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2016年的夏天,那个时候我们学校带着我们来洛阳做大挑,在大巴车上老师们都在感慨、羡慕洛阳的高楼林立,有大都市的风采。我反而喜欢这两边的绿树成荫,5月的夏天,走在人行道上一点不觉得晒。这就是作为外来人,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对洛阳的第一印象,是用脚,有体温来感受的。
洛阳是个旅游城市,很多游客来了,要解决食、住、行这些问题:食,洛阳物价较低,特色的牛肉汤,放胡椒的馄饨,吃明白里面的门道也觉得好吃;住,这一点还需要进步,一到牡丹花会,住宿费用着实贵了不少;行,这点是很便利的,16年的时候是公交,河科大那会儿还有校内的小黄车,现在小蓝车能从龙门石窟跑到邙山上,还有小绿,新小黄,更有地铁加持,但难免还是要步行的。瀍河这块儿,老城这块儿,我不是觉得树太多,而是觉得树太少。
至于说树多影响商业,确实树多把很多店家的招牌挡住了,但我们商业传播形式发生改变了,大多数人出来玩,都是有的放矢,有攻略相伴的,去哪里玩,吃啥,都是短视频看过,某红薯记过得,只有一些特别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店家是需要好好找找。
如果树多的真正问题,就是树的品种,那种毛絮,我简直受不了。轻则吸进去难受,重则上呼吸道感染。一点毛絮多的季节,我是不敢也不想往凯旋路那块儿去的。
洛阳是个旅游城市,很多游客来了,要解决食、住、行这些问题:食,洛阳物价较低,特色的牛肉汤,放胡椒的馄饨,吃明白里面的门道也觉得好吃;住,这一点还需要进步,一到牡丹花会,住宿费用着实贵了不少;行,这点是很便利的,16年的时候是公交,河科大那会儿还有校内的小黄车,现在小蓝车能从龙门石窟跑到邙山上,还有小绿,新小黄,更有地铁加持,但难免还是要步行的。瀍河这块儿,老城这块儿,我不是觉得树太多,而是觉得树太少。
至于说树多影响商业,确实树多把很多店家的招牌挡住了,但我们商业传播形式发生改变了,大多数人出来玩,都是有的放矢,有攻略相伴的,去哪里玩,吃啥,都是短视频看过,某红薯记过得,只有一些特别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店家是需要好好找找。
如果树多的真正问题,就是树的品种,那种毛絮,我简直受不了。轻则吸进去难受,重则上呼吸道感染。一点毛絮多的季节,我是不敢也不想往凯旋路那块儿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