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一个基本出发点: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百合作品的受众是乐于见到百合作品百合浓度高的,这点大家基本都是同意的。
分歧主要出现在这之后:
“百合浓度”是很难被量化的东西,因此对于“百合浓度”的认可上,很多人出现了分歧。
有的人觉得,百合浓度很难被量化,但是百合浓度高有一个很显著的标志:“锤”。因此无论什么作品,只要以这个最高目标前进就行了。所以会出现大规模的“求锤”现象。这点是符合直觉的,但是当“求锤”的行为走向极端与偏激,甚至开始以“锤”这种最高标准来要求各个百合作品,以至于出现了“真百”“轻百”的鄙视链 ,就显然变得有些过了。
而有的人觉得,百合浓度这东西很主观,因此尺度非常灵活,关键是找到自己在看百合时,想要欣赏的核心内容。对于有的人来说,百合的核心是真挚美好的情感关系,因此或炽烈(来自深渊),或温和(一众萌豚轻百),或柏拉图(圆吹歌等),乃至于其他非恋爱为导向的作品里女性之间的真挚情感(孔明等),都能让其得到愉悦和认可。对于有的人来说,百合的核心是对于ntxl这一性取向的承认与表达,因此能够满足其社会表达欲求的作品会得到更高评价,如强调女性主体的凤傲天作,承认les存在并给予平等视角的各路作品等。还有其他类型不一一列举,诸如此类观众尝试建构自己对于百合作品独立的价值体系,因此评价百合作也就更加多维,对于“锤”也就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执着。
而为何以上两类人竟闹得如此不可开交呢?因为根据上面的描述,后者应该是完全能够理解前者的呀。答案非常显著:前者的声响正越来越大,观点变得越来越极端,同时对于部分作品“锤”的过分看重导致了讨论环境的变化,甚至对后者所看重的作品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这里无意批判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因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其社会层面的根源的,接下来笔者将尝试以个人观点分析。
其一是娱乐产业产品与受众的细分,导致了圈子的形成和受众的撕裂,同时国内二次元圈子弥漫着的焦虑情绪,也对百合受众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点想必各位在各种手游撕逼、管人乱斗等乱象中已经见过无数次了。但是百合本身并不存在画地为牢的传统,自伊始“queer reading”就是百合受众相当重要的粮食来源,这点也与les群体不同于gay而常常在史料中被雪藏有关,详见杨若晖女士的硕士研究论文。百合市场出现细分的时间并不长,而时至今日“轻百合”更是作为展示美少女的优秀形式而被日本动画行业广泛运用,这导致无论百合受众还是非百合受众,在部分作品想要严格意义上地“圈地”都要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
其二是视野的限制导致了观点的狭隘。墙内二次元的生态确实是比较混乱的,崆峒人的大规模存在导致百合受众时常受到没来由的攻击,这也加重了百合受众的焦虑,乃至于“自肃”,就好像闺中的女子一般时刻担心着他人的**羞辱。同时由于极度期待受到认可,对于“真百”有近乎于狂热的崇拜。对于这点我只能说期待社会文明程度的继续提高,如果执念较深不如开阔一下视野,展望一下未来,或者投入到积极的社会事业中去。
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关键分歧在于“百合浓度”的认定没有一个细致入微且服众的标准,但对于这个标准能否形成本人持悲观态度。因为“百合浓度”这玩意深究下去就又要到“百合定义”这种河豚已经撕了一万年的东西去了,属于车轱辘话换了个皮反复说,非常没有意义。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百合作品的受众是乐于见到百合作品百合浓度高的,这点大家基本都是同意的。
分歧主要出现在这之后:
“百合浓度”是很难被量化的东西,因此对于“百合浓度”的认可上,很多人出现了分歧。
有的人觉得,百合浓度很难被量化,但是百合浓度高有一个很显著的标志:“锤”。因此无论什么作品,只要以这个最高目标前进就行了。所以会出现大规模的“求锤”现象。这点是符合直觉的,但是当“求锤”的行为走向极端与偏激,甚至开始以“锤”这种最高标准来要求各个百合作品,以至于出现了“真百”“轻百”的鄙视链 ,就显然变得有些过了。
而有的人觉得,百合浓度这东西很主观,因此尺度非常灵活,关键是找到自己在看百合时,想要欣赏的核心内容。对于有的人来说,百合的核心是真挚美好的情感关系,因此或炽烈(来自深渊),或温和(一众萌豚轻百),或柏拉图(圆吹歌等),乃至于其他非恋爱为导向的作品里女性之间的真挚情感(孔明等),都能让其得到愉悦和认可。对于有的人来说,百合的核心是对于ntxl这一性取向的承认与表达,因此能够满足其社会表达欲求的作品会得到更高评价,如强调女性主体的凤傲天作,承认les存在并给予平等视角的各路作品等。还有其他类型不一一列举,诸如此类观众尝试建构自己对于百合作品独立的价值体系,因此评价百合作也就更加多维,对于“锤”也就并没有那么强烈的执着。
而为何以上两类人竟闹得如此不可开交呢?因为根据上面的描述,后者应该是完全能够理解前者的呀。答案非常显著:前者的声响正越来越大,观点变得越来越极端,同时对于部分作品“锤”的过分看重导致了讨论环境的变化,甚至对后者所看重的作品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这里无意批判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因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是有其社会层面的根源的,接下来笔者将尝试以个人观点分析。
其一是娱乐产业产品与受众的细分,导致了圈子的形成和受众的撕裂,同时国内二次元圈子弥漫着的焦虑情绪,也对百合受众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点想必各位在各种手游撕逼、管人乱斗等乱象中已经见过无数次了。但是百合本身并不存在画地为牢的传统,自伊始“queer reading”就是百合受众相当重要的粮食来源,这点也与les群体不同于gay而常常在史料中被雪藏有关,详见杨若晖女士的硕士研究论文。百合市场出现细分的时间并不长,而时至今日“轻百合”更是作为展示美少女的优秀形式而被日本动画行业广泛运用,这导致无论百合受众还是非百合受众,在部分作品想要严格意义上地“圈地”都要面临较大的舆论压力。
其二是视野的限制导致了观点的狭隘。墙内二次元的生态确实是比较混乱的,崆峒人的大规模存在导致百合受众时常受到没来由的攻击,这也加重了百合受众的焦虑,乃至于“自肃”,就好像闺中的女子一般时刻担心着他人的**羞辱。同时由于极度期待受到认可,对于“真百”有近乎于狂热的崇拜。对于这点我只能说期待社会文明程度的继续提高,如果执念较深不如开阔一下视野,展望一下未来,或者投入到积极的社会事业中去。
那么答案就很明显了,关键分歧在于“百合浓度”的认定没有一个细致入微且服众的标准,但对于这个标准能否形成本人持悲观态度。因为“百合浓度”这玩意深究下去就又要到“百合定义”这种河豚已经撕了一万年的东西去了,属于车轱辘话换了个皮反复说,非常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