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C(Single-Level Cell)是固态硬盘诞生初期的形态,每个储存单元只储存1bit的电位,即这个单元只有0和1两种状态。SLC颗粒虽然是SSD的始祖,但它同时也是同等条件下速度最快、寿命最高、稳定性最强、容量最小,价格最昂贵的产品。因为这些特点,民用市场基本见不到SLC颗粒了,这种产品是企业用户的首选。
MLC(Multi-Level Cell)的出现是革命性的,这类颗粒正式宣布SSD的价格终于可以被平民玩家所接受。MLC顾名思义,每个储存单元可以储存2bit的电位值,即这个单元可以有00、01、10、11总共4种状态,大大提升了同条件下的数据存储量。它速度很快、寿命很高、稳定性很强、容量一般,价格比较高。因为这些特点,MLC颗粒正式为SSD正名。遗憾的是由于比较高的生产成本和不准确的价格定位,目前市面上MLC产品已经不是装机首选。
TLC(Trinary-Level Cell)的出现也算得上一场革命。如果没有多年前三星冒天下之大不韪把旗下TLC产品的价格强行拉升到MLC的价格区间,相信也不会有如今这么多排斥TLC颗粒的用户。当然这也跟TLC诞生初期的颗粒品控和主控芯片不完善导致的表现极差有关系。TLC每个存储单元可以储存3bit的电位值,所以每个cell就会有000、001、010、011、100、101、110、111总共8种状态。TLC颗粒速度一般、寿命一般、稳定性一般、容量比较大,价格亲民。随着3D NAND技术的应用和主控芯片的不断完善,TLC已经成为了目前SSD市场的绝对霸主。

QLC(Quad-Level Cell)的相关特点在经过上面的讲解之后,相信聪明的同学已经自己总结过了,每单元存储4bit信息,共有16种状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QLC还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市场考验,如果QLC产品能将SSD的价格区间再往下拉扯一大截,相信也会对SSD的普及产生重大影响。