的选择。现在市面上PLC输入点均为晶体管输入,使用者只需要根据前期预估的输入点数量选择即可。但是这里需要注意,因PLC端接线类型不同,分别有NPN和PNP两种输入方式,其意义是输入端是以低电平有效还是以高电平有效,一旦确定输入端的接线类型,则需选用相同类型输入的传感器,即NPN和PNP型的传感器不能共用一个PLC的输入端子。
开关量输出端子的选择。PLC开关量输出点的类型主要为继电器型输出和晶体管输出两种。
先内置后扩展原则。PLC单机已内置了许多扩展模块的功能,如模拟量功能,通信功能等。因此,选型时尽可能选用内置功能多的PLC。
PLC选型冗余量的把握。由于前期预估、现场施工改动和后期维护升级的需要,PLC选型需考虑一定的冗余量。主要考虑I/O点的数量,较小的工程控制在20%的冗余范围;较大的工程控制在5%~10%。其它如模拟量,通信和总线功能的冗余问题,需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硬件配置灵活把握。
3,PLC编程要点。
(1)根据控制流程图分配程序段。这样可以使程序整体结构清晰,便于后期调试程序。
(2)编制I/O表和内存表。编制I/O表是给每个输入/输出点分配地址并做注释,避免编程时出现I/O点混乱的问题。编制内存表是分配PLC内存地址给程序的中间变量并做注释,便于编程时引用。(3)简化编程。(4)注释清晰。
4,PLC程序调试方法。
PLC应用程序的调试工作可以分为模拟调试和联机调试两个步骤。
模拟调试。模拟调试它可以初步检查程序的实际效果。模拟调试和程序编写是密不可分的,程序的许多功能是在调试中不断修改和逐步完善的。
联机调试。联机调试是指将PLC安装到控制柜中,并连接输入元件和输出负载,运行控制程序进行整体调试的过程。
在调试过程中将暴露出PLC系统可能存在的硬件问题及梯形图设计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在现场加以解决,直到完全符合要求。全部调试完成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以检验系统的可靠性。在调试过程中将暴露出PLC系统可能存在的硬件问题及梯形图设计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在现场加以解决,直到完全符合要求。全部调试完成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以检验系统的可靠性。(具体可以看上一篇PLC调试七步骤。)

PLC应用系统设计一般包括项目分析、PLC硬件选型、程序设计以及调试应用等。
1,项目分析。
分析控制流程。分析控制流程时,建议绘制相关的控制流程图,标注每一步工作的内容和到下一步的条件。
分析控制类型和预估PLC选型所需参数。一般PLC适用于四种控制类型,即顺序控制,过程控制,运动(或位置)控制和网络通信等。还要预估PLC选型所需要的重要参数值。如顺序控制中的I/O点数;再如,过程控制中模拟量数和模拟量精度、运动控制中PLC对于伺服驱动器反馈信号的响应速度和PLC高速脉冲输出的数量,以及在网络通信时,所选PLC是否支持相应的网络类型等参数。
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设备工作环境的把握。项目难点的预期。项目危险的前期预估。
2,PLC硬件选型。
PLC的选型是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前期项目分析和项目难点的预期来选择合适PLC,主要依据以下原则。
先特殊后一般原则。所谓特殊即项目有哪些特殊的控制要求,不同控制类型有着不同的首要制约因素。
由下至上原则。由下至上原则的目的是将PLC选型的性价比最大化。
PLC开关量输入/输出单元的选择。开关量输入端子的选择。现在市面上PLC输入点均为晶体管输入,使用者只需要根据前期预估的输入点数量选择即可。但是这里需要注意,因PLC端接线类型不同,分别有NPN和PNP两种输入方式,其意义是输入端是以低电平有效还是以高电平有效,一旦确定输入端的接线类型,则需选用相同类型输入的传感器,即NPN和PNP型的传感器不能共用一个PLC的输入端子。
开关量输出端子的选择。PLC开关量输出点的类型主要为继电器型输出和晶体管输出两种。
先内置后扩展原则。PLC单机已内置了许多扩展模块的功能,如模拟量功能,通信功能等。因此,选型时尽可能选用内置功能多的PLC。
PLC选型冗余量的把握。由于前期预估、现场施工改动和后期维护升级的需要,PLC选型需考虑一定的冗余量。主要考虑I/O点的数量,较小的工程控制在20%的冗余范围;较大的工程控制在5%~10%。其它如模拟量,通信和总线功能的冗余问题,需工程技术人员根据现场硬件配置灵活把握。
3,PLC编程要点。
(1)根据控制流程图分配程序段。这样可以使程序整体结构清晰,便于后期调试程序。
(2)编制I/O表和内存表。编制I/O表是给每个输入/输出点分配地址并做注释,避免编程时出现I/O点混乱的问题。编制内存表是分配PLC内存地址给程序的中间变量并做注释,便于编程时引用。(3)简化编程。(4)注释清晰。
4,PLC程序调试方法。
PLC应用程序的调试工作可以分为模拟调试和联机调试两个步骤。
模拟调试。模拟调试它可以初步检查程序的实际效果。模拟调试和程序编写是密不可分的,程序的许多功能是在调试中不断修改和逐步完善的。
联机调试。联机调试是指将PLC安装到控制柜中,并连接输入元件和输出负载,运行控制程序进行整体调试的过程。
在调试过程中将暴露出PLC系统可能存在的硬件问题及梯形图设计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在现场加以解决,直到完全符合要求。全部调试完成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以检验系统的可靠性。在调试过程中将暴露出PLC系统可能存在的硬件问题及梯形图设计中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在现场加以解决,直到完全符合要求。全部调试完成后,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以检验系统的可靠性。(具体可以看上一篇PLC调试七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