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94,979贴子:74,003,261
  • 11回复贴,共1

李适堪称有唐以来第一昏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适继位之初擢贤良,摈奸邪,抑制宦官,并立志削平藩镇嫣然一副英明贤君形象。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亡,其子李惟岳便上表朝廷请求自立为成德节度使,李适没有答应,于是李惟岳便举兵叛乱,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纳积极响应李惟岳共同反叛朝廷,于是安史之乱后河朔三镇再一次反叛朝廷,李适便由此展开了对成德,魏博,淄青三镇的讨伐。讨伐之初李适用李晟,马遂,张孝忠,康日知,朱滔等人讨伐河朔三镇,马遂于恒水之战中大破魏博节度使田悦,田悦只得收拢残兵固守魏博,而成德节度使李惟岳才疏智浅,御下无方对内排挤老将张孝忠,王武俊,对外屡战屡败于幽州节度使朱滔致使人心浮动,张孝忠率先归降朝廷,朝廷设义武军,张孝忠任义武军节度使,而王武俊因为骁勇善战,功高震主屡遭李惟岳怀疑,于是王武俊遂杀李惟岳归降朝廷。朝廷平叛形势一片大好,而李适却被眼前的胜利迷失了双眼,导致王武俊,朱滔反叛朝廷。在平叛之初李适答应幽州节度使朱滔,每攻下叛军一城一地就归朱滔所管辖,但当成德平定后,李适为防止朱滔作大,把攻下的深州,赵州划分给康日知管辖并命康日知为深,赵二州团练使,并命朱滔带兵返回幽州,朱滔因为李适没有把深州,赵州给自己管辖于是心生反意,便秘密联合田悦,李纳共同反叛朝廷。而王武俊之所以反叛是因为平定成德王武俊居功至伟,而李适却仅仅任命王武俊为恒州刺史,恒冀团练使。于是王武俊便心生不满,遂与朱滔一起联合田悦,李纳共同反叛朝廷。与此同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也暗生异心,暗中与淄青节度使李纳暗中勾结,后被朝廷所察觉干脆也不装了,公开反叛朝廷,与其余四镇联合。平叛形势急转直下,李适不得不加大平叛力度,于是调泾原兵前往平定叛乱,泾原兵在路过长安时,朝廷按惯例会派人前来犒军,以往朝廷犒军的赏赐非常丰厚,但由于朝廷连日平叛,军费花销巨大,导致国库入不敷出,所以朝廷仅仅只送了一些残羹冷炙给泾原兵,泾原兵因为长途跋涉,加之风雪交加,想着即将去前线拼死拼杀而被朝廷如此对待于是泾原将士大大怒不已,群情激愤,高呼“不公”,于是一齐向长安杀去。唐德宗李适匆忙逃往奉天,泾原兵拥立留在长安的朱滔之兄朱泚为主,于是朱泚悍然称帝,而此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相互称王结成同盟,而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则公然称帝。这就是中晚唐的四王二帝之乱。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3-08 21:07回复
    四王二帝之乱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又一藩镇叛乱事件,虽然规模不如安史之乱但影响深远,其进一步破坏了唐朝的经济生产,因为连年战争人民愈加困苦,加,加剧了社会矛盾,使得唐朝更加衰落,盛唐真正的一去不复了。而其带来的破坏不仅仅影响着唐朝的社会和经济,也影响着唐王朝的政治和军事,军事上朝廷进一步对藩镇妥协,李适因为平叛失败所带来的打击而意志消沉开始姑息藩镇,藩镇愈加跋扈,唐朝自此中衰。政治上因为泾源兵变,李适不再信任将领,开始重用宦官还把朝廷禁军神策军的兵权交由宦官统领,这于李适继位之初抑制宦官专权的做法大相径庭,由此宦官便有了废立皇帝的权力,由此宦官专权贯穿中晚唐。
    唐德宗李适在位期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助推器,回想起其继位之初一派明君景象,锐意进取,意图中兴,但由于其自身能力有限,且多疑难断的性格特点,不仅没有中兴大唐,反而把唐朝拉入了另一个深渊,其在位后期意志消沉,姑息藩镇,宠幸奸臣,恭迎佛骨,使得唐朝进一步中衰,堪称有唐以来第一昏君。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3-08 21:08
    回复
      2025-05-15 15:47:08
      广告
      精彩的中晚唐历史,才是那么真实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3-12 05:27
      收起回复
        泾原兵说:我们仔细数了下自己的人头,确认就是5千多而不是50万


        IP属地:江苏5楼2023-03-13 13: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